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年我們都會飛躍半個地球,來參加心里并“不情愿”的國內展會。我們知道也許帶不走什么,但還是來了,也許呢?第一天走進展覽廳那一刻,有一種令人暈眩的焦慮。只是往四周掃了一眼,我看到了上千款酒,上百個攤位。產品比人多,人比展位多,展位比客戶多。我
每年我們都會飛躍半個地球,來參加心里并“不情愿”的國內展會。我們知道也許帶不走什么,但還是來了,也許呢?第一天走進展覽廳那一刻,有一種令人暈眩的焦慮。只是往四周掃了一眼,我看到了上千款酒,上百個攤位。產品比人多,人比展位多,展位比客戶多。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
很多人說展會沒意思,最終卻都來了
每一屆糖酒會都是一場“百家爭鳴,群雄亂舞”的計較。數十萬款產品,上萬家商家,集中在一個地方。這流量所吸引的是激烈的競爭,所以引來諸多抱怨。
“糖酒會展位昂貴,秩序臟亂,完全浪費金錢。” “成糖賣的好的都是假酒。”最終這些缺乏客觀認知的抱怨者,大部分又來了。糖酒會,像一根葡萄酒從業者戒不掉的“紅雙喜”。
并不是所有的抱怨都是無理取鬧。經過跟幾位參展商的交談,展會的客戶凈值有待提升。在“客戶”群體中,存在大量的展商互訪。比例最大的客戶群體都來自于自己已知的客戶,其中新客戶只占比1-2成。
也有人提出,這樣的展會來的人幾乎都是同行。但這是B2B展會的天然屬性,但中國模式多樣,同質競爭的同行比例并不高。如何達到最高的同行轉化率,是參展商最值得去推敲的問題。
業內客戶之間“騎驢找馬”的現象嚴重。郭總說“很多客戶來的時候手上已經有很多產品。他們要找的是更好的更有亮點又要更便宜的。”從這些客戶角度來說,有時候問題其實并不是出在產品上。只要去各大酒展看一眼就知道,行業最不缺的就是產品。缺乏的是更貼切的服務模式,缺乏的是對自身位置和價值的深刻認識。從展會角度來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傷害,就沒有成長。
每一個來糖酒會的人,來之前也許是批判的,身處其中是興奮的,離開后也許很無奈,很多項目都無疾而終了。既然如此,又是什么真正在吸引我們?
成糖是一場行業交流會
無論是展商還是過客,學習屬性必然是成糖最大的一個吸引力。在這里不只能看到千奇百怪的產品,更能一覽包羅萬象的模式。一些專業的媒體與運營公司會在成糖期間運營數百場活動。在這些商業活動中,從業者可以單向接受和處理對自己有用的行業信息。同時在這樣一個同行聚焦的地點,更方便了雙向的信息交流與討論。
走出去看看,才知道世界有多大。跟智慧的人交流,不一定能解決困惑,卻能夠提供一些思路。這些活動,論壇與會面,無疑是對大多數觀眾來說最根本的吸引力。
成糖是一場朋友見面會
每一年幾十萬人的行業從業者,浩浩蕩蕩從全國各地聚集到這里。每年的三月變成了頻次最高的朋友見面會。很多因為地域差異而無法見到的朋友會在這里不期而遇。這種朋友的社交傳遞機制在流量集中的時候具有非常奏效的網絡效應。
比如,在展會熙攘的人群中巧遇一位朋友,然后相互約好一起晚餐。而晚餐上又結識了新朋友;有些第二天又會相約一起去展會從而結交更多面對面的朋友。無論你在一次展會中增加的好友數量多少,里面總有你能長期結識的客戶和朋友。
成糖是一場肌肉展示會
時尚高大的展臺,專業的參展人員,每一屆成糖都是品牌展示不可缺場的地方。這也許是脫離老板的一個區塊,卻讓我們覺得異常熱鬧。廣告效果最基本的評估就是曝光量和曝光質量。成糖同時具備這兩個特點,于是成為了各大品牌Show肌肉的集中所在地。
近年來越來越高的推廣費用并沒有阻止各色品牌在成糖的品牌投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市場信心的一個積極體現。進行這樣的品牌投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一個多年的計劃性。在高度競爭的大流量環境下轉化率不可控。并不是誰的展臺大誰的展位好看就跟訂單數量直接掛鉤。品牌戰略上長遠持續的投入才是突破短期不穩定性的概率哲學。
成糖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和其他的展會不太一樣,成都的展會自帶旅游性質。事實上許多葡萄酒展會,對酒商來說都帶有旅游性質。本地的美食,本地的風土和風景,是吸引展商和與會者一個隱晦的原因。打開朋友圈去統計一下展會期間的曬圖不難發現,除了工作時間的人潮照片,更多的是火鍋,串串,景點,酒吧。做葡萄酒的人都懂得和講究生活,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忙里偷閑地體會風土人情的機會。
每一次成糖之旅都是一次行業風向的切身體驗。作為專業逛展的老手,每一次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進化式的推移。這次也不例外。
大品牌大合作的開始
有一句話挺有道理——“這將是一個10個頭部品牌,和100個不停更替的細分品牌的未來。”有理想的青年們選擇細分領域,遠離頭部競爭去尋找自己的“帕累托最優”。 在行業漸漸成熟卻還未沖破瓶頸的情況下,資本在此刻躍躍欲試藏頭露尾。大品牌們已經開始布局自己的頭部占位,可惜現實還無法支撐起理想。在頭部品牌收益還無法支付高投入高操作精度所需資本時,強強聯合資源組合無疑是最理智的權益之舉。
在本次展會上,無論是跨國還是跨行的合作在規模和質量上都有提升。更多的優質海外企業接受了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定位,開始尋求匹配的國內合作方來提升雙方優勢。白轉紅在經歷了多年的創傷之后,開始嘗試白加紅的做法。進口與本土開始結合,不再彼此看不慣,而選擇互補彼此的品牌優勢和地緣優勢。
平臺模式的涌現高峰
經過幾年的孵化和試錯,今年推出的跨國B2B模式是歷屆以來質量與數量都有雙升的一次。 雖然嘗試解決物流問題的平臺依然強盛,跟過去幾年廣為流行的跨國B2B平臺模式不同的是,這次涌現的更多是解決信息流。集單尾貨,源頭搜酒,國內調貨,這些信息流模式無處不體現著葡萄酒人對5G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前瞻思考。曾經我們見過嘗試解決資金流的平臺曇花一現。相信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國際化更為成熟的將來,我們還會看到一些組合型平臺的涌現。
精品酒莊的第一代更替完成
作為從源頭來參展的外來與會者,我們發現如今來參展的酒莊已不再那么青澀。
首先是他們自身能力有了提升。很多沒有能力經營國際貿易和跨國品牌運營的酒莊被自然篩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從眼界上對中國上具備更深認知,在自身實力上具備更持續發展能力的酒莊。其次,一個可靠且互相信任的中國合作伙伴,幾乎是所有酒莊的標配。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戰略眼光上也開始具備量力而為和更加平和的心態。
雖然在源頭,我們聽到很多沮喪的聲音,但這種近似殘酷的淘汰和教育為精品產品市場提供了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產品升級更加貼近細分消費
在幾十萬款展出的展品中,每一年我們都能夠發現一些別出心裁的產品升級。而這次我們能夠看到的升級,已經開始遠離簡單的包裝升級,口感升級。更多的是針對細分消費場景和消費人群的產品提升,比如易拉罐紅酒,試管紅酒,葡萄酒與白酒混釀等,漫威主題紅酒。最無效的創新,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產品升級貼合需求,場景和人群能讓我們看到葡萄酒行業高質量的產品人才開始崛起了。在頭部品牌的角逐中,資本和資源實力也許是硬功夫。而在細分領域的爭奪中,人是最顯性的一面。
產品展示推介模式多樣化精致化
雖然很多人說成糖的推介模式比較粗獷,展會成熟度也不如香港或者海外的展會,但是它的的進步是看得見的。更多活動,更多大咖,更多場館,這些在數量上的疊加無不體現著強勁的內地市場推力。而從品鑒會,大師班,展位服務的質量上我們發現它與國際標準越來越接近。推介展示模式上開始出現VR回游體驗和1對1專場品鑒這樣的創新。模式的創新并非是愛因斯坦試燈絲,效率是一個展示推介模式生存的根本。在一次次看到新的展示模式的同時,也值得我們一次次去思考自己模式的效能。
如果你來了成糖,希望你不虛此行。
這個百家爭鳴,五味雜陳的展會,是每一個從業者的年休課。
假如恰巧你也在這個時節來到了成都,在留言中告訴我們你的見聞,你所發現的新雞凍。
王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