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十四五”期間退休人員將達到4000萬。隨著社保制度越來越趨于規范化,絕大多數的人都意識到繳納社保的重要性,開始繳納社保,因為有了社保,晚年生活就有了一份基礎保障,雖然很多人的養老金并一定很多,甚至只有一千多塊,但生活也算有了一份保障,不僅
“十四五”期間退休人員將達到4000萬。
隨著社保制度越來越趨于規范化,絕大多數的人都意識到繳納社保的重要性,開始繳納社保,因為有了社保,晚年生活就有了一份基礎保障,雖然很多人的養老金并一定很多,甚至只有一千多塊,但生活也算有了一份保障,不僅如此,晚年生活也能生活得更有尊嚴些。
可是養老金究竟怎么算?按最低檔60%參保15年,2022年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呢?
說實話,15年,只是領取養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所以參保15年退休領到的養老金并不多。
為了大家能更了解“按60%檔次,參保15年,熬到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下面【曉梒聊社?!恳詫嵗秊榇蠹以敿氈v解。
李大爺,1988年參加工作,工齡15年,由于一直是按60%檔次繳納,因此它的平均繳費指數0.6,那么2022年60歲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
在具體計算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即: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
不過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并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而是在2005年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定的決定》制定的。所以在之前參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員來說,由于其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沒有實行個人賬戶,因而在退休時除了計算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之外,再加上過渡養老金。即: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過渡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從上面的計算公式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基礎養老金主要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三個方面相掛鉤。
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6000元;
繳費年限15年;
由于一直是按60%參保,因此平均繳費指數等于0.6,因為繳費指數實際上是實際繳費各月的繳費基數之和÷實際繳費月數。
比如:,前13年按100%繳納,后12年按60%,那么平均繳費指數則為(13*100%+12*60%)÷25=0.8。
因此基礎養老金=(6000+0.6)÷2×15×1%=720元。
個人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60歲,55歲,50歲計發月數分別為139、170、195個月)
個人賬戶的儲存額,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社保系統查詢到,但是多少就取決于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利息等因素。
因為每個月繳納的養老保險,都按照繳費基數的8%計入到個人賬戶,這個是固定不變的,無論是以靈活就業形式參保還是在職員工通過企業參保,其余部分計入到統籌賬戶。
個人賬戶儲存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12個月×繳費年限,另外,繳得越久,繳得基數越高,計入到個人賬戶金額也就越多,除此之外,再根據每年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記發利息。
以下是長春地區歷年個體及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情況:
從上圖我們可以了解下,不同參保年份下的參保15年,計入到的金額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1996年~2010年連續參保15年,計入到個人賬戶的金額大概是9935.04元,但如果是后15年,也就是從2007年~2021年,那么計入到個人賬衣的金額大概是34433.33元。
計發月數,實際上是2005年確定的,至今沒有修改過,十四五期間將進行完善。至少現在的計發月數為60歲139個月,50歲195個月,55歲170個月。
由此在不計算利息的前提下,60歲退休兩種情況分別領71.48元和247.72元個人養老金。
過渡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各省市自行規定。但是各地相差不大,過渡性系數一般在1%~1.4%。
以長春為例,過渡養老金=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1.2%
在計算之前,我們需要先確定是否存在視同繳費年限,這個是以本人人事檔案中計劃招工登記表,入廠登記表的記載日期為依據的,如果沒有這些則視為沒有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說,雖然李大爺是1988年參加工作的,但由于無法提供相關資料,因此只能按照實際繳費年限計算。
通過上面三項的計算,我們了解到按最低檔60%參保15年,能領到的養老金還不到1000元,雖然養老金年年增長,但1000多元可以說勉強度日,如果有個頭痛腦熱的話,這點錢興許不夠,因此對于年輕人來說,如果想要一份充足的養老金待遇,還是盡早謀劃養老的好。
我是曉梒聊社保,你身邊的社保分析師,更多社保問題歡迎關注。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