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百年百將144:錢鈞作者:相忘于江湖在開國將帥中,不乏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比較著名的有“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老總和開國大將陳賡,祖輩是晚清的武將,從小就生在“武術世家”,練就了一身功夫。而徐海東、耿飚、賀炳炎、孫繼先、許世友、錢鈞等人,
百年百將144:錢鈞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開國將帥中,不乏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
比較著名的有“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老總和開國大將陳賡,祖輩是晚清的武將,從小就生在“武術世家”,練就了一身功夫。而徐海東、耿飚、賀炳炎、孫繼先、許世友、錢鈞等人,少年時的習武經歷對以后的革命生涯也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賀老總學的是武當功夫,賀炳炎練的是武當劍,而許世友和錢鈞則師出少林。
有很多記錄表明,許世友雖然在少林寺習武8年,但并沒有出家,不算正式的少林弟子。而比他年長8個月的“師弟”錢鈞,也是少林寺的一名“雜役”。
錢鈞認為,許世友是“俗家弟子”,但“師兄”許世友認為,自己也是一名“雜役”。
開國中將錢鈞
錢鈞,原名錢運彬,1905年5月出生于河南光山土樓鄉錢家灣村。
由于家貧無力讀書,錢鈞6歲就給地主家放牛求一口飯吃,可地主動輒打罵,讓小錢鈞不堪忍受。8歲的時候,錢鈞跑到湖北宣化店跟一位漆匠學手藝,可是師傅稍不如意就拳打腳踢。
錢鈞一氣之下,獨自跑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當了一名雜役,是給寺廟做苦力的。錢鈞進了少林寺第一天就大開眼界,見識了燒火的“師兄”手掌劈柴的功夫,也常常跟著練功。
此時,來自河南新縣的少年許世友,已在少林寺呆了3年,干的是和錢鈞差不多的雜役活。但與錢鈞主要跟班練習“朱砂掌”不同,許世友樣樣都去學,輕功硬功都練過。
時光飛逝,一晃5年過去了。錢鈞決心回到家鄉找機會干事業,不辭而別回到故里。錢鈞的“師兄”許世友,也在這一年離開了少林。師父見他去意已決,就將他的名字“永祥”改為“釋友”,后來他嫌“釋”寫起來麻煩,就改成了簡單一點的“仕”。
18歲的錢鈞,回在家里挑起家庭重擔,在山里燒炭、還學過騸馬。
1925年,20歲的錢鈞經人介紹,跑到漢口一家鑄鐵廠當翻砂工,在社會底層結識了一些進步工友,也慢慢接觸到進步思想。勞動之余,錢鈞非常低調,很少顯露功夫。只是有一次,為了讓窮弟兄們找點樂子,才露了一手。
在工友們的慫恿下,錢鈞脫下滿是汗漬的上衣,往地上一躺,讓三個大漢站在肚子上。然后大喝一聲,三個大漢像碰到彈簧一樣彈了下來。工友們看到這么精彩的表演,歡呼聲響成一片。
1927年2月,在董必武的介紹下,錢鈞光榮加入組織。不久被派往光山縣殷區任鄉農協主席、自衛隊大隊長,積極準備起義。1929年4月,錢鈞任游擊隊中隊長,后任鄂豫皖邊手槍隊隊長。
1930年3月,錢鈞發現敵軍一架飛機迫降在河灘,率手槍隊打退幾路敵軍的進攻,隨后將飛機拆成零件運到鄂豫皖蘇區,被鄂豫皖總部命名為“列寧號”。
在鄂豫皖,錢鈞作戰勇敢一路升遷,也多次在戰斗中負傷。
在四川、甘肅交界的一次戰斗中,已是團政委的錢鈞腹部中彈,失血過多,昏迷了一天一夜。戰友們以為他犧牲了,就裝進一口棺材放在牛棚里準備下葬。錢鈞醒過來時,聽見有人說話。
原來團長正在問一位戰士錢政委哪兒去了,戰士回答裝進棺材就要下葬。就聽團長說:打開棺材,我再看一眼。于是,一陣手忙腳亂之后,團長往棺材里探身一看,錢鈞正在里面眨巴眼睛。
幾天以后,錢鈞的傷勢控制住了,團長坐在錢鈞病床前,不無慶幸地說道:“老伙計,你的命可真大啊。”錢鈞望望搭檔,不無幽默地回答:“閻羅王不要咱,我有什么辦法啊。”
1937年4月,在一次批判紅四方面軍南下的會上,張主席與鄂豫皖的老部下“面對面”,錢鈞激動之下,到臺上脫下布鞋打了張幾下,張大聲抗議,臺下數百位干部一片驚呼。
會后,毛主席親找張道歉,狠狠地批評了錢鈞。錢鈞曾任紅四方面軍的師參謀長、騎兵團團長,是一位中層干部。1937年9月,他被組織安排進入抗大學習。
錢鈞的“師兄”許世友,態度則完全相反:他認為批判張沒有錯,但不能把紅四的將士和張氏混為一談。結果引發臺下一片討伐。許世友想不開,準備聯絡一些老部下走人。
許世友曾任紅4軍軍長、騎兵師師長,是紅四的高級干部,30多位師、團、營級干部愿意追隨,想去大別山去找張才千打游擊。最后時刻,許世友在紅4軍老搭檔王建安幡然醒悟,報告了抗大保衛部。
抗大校長林彪立即帶人抓捕許世友,許世友一躍上了房頂,眾人拿他沒辦法。最后還是副校長劉伯承趕到,好說歹說把他從屋頂勸了下來。
主席胸懷寬廣,不但允許許世友帶槍來見,還掏心掏肺地交談,讓準備當梁山好漢的許世友心悅誠服,從此一生追隨。主席對許世友循循善誘,將“許仕友”改名為“許世友”。
“仕”者,仕途也,功名利祿之心太重,“世”者,救濟大眾也。
在延安這段時期,錢鈞認識了“師兄”許世友。錢鈞問起許世友的經歷,原來離開少林寺后,許世友被家里安排結了婚,生下兒子許光。第二次北伐時期,許世友參加了武昌的國民革命軍獨1師1團,當上了連長。1927年離隊回鄉,參加了11月王樹聲等人發動的“黃麻起義”,任紅11軍31師的排長。
老鄉見老鄉,許世友和錢鈞意氣相投,一見如故。
1938年5月,錢鈞率先離開延安,挺進山東根據地,任魯中抗軍獨1師3團副團長,山東縱隊4支隊2團團長,泰安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開辟和鞏固了泰山、魯山抗日根據地。
1939年10月,錢鈞面對日軍對魯中的大掃蕩,在臨朐縣五井鎮以弱勝強,殲滅日軍130多人。戰后,錢鈞將日軍尸體清洗裹上白布、放上宣傳品,通知駐臨朐日軍前來收尸。
幾天后,數百日軍收走尸體,還留下一封感謝信,對八路軍的人道深表欽佩。
不久,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許世友也到了膠東。
兩位“少林弟子”為了驅逐日軍共同戰斗,一起迎來抗日戰爭最后勝利。解放戰爭,許世友任華野9縱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主席稱贊許世友是“了不起的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
而“師弟”錢鈞任魯中9師師長、魯中軍區副司令員、魯中南縱隊司令員、魯中南軍區司令員,也參加了濰縣、萊蕪、濟南、淮海等一系列戰役,被主席譽為“不當和尚當將軍”。
1955年9月,錢鈞被授予中將軍銜,而“師兄”許世友戰功卓著被授予上將。
1965年,錢鈞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與許世友搭檔,直到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兩人晚年一直是好友,只是聽力不濟,都有些耳背,為難的是身邊的工作人員,因為兩個老人當面聊得熱火朝天,等轉身走人以后,常常問身邊的人:剛才許(錢)司令都說了些什么?
每當此時,工作人員都笑得前仰后合,老人不明就里,也跟著哈哈大笑。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
何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