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杭州的沈女士(化名)最近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多年輾轉,63歲的媽媽黃女士(化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陳煒主任醫師團隊的努力下明確了診斷,揪出了“睡不著睡不好,抑郁焦慮、愛發脾氣”的背后元兇——老年癡呆。“這些年媽媽
杭州的沈女士(化名)最近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多年輾轉,63歲的媽媽黃女士(化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陳煒主任醫師團隊的努力下明確了診斷,揪出了“睡不著睡不好,抑郁焦慮、愛發脾氣”的背后元兇——老年癡呆。
“這些年媽媽的治療走了不少彎路,當做“焦慮癥、雙相情感障礙”治療,唯獨沒有重視到她記憶、生活能力等認知功能的改變。幸好在陳主任這里找到了答案。”沈女士感慨。
入睡困難 睡覺時經常手舞足蹈
先后被診斷為焦慮癥、雙相情感障礙
黃女士睡眠向來不好,大概6年前,這種情況愈發厲害,睡不好,入睡困難,有時睜眼到天亮,到后來,一提到睡覺,黃女士就心里發顫,緊張不安。在多家醫院精神科、神經科就診,診斷為睡眠障礙引起的“焦慮癥”,予以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黃女士的睡眠問題有所改善。但黃女士出現了一些讓家人擔心甚至無法接受的表現。
“那時媽媽脾氣變得特別差,無緣無故就發脾氣。我們勸勸她,她就罵我們甚至要打我們,還經常和家里人吵架,有一次鄰居來看她,她也對著人家罵。”女兒沈女士回憶。
這一次,她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對癥治療效果卻依然不理想,黃女士的病情一直反反復復,時好時壞。
大概半年前,黃女士睡覺時還出現了手舞足蹈的奇怪動作,把丈夫和女兒都嚇了一跳。睡不好,白天精神恍惚,人也沒精打采,有時一點小事就特別焦慮,表現得十分緊張和膽小。“更夸張的是,她還懷疑我爸爸外面有人了。”
眼看著媽媽的狀態越來越不對勁,也看著媽媽吃了不少苦頭,沈女士很是心疼,她到處打聽,最后找到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陳煒主任門診。
其實是患上了老年癡呆
早期難發現極易漏診
“你媽媽這些年有沒有出現記憶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的情況?”陳主任問。
“有!3年前,我媽媽有一次去小區外面買菜,結果迷路了,后來還是我們去找她把她領回家的。但后來好像又還好了,我們也沒重視。”沈女士回憶。
“哦,還有,我媽媽以前是做財務工作的,家里就屬她精打細算,買菜啥的從來不會算錯錢。但這兩年,她前腳剛買了青菜,后腳又會重復買,錢也時有算錯。而且好像記性也變得不好,跟她說好下午幾點接外孫,她會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
聽沈女士講了媽媽的病史后,陳煒主任心里已經有了底,他安排黃女士先做了認知功能測量(在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50歲以上就診患者會常規被要求做一個認知功能評估)。
很快,評估結果出來了,黃女士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經過一些實驗室檢查(包括磁共振等),最后黃女士被確診為“輕中度阿爾茲海默病(老年性癡呆)”。也正是因為老年性癡呆,伴發了她之前的種種精神行為癥狀,僅僅針對這些癥狀的治療,效果就不會好;這也是為什么黃女士一直在治療,病情卻進一步進展的原因。”陳煒主任坦言。
馬上收治入院,陳煒主任團隊為她制定了一套個體化精準定位經顱磁刺激治療,兩周10次為一個療程,每次30分鐘,通過給大腦“通電”,刺激大腦皮層,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修復神經細胞,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同時考慮到黃女士入院時抑郁情緒比較明顯,經顱磁刺激治療的同時也結合了抗抑郁治療。
“這個精準定位很重要,每個人記憶損害的關鍵部位是不一樣的,我們把這個靶點算出來,精準刺激這個靶點,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記憶功能。我們在國內率先開展這個方法,放在國際上都是領先的。” 陳煒主任介紹。
三個月后,黃女士再次做了認知測量評估,評分結果較以往好了,情緒、睡眠也有了顯著改善。
陳煒主任提醒,如果老年人出現睡眠和情緒問題,在用藥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一定要去做一個認知功能評估,要考慮是否患有老年癡呆。
平均住院日8.3天全國領先
學科建設、臨床科研全面發展
陳煒主任介紹,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經過10年發展,不管是學術地位、臨床醫療質量和科研水平,均居全省前列,并擁有完善的人才梯隊,陳煒主任當選為2020年度浙江省醫學會心身醫學學分會主任委員。
目前,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已建立記憶障礙、情感障礙、睡眠障礙、精神分裂癥、物質依賴與成癮五個臨床研究方向和心理治療團隊,以“早期診斷、生物學技術評估”為特色,將各種先進的實驗室檢查技術應用于臨床,使精神科疾病的診斷、治療“看得到、摸得著”。
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團隊 醫院供圖
記憶障礙研究團隊開發了國內第一個輕度認知損害篩查量表,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個體化定位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新技術,在國內首先開展腦電反饋經顱磁刺激治療新技術;建立了整套規范化的癡呆篩查、診斷與干預流程。
情感障礙研究團隊在國內較早應用神經電生理、細胞因子、腦影像學、心理測量等技術,對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疾病的治療效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為療效觀察、預后評估及指導藥物的調整提供客觀指標。并采用中西藥相結合、及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的新治療方法,近三年開發多項經顱磁刺激治療抑郁癥、強迫癥的新技術。
睡眠障礙研究團隊在浙江省率先建設技術先進、設備齊全的睡眠實驗室,與神經內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合作成立邵逸夫醫院睡眠中心,結合學科自身特點開展RBD(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失眠心理治療等前瞻性研究。
精神分裂癥團隊在唐勁松研究員的帶領下,開展基因與影像學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成果。
物質依賴與成癮研究團隊在廖艷輝研究員的帶領下,開展成癮的基因、腸道微生態與影像學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成果。
心理治療在吳皓主任醫師的帶領下,開展巴林特、正念等心理治療技術,獲得多項科技進步獎。
記者了解到,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2019年、2020年的平均住院日僅為8.36天和8.53天,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這么短的住院時間,怎么做到的?“靠管理,靠醫護緊密合作,靠綜合規范的治療。”陳煒主任表示。病房設立7年來,醫護團隊緊密合作,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來管理好每一個環節。“哪些病人需要優先安排檢查,護士會及時和相關科室對接;通過規范的評估體系和流程,病人的檢查和治療能快速展開;藥物和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多管齊下,護理團隊同時介入,綜合管理加速了病人的快速好轉,保證了病人的安全。我們這樣的全開放病房,7年來沒有出現任何意外事件,大部分都是滿意出院,是非常不容易的。”
通訊員 | 王家鈴 李文芳
丁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