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報記者李昕也市民孫芳去超市選購食鹽時,看到貨架上的海晶鹽、井礦鹽、竹鹽、無碘鹽等品種,一時不知該買哪個。記者昨日走訪了解到,市場上食鹽種類日益多樣化,讓人有點無從下手。面對這些眼花繚亂的鹽,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市民:食鹽種類“花樣多”,買鹽
本報記者 李昕也
市民孫芳去超市選購食鹽時,看到貨架上的海晶鹽、井礦鹽、竹鹽、無碘鹽等品種,一時不知該買哪個。記者昨日走訪了解到,市場上食鹽種類日益多樣化,讓人有點無從下手。面對這些眼花繚亂的鹽,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市 民:食鹽種類“花樣多”, 買鹽遭遇“選擇難”
近日,孫芳在意明購物中心超市的鹽品貨架前站了足足五分鐘,才選好一袋深井鹽。而她看到貨架上還有調味竹鹽、未加碘的低鈉鹽、富鉀海鹽等食鹽。“各種功能的鹽多了,除了加碘、無碘的差別有所了解外,我真不知道買哪一種好。” 孫芳告訴記者,以前超市只能買到一種鹽,就是碘鹽。現在,超市的食鹽產品越來越多,低鈉鹽、精制巖鹽、海晶鹽等,讓人犯了“選擇困難癥”。
記者走訪了解到,在我市各大商超,不同產區的食鹽都出現在市場上。除了無碘鹽、低鈉鹽等功能性鹽品越來越多,還包括深井鹽、富鉀海鹽、速溶海晶鹽、調味竹鹽。此外,泡菜鹽、腌制鹽等場景化鹽類也越來越多。以泡菜鹽為例,泡菜鹽屬于大粒鹽,產品介紹說這類大顆粒鹽只通過簡單的物理切割和篩選,保留了天然海鹽中的大部分微量元素,水分含量和滲透力均大于普通精制鹽,更入味。
此外,還有一些養生鹽,如添加了鈣、鉀的碘鹽。和普通食鹽相比,這類食鹽添加了鈣或鉀等微量元素。
記者登錄某電商平臺,搜索“食用鹽”關鍵詞,看到鈣鹽、烤鹽、涼拌鹽,也有添加了蔬菜的養生鹽。以低鈉菇鹽為例,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鈉、鉀、碘等成分,有香菇的味道。
“食鹽是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的東西,既然有了選擇,就希望買更好的,家里人也吃得健康,不過自己對營養成分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不知道怎么選。”市民王先生說。
市 場:食鹽價格有高有低,每袋從1元至10元不等
記者走訪多家商超了解到,普通的食鹽每袋售價在1元到3.5元之間,泡菜鹽、腌制鹽售價在2元至3元不等。不過,主打養生的調味竹鹽重量雖只有250克,但售價達6元,這相比重量400克售價為1.2元的深井鹽,顯然貴出不少。
“還是1.2元400克的普通食鹽更受消費者歡迎,不過也有不少消費者試一試別的種類的鹽,可能圖個新鮮吧。”華北商廈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從網上搜索發現,“加鈣”“加鐵”等主打添加微量元素的“養生鹽”,售價普遍不低。中鹽的玉米肽低鈉鹽320克打包4袋購買,售價為39.5元,而一款320克的低鈉菇鹽售價11元一袋。
有業內人士表示,過去一年,消費端出現了食鹽種類的細分化,用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對鹽業來說,這種細分還處于初級階段,正在逐漸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未來將有更多的企業開發不同的種類,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的需求。隨著“大健康”時代來臨和消費升級的影響,一些鹽業公司勢必會圍繞高端鹽展開競爭,這將成為一個非常高的利潤增長點。
建 議:選購要根據個人喜好,最好“避開”加碘鹽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營養教研室教授李勝利告訴記者,實際上,從食鹽的選擇來講,國家推薦的只有兩類:一類是有碘鹽,一類是無碘鹽。以提取地區來區分食鹽,從根本上來說也沒有實際意義。所以不管是湖鹽也好井鹽也好,都是差不多的。不過食鹽中加入鈣、鉀等微量元素,對人體吸收還是有些益處的。
“一般主張缺碘地區的人還是要適量地補充一些加碘鹽,而一些沿海地區的人因為長期攝入海產品,并不缺碘。譬如,滄州市民就應盡量少攝入加碘鹽。”李勝利說,滄州處于沿海地區,最好不要食用加碘的鹽,因為碘攝入過多,會造成甲狀腺疾病高發。
據了解,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鈉離子。中國營養學會方面指出,高鈉攝入是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健康隱患。
李勝利提醒,科學的推薦量是每天6克食鹽,越少越好,而中國人的鹽攝入量早就超標了。“食鹽攝入量過多會影響身體健康,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高血壓,特別是北方人、老年人飲食中含鹽量高,鹽負荷高,高血壓發生率也隨之升高。所以,建議市民減鹽低脂健康飲食。”
相關鏈接:食鹽的種類
湖鹽,從鹽湖中采掘的鹽或以鹽湖鹵水為原料,直接從鹽湖表面獲得,經過濾、烘干制成,保留原有的自然風味。
海鹽,來源于純凈無污染的大海,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鈣、鎂、鉀等。加工制成的海鹽產品,具有天然純凈、晶瑩潔白、咸中帶鮮、回味甘甜的特點。沿海地區的居民自古以來都十分喜歡使用海鹽產品來烹飪食材。
井礦鹽,是以巖鹽或地下天然苦鹵為原料,采用真空制鹽工藝精制而成。由于井礦鹽中天然礦物質成分和微量元素在制鹽工藝過程中基本流失殆盡,因此井礦鹽的氯化鈉含量很高,口感只有咸味,略帶苦澀。
劉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