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茶友“淺漾”(化名)給小懂發來一款白茶(見下圖),據他介紹,這是朋友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茶友“淺漾”(化名)給小懂發來一款白茶(見下圖),據他介紹,這是朋友在一個福鼎人那里買的,1000多元一斤。賣家聲稱這是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是一個寺廟里用來招待客人的,一年一年攢下來,現在才開始賣。
▲茶友“淺漾”的白茶
老白茶!又是老白茶!而且是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
小懂從圖片看,干茶有點卷曲,很像紅茶的條形,葉底也沒有完全展開,貌似有揉捻過的痕跡。這與傳統的白茶“不揉不炒”不太相符。
小懂先請大家看一款年份可靠的老白茶,而且是傳統工藝的,一起來看看↓↓
▲十年陳老白茶(貢眉)
僅看圖片,二者還真有不小的區別。茶友“淺漾”這款茶會是傳說中的新工藝白茶嗎?
就此,小懂專門請教了國家高級評茶師、福鼎白茶資深人士張婷婷,婷婷老師作了如下分析:
單從圖片,不能100%確定是新工藝,雖然新工藝指的就是加入了輕揉工藝的白茶,外觀也很像茶友“淺漾”的這款茶。
這款茶也可能是制茶人加入了炒制工藝,當地人叫做“紅白”,介于紅茶和白茶之間茶。但也可能沒有炒制,而是在萎凋之后揉捻,然后再用鍋干燥。不管怎樣,這都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傳統工藝的白茶。
從干茶圖片看,表面有一層淺淺的白霜,說明這茶還是有一定年份的,至于是否有十幾二十年,倒是不能確定。
隨后,小懂還請教了其他幾位白茶人士,也都認為這款茶不是標準的傳統工藝,偏新工藝一些,可能加入了炒制環節。但要品飲過后才能100%確定。
關于新工藝白茶---
說到新工藝,那咱們就來簡單聊聊:
傳統白茶加工工藝流程為:萎凋、干燥。由于整個加工過程不揉不炒,所以茶葉保持了完整,芽茶則密披白毫,色澤銀灰綠,清甜,有毫香;葉茶則舒展松散,香氣清純。
傳統工藝的老白茶干茶顏色黑褐略泛黃,帶陳年毫香或藥香,茶湯顏色橙黃透亮。
新工藝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藝,在萎凋后加入輕度揉捻制成。大約在1968年研制的一個新產品,現在已遠銷歐盟及東南亞國家及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工藝白茶加工工藝流程為:萎凋、輕揉捻(指揉捻力度輕)、干燥。它的外形最大的特征就是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略帶褐色。新工藝的老白茶紅褐帶少量毫,香氣為純正的蜜香或酸梅香,茶湯顏色橙紅透亮。
新老工藝的區別
傳統工藝和新工藝白茶最大的區別在于兩方面:
第一,新工藝白茶由于經過揉捻,外形有一定的卷曲,葉張略有縮褶,不像傳統工藝那樣舒展。
第二,新工藝白茶由于經過揉捻,細胞壁被破壞,內質滲出,香氣較傳統工藝更濃郁一些,滋味也更厚一些;伴有輕微的烏龍茶的香氣和紅茶的滋味。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們拿兩款9年老壽眉,一款為傳統工藝,一款為新工藝,咱們一起來對比看看吧!
▲傳統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
一般來說,新工藝白茶在前期還是會往好的方向轉化的,大概在第5-7年,品質達到最佳,10年之后滋味就逐漸變淡了。但這并不是說新工藝白茶就一無是處了,它在早期的香氣和滋味都是比較好的,而且在后期也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現如今,大廠一般不會去主動生產新工藝白茶,除非有客戶定制。所以,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白茶,大多還是傳統工藝白茶,只有少量新工藝白茶。10年以上的新工藝白茶就更少啦!
原創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并請注明出處。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隨時隨地提問哦!)
馬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