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聲明」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臺轉載均需聯系財說得明白”,獲得授權“王亞偉、邱國鷺、周良、夏俊杰等百億私募基金,逆市斬獲了正收益”,類似這樣的消息,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是不是特別吸引眼球?今年以來股市跌得還挺厲害的,包括基金,僅僅1月份股
聲明」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臺轉載均需聯系財說得明白”,獲得授權
“王亞偉、邱國鷺、周良、夏俊杰等百億私募基金,逆市斬獲了正收益”,類似這樣的消息,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是不是特別吸引眼球?
今年以來股市跌得還挺厲害的,包括基金,僅僅1月份股票型基金平均就下跌了10%,所以,當有些朋友發現一些私募基金不但沒有跌,反而上漲時,很自然會出現這樣的想法;既然公募基金表現不好,私募表現如此優異,是不是應該轉買私募基金呢?
最近詢問我私募基金到底好不好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我在這里統一跟大家分析一下,到底私募基金是怎么回事。
01
目前對待私募基金大家有兩方面的態度。
第1種態度,有些人擔心:私募基金是不是屬于違法地下的?
其實不是,只要是拿了私募基金公司牌照的,產品經過正規備案的,其實都是合法合規的,只是他在募集方式上面的不同而已。
千萬不要認為私募聽起來就好像見不得光,所謂的私募,它是針對特定對象宣傳和銷售。不可以像公募基金那樣公開的宣傳、募集。
公募基金在進行公開的宣傳的時候,不知道接受的信息的人是什么,這叫做不特定對象。
如果是私募的話,就只能向特定對象,要向合規的投資者進行宣傳,這是私募跟公募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正是因為私募基金沒有公開的大范圍的宣傳,導致一些朋友了解比較少,僅僅聽說私募基金的認購門檻起碼100萬甚至三五百萬,于是就出現了第2種態度,覺得私募基金很高大上。
其實也沒有這樣的必要。私募跟公募差不多,都是基金。
02
我們了解一下私募基金優勢、劣勢分別在哪里,可能會更加清楚到底要不要投資私募基金。
我覺得主要的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是靈活,我這里所說的靈活是在建倉、資產配置等方面都會相對靈活,在投資策略上面也比較多樣化。
我們經??吹降墓蓟鸲际峭顿Y以股票為主的,私募可以投資一些其他的,比如像商品、期貨,可以多點使用一些杠桿、衍生品,在投資范圍上面大很多。
另外私募基金所使用的投資策略也有很多,比如僅僅是投資股票,就有多頭,多空,市場中性等。投資期貨則包括趨勢、套利、復合期貨的,
所以,私募的投資策略、范圍等等方面是比較靈活一點的。
當然靈活也意味著私募的風險更高一點,因為限制的規則越小,意味著承受的風險越高。
第二個是超額的收費。這在于我看來是優勢,但對某些投資者來說這反而是一個優勢。
私募基金都會跟投資者約定超額收益費。當賺錢的時候,或者賺了超過5%的時候,多賺的部分可能是28分、37分,這意味著基金經理可以拿更多的管理費。
因為基金經理有機會拿更高的管理費,所以他在服務上面可能會做得更好。也不需要像傳統的公募基金那樣,一味的想辦法增加規模,來增加管理費的收入。只要業績做得好,就算規模不增加,私募基金經理一樣可以獲得更高的管理費收入,這是一個動力。
但對一些投資者來說,這個收費可能就是劣勢,這個主要看你的態度。
03
但是私募在我看來依然有比較大的劣勢,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都不太推薦普通的投資者考慮私募基金。
私募有哪方面的劣勢?
第一個是信息的公開程度方面,我總覺得跟公募基金差很多。
比如我們要買公募基金,可以很輕松的收集到很多的信息,甚至這些信息不需要我們自己收集,很多平臺上面都會提供給我們,而且每一項數據我們都可以進行全市場的對比。
但是私募基金相對來說就難很多,也有一些這樣的平臺會提供信息,但是本身私募基金在公開信息方面就少,所以這個會相對難一點。
第二個是私募基金的排名變化更大,很多時候你看到某一只基金表現很好,那么到第二年,第三年之后,他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
在私募基金領域,偶爾的冠軍很常見,連續的中等以上表現都不常見。
有一些私募基金名氣比較大,旗下總有一些基金能在各個年度排在較前面,但也是不同的基金,各領風騷,并不是旗下的某一只基金可以長期排在前列。當然,這也給投資者一定的誤解,就以為是這一家公司,始終都很牛。
所以私募基金在業績的延續上面做的是相對來說比較差。
04
對于我們投資者來說,買私募基金還有一點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很難進行定投或者分批買入。
原因是大部分的私募基金都有一個相對長的封閉期,而且它要求的金額比較大。
比如說一開始買,你要100萬進去,以后就只能等開放期追加,而且追加的要求是10萬或者以10萬以上的整數金額來購買,這就不像公募基金這樣,我們可以每一個月或者每周去買入。
而且公募基金當我們看到市場的低點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地加倉補倉,但這些在私募是比較難做到的。
另外,賣出或止盈也是一個麻煩事。因為私募有一個相對長的封閉期,導致當我們覺得盈利還不錯,想止盈的時候,可能正好在封閉期內。等到好不容易開放了,中國的股市又走完了一波過山車,漲上去的那些已經全部還回去了。
所以我的態度很簡單,如果你投資在基金上面的資產沒有超過1000萬,就不用考慮私募了。
財說得明白,帶你看懂財經現象背后的真相。
關注財說得明白公眾號,交流更多基金理財知識。
長按下方大拇指有驚喜,你的每個點贊都是我們創作的動力,點贊越多更新越快。
高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