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自從年后,不時就能遇到這樣的問題——“幫我看看,別人送的這茶怎么樣?”前幾天晚上,一個舊友約我見一面。他在電話那端,倒是顯得很神秘,說是別人送來一盒很高檔的巖茶,據說價值天價,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自從年后,不時就能遇到這樣的問題——“幫我看看,別人送的這茶怎么樣?”
前幾天晚上,一個舊友約我見一面。
他在電話那端,倒是顯得很神秘,說是別人送來一盒很高檔的巖茶,據說價值天價,等著我們去喝一喝。
聞言,我倒是很奇怪。
因為據我了解,這位老朋友之前對巖茶的興趣不大,留學多年回來后,除了愛喝咖啡,就是偶爾喝點紅茶,難道這幾年突然換口味了?
然后,因為最近實在是忙,就沒有赴約。
讓朋友先發幾張圖片,并形容一下那泡茶的滋味。
沒過多久,圖片傳來了,不過清一色是產品包裝圖。
按朋友的說法,“這盒茶聽說很貴,我還沒舍得拆。”
Emmmm,連茶味沒喝著就算了,這連巖茶實物(干茶、葉底、湯色等)都沒看上一眼,哪里能知道它是好是壞?
于是,照實給朋友回過去,“我也說不清楚。”
只看包裝,就給一款巖茶懸絲診脈,我覺得很不靠譜!
《2》
從朋友提供的這些圖片信息,半點都不能證明,那盒巖茶的品質是好,或者是不好。
因為,那盒茶的品牌,之前沒怎么聽說過。
轉給幾個武夷山老友,他們一個個作為“武夷山本地通”,也一致表示不清楚。
同時在外包裝標注上,語焉不詳的“正巖肉桂”等字眼,也讓人拿不準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一切,還得等喝過后,才能得出定論。
另外眼可見,那盒茶包裝挺重本的。
最外層的禮盒,用的是仿古木,不過從圖片上看不清里面究竟是不是實木。
而里層的內盒,設計別致,應該是專門定做的,得加一部分“包裝設計費”。
最里層的茶,倒不是用泡袋裝,而是整齊碼放著6小鐵罐茶。
這樣的小罐設計,等到喝茶時拉開罐口,一次投茶一罐,倒也方便。
總體上,這整套華麗麗的禮盒裝,成本肯定不便宜。
難怪朋友在一收到茶后,他作為一個根本不懂巖茶的小白,就立刻被這盒茶“重本包裝”打動,覺得特高檔,看著就不便宜。
但是,看著包裝就很高端的巖茶,品質是否一流?里面裝著的茶,能不能表里如一?一切都還是問號,說不準。
不過,按個人感覺看,我不喜歡將茶葉的包裝,弄得如此花里胡哨。
這樣既浪費,又不環保,確實不應該。
《3》
從“印象分”看,很多茶客會下意識將包裝高檔=茶葉品質高低。
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很容易被商家鉆空子。
接觸過做某音渠道賣茶的人,他就分享過一條網上賣茶的銷售寶典:
“茶葉品質好不好,90%以上的人都喝不出來。但包裝上不上檔次,誰都能看出。所以在成本方面,重點要砸在包裝上,不然根本做不了生意!”
他的這番話,話糙理不糙,部分巖茶銷售的市場行情,確實如此。
但是,一味將成本砸在包裝、宣傳、廣告、推廣上。
意味著這款茶的山場環境、茶園管理、加工工藝、以及儲存過程等成本,都要縮減一番,否則開支沒辦法勻開。
在包裝方面下重本,在茶葉品質方面,一再打折扣。長期下去,砸的是“武夷巖茶”這塊大招牌!
另外,站在茶客的立場看。
當越來越多的人,被引導著去買“包裝要上檔次”的巖茶時,壓根就是與喝茶出發點本末倒置 !
畢竟在喝茶這件事上,你喝的是茶而已,又不是包裝!
《4》
這類專門在包裝方面下血本的“巖茶”,擁有一個統稱叫禮品茶。
禮品茶的消費市場群體,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里的“日常茶”,而是人情往來的“送禮茶”。
買茶送禮,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用買。
所以,對于禮品茶而言,茶葉品質并非擺在首位 。
相反,面子工程很重要。
對茶葉的外包裝上,務必要精益求精,“美上加美”。
弄清楚這樣的買茶消費需求,一款款包裝浪費的禮品茶,自然有存在空間。
但這樣一來,每次遇到別人求問——“幫我看看,別人送來的茶品質怎么樣?值多少錢?”
諸如此類的問題,回復起來,就更加讓人頭痛了。
因為一旦沒有回復好,很容易得罪人。
之前,身邊有位在福州開茶莊的朋友,他性格比較直接,說話快言快語,比較敢說。
開店多年后,不時就會有人拿著茶,上門找他鑒茶和估價。
通常這類拿過來鑒定的茶,大部分是標價很高,包裝高檔,噱頭很大。
一開始那位朋友遇到這樣的事,覺得對方是拿茶過來分享交流,就直接好心地把想法說出來,客觀地點評一番香氣滋味。
但是,諸如“茶味偏薄”、“喝起來不像正巖的”、“這不像是牛欄坑肉桂”、“這盒老叢水仙有拼配”這類快言快語說多之后,帶茶出來的人,臉上并不大高興。
再到后來,被送茶的人知道了,還跟著一起得罪了。
索性,他就不再摻和這樣的事了。
確實,收到一份大禮的人,不管這樣的茶是不是自己掏腰包買的,心里的預期想法,總是希望別人送來的是好茶。
而送禮的一方,不管是不是自己被賣茶人坑了,總歸是實打實掏錢送了一份禮物出去,想表示一個心意,獲得好評。
結果,被耿直的老友一點評,直接照實說出“這只是樣子貨,中看不中用。品質沒那么好。”
等同于,一盒盒高檔茶的價值,縮水一大半。導致一份份人情大禮陡然折價。
這樣做兩方不討好,完全就是得罪人!
所以遇上 這樣的事,還是打出一張保險牌為上。
“有茶喝,就是好事。”
“有禮收就莫要嫌,自己喜歡喝就留著,不喜歡還可以轉手他人。”
對于包裝精美的禮品巖茶而言,只看包裝就鑒茶,不妥。
但是看了包裝,又喝了茶之后要不要照實說?這是對人性的拷問啊!
《5》
評價一款茶,品質好不好?
尚且可以從客觀表現分析。比如香氣細幽還是張揚?茶味喝起來是厚是薄?
基于交情,可以說出一款巖茶的價值。
但是,在巖茶的估價與價格,始終是敏感內容。
因為很多時候,價格與價值并不相等。
巖茶又不是古董花瓶,可以拿到手上反復掂量,多方查證,參考行情,給出市場參考價。
可以說,在巖茶市場里的定價,不確定因素太多。
有不少地方是靠茶農、茶商估算。自行定價,自我約束。
很可能,同一款茶,掛到不同的渠道,身價從四位數跳到五位數,都不一定。
所以,壓根沒辦法估價,斷言一盒茶究竟值不值!
更多關于巖茶的原創知識
滋味不夠,克數來湊,10克袋裝巖茶為何悄然潛伏武夷巖茶圈?
2021年武夷巖茶什么時候開采?這里有份官方參考表,要記牢了
2020年度盤點,說說李麻花聽過的15條巖茶奇葩說,很有趣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從一片白紙,到略懂巖茶,你會遇到的這些28條經典巖茶語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