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秋節,哈市月餅市場的“新聞觀察”中秋佳節將至,月餅是每年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今年月餅市場又有哪些值得玩味的新聞?和往年有何不同?本報記者在節前走訪了哈市各大月餅銷售點,感受“新”的變化。各類月餅全“瘦身”與前幾年不同,今年各類月餅銷售攤點出
中秋節,哈市月餅市場的“新聞觀察”
中秋佳節將至,月餅是每年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今年月餅市場又有哪些值得玩味的新聞?和往年有何不同?本報記者在節前走訪了哈市各大月餅銷售點,感受“新”的變化。
各類月餅全“瘦身”
與前幾年不同,今年各類月餅銷售攤點出現的最大變化是,全都“瘦身”了。無論攤點規模、月餅包裝還有月餅分量,都朝著輕裝上陣的趨勢發展。
在南崗一家銷售攤點,本報記者發現,月餅價格的確很親民。比如米旗牌月餅宣傳單上共推出了24款禮盒,其中100元以下的禮盒有3種,最便宜的禮盒69元8塊裝;100元到200元的禮盒有14種;老鼎豐禮盒月餅有89元、99元和100多元的;秋林食品月餅禮盒價格從幾十元到100多元不等,這些價位的月餅禮盒都是各廠家的主推產品。在衡山路某大型商場做銷售的李女士對本報記者說,早在9月初,月餅銷售戰就已經開始了,今年我們主打的都是這類百元以下的產品,以往那種包裝厚重、售價昂貴的月餅已然不再是主流,反而是小而精,或者散裝的月餅賣得比較好。以往散裝月餅只占銷售的三四成,現在散裝月餅能占到六七成。大家更偏好一些傳統口味,反而那些新鮮口味的月餅并不受待見。雖然月餅價格沒有上漲,但散裝銷量不錯,利潤也還算可觀。本報記者發現,老鼎豐月餅甚至推出了早前紙質包裝月餅,充滿了傳統氣息。
群力大道一商超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因為我們超市的定位在中高檔,月餅銷售也是以禮盒為主,但銷量并不理想,以往我們的禮盒大多在四五百元左右,除了月餅外,禮盒里還會有茶葉、精美餐具或者紅酒,價格貴的有超過千元,甚至近萬元的,但現在幾乎不進這樣類型的貨物了。現在都講究健康了,我們在月餅禮盒銷售專區,搭配銷售橄欖油禮盒和高檔牛奶禮盒,這些都是與往年不同的新變化。
的確,本報記者也有明顯的直觀感受,往年被“穿上金衣”過度包裝的品牌月餅少了,大部分月餅選擇了紙盒、鐵盒等可回收材質。市民劉女士對本報記者說,我發現現在的月餅不像以前那樣讓人望而卻步了,散裝月餅價格也下來了,禮盒也以一二百元的居多,價格比較親民。自己家過日子,一般也不會購買禮盒包裝的,買幾塊散裝的應應景就得了。
酒店月餅異軍突起
通過幾天對哈市月餅市場的調查,本報記者發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月餅一共分為幾類,分別是一般食品廠的散裝月餅、老牌餐飲企業的傳統月餅、知名烘焙企業的中端月餅以及星級酒店售賣的高端月餅。前三類月餅銷售走起了親民路線,那么最高端的酒店月餅銷售情況如何呢?本報記者發現,在哈爾濱幾大高星級酒店,都出產了自己品牌的月餅,比如哈爾濱萬達嘉華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凱賓斯基酒店、萬達文華酒店、敖麓谷雅酒店、索菲特大酒店、永泰喜來登酒店等,他們的主打價位其實并不“高端”。這些酒店月餅最低價格與市場同類產品價格相當,最低都有128元或者168元左右的月餅,高檔月餅因為搭售了海鮮、螃蟹或者紅酒,最高價格2288元封頂,并沒有出現過去動輒上萬的天價月餅現象。
酒店月餅多以單位饋贈客戶為主,而銷售渠道也多以員工攤派居多。哈市一家高檔酒店的宣傳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其實這個行規最早來源于香港半島酒店,香港流行“吃餅”,香港半島酒店成立之日起就以純手工制作的“月餅”做為鎮店之寶,逐漸地,酒店推出月餅這樣一款應季點心開始成為一種品位和追求的象征,很多高檔酒店紛紛效仿。香港半島酒店曾在2011年創下48萬個月餅在推出首日就被搶購一空的記錄,銷售額近6億港幣(高端酒店有的一年收入可能還不到2億)。這位宣傳人員還告訴本報記者,酒店月餅并不以普通消費者為主力人群,而是以團單為主,但最近幾年由于各種原因影響,銷售情況并不理想。今年酒店給每位中層員工定的銷售任務是40盒,以前完成很輕松,現在就有些難度了。高檔月餅禮盒我也買過,用來送禮的,里面也就兩三塊月餅,配著高檔紅酒、雪茄、燕窩什么的,動輒萬元以上。現在想想那時候的中秋節真變了味,現在這樣挺好,少些攀比奢侈、多些清新自然,大家都快快樂樂、簡簡單單過節。
關于月餅的美好回憶
移民美國多年的王女士近日回國探親,在哈市到處溜達,買了幾塊傳統老鼎豐月餅。她對本報記者說,10塊錢一塊月餅,四口就吃完了,我一邊吃一邊念叨,2塊5、2塊5……我是90年代初走的,我記得小時候喜歡吃老鼎豐月餅,還有勝利糕點廠的月餅,那時候的主流口味是五仁、川酥、棗泥、青紅絲、玫瑰,沒有現在什么蛋黃、流心、椰蓉和各種水果口味的,更沒有什么榴蓮冰皮月餅。我小時候月餅大約是2毛錢一塊,那時候哈市普通人工資應該是30塊錢一個月。快過中秋節的時候,爸爸去商店買,5塊月餅一包,上面蓋一塊紅紙,拿紙繩系緊了,掛在自行車上,我們就趴在家里窗臺上眼巴巴地看著,到家了,趕緊洗好手,等著分,根本等不到中秋節晚上。我記得那時候月餅皮都挺厚的,現在的月餅皮怎么這么薄了呢?
市民吳女士對本報記者說,我概括一句,就是現在月餅不好吃,別看花樣翻新,什么都往里頭放,的確有時代特色,但我還是喜歡吃傳統口味的月餅。小時候記得奶奶拿著油和面,去糕點廠自己打月餅。那時候吃一口五仁餡的月餅,那個香啊。
友情饋贈,點到為止
其實月餅承載的絕不僅僅是有關于美味的回憶。走親訪友饋贈月餅,其實也是維系感情的一個重要儀式。本報記者發現,如今饋贈月餅用來溝通情感已經不像前些年那樣變形走味,而是回歸到了最初的本真狀態。頭幾年,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很多城市一年中最堵車的日子就是春節、中秋節前一天,因為大家都在送禮的路上。一位負責單位工會福利的趙先生對本報記者說,現在國家明確提出,月餅可以用來慰問職工,當然做為節日慰問品也不應亂發,應該規范、不超標。這兩年由于三公經費的限制,公款消費取消或從簡。今年專門業訂購了散裝月餅,一來不奢侈浪費,二來也能表達對員工的節日祝福。(畢嘉耘)
李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