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有興趣愛好,我也一樣。小學時我是班里的美術課代表,初中時我是班里的音樂課代表。參加工作后興趣又多了:盆栽、郵幣、刻印、雕件什么的都瞎玩過。當然,畫畫的愛好還是一直保持著。記得有次開會學習,別人在說笑著,我獨自在旁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有興趣愛好,我也一樣。小學時我是班里的美術課代表,初中時我是班里的音樂課代表。參加工作后興趣又多了:盆栽、郵幣、刻印、雕件什么的都瞎玩過。當然,畫畫的愛好還是一直保持著。記得有次開會學習,別人在說笑著,我獨自在旁拿著鉛筆畫素描,待到會議結束,一幅周總理的側面肖像我也畫好了。
我喜歡上了新魏體
寫毛筆字的興趣是在工作后才有的。1968年12月26日我參加工作了,即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1969年,單位進駐了工作組,掌權的造反派頭頭被抓了,下臺了。這期間,我常被喊去抄寫大字報。有位一起抄寫大字報的女同志寫得一手好字,更有一位叫王慶根的師傅,他寫的小楷像印出來的一樣,書法功力極深:我好羨慕他們。雖然我抄寫的速度較快,但自認為字寫得難看。后來我酷愛寫毛筆字可能與這段經歷有關。
1972年到1973年,我參加了楊浦區滬東工人文化宮書法班學習,指導老師是王寬鵬。王老師的新魏體寫得極活,我曾見過他在廠區馬路的墻上用寸寬的排筆刷寫新魏體標語;他授課通俗易懂,配以靈動的用筆示范,我就喜歡上了新魏體,認真地學以致用了幾年。
臨摹周體四十年
1974年4月,周慧珺《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發行了,第一版6萬冊,定價0.18元。我不記得這本帖是何時看到并當即買下來的,但我清楚地記得當我一頁頁翻看里面字時的印象:這個字寫的真好看!這個“好看”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動了我,我像得到寶貝一樣,興致勃勃地開始臨寫了起來。附錄的常用邊旁部首,更是我著重記住的學習重點。可以說,這本帖就如一顆生命力極強地種子,種在了我的心田:生根,發芽,成長;不動不搖四十余年,讓我成了一個忠實的周字書法愛好者。
周字,就如百里挑一的小女孩
周慧珺的字,雅俗共賞。站在周字面前,我的心跳會不由自主地加快,呼吸似也變得有點急促。在我以往所有的興趣愛好中,這種感覺異乎尋常。周字,好比一個小女孩,無論是身材膚色,還是五官氣質,或是舉手投足間的雅致,都是百里挑一的那個最出挑的,這怎能叫人不喜歡!
我喜歡周字,就是從這本帖開始的。在此后的歲月里,臨習和收集周字資料,便逐漸成了我最主要的興趣,而其他的愛好則慢慢地淡去。
我把收集的周體字,編輯成冊
多年來,我已集全周老師公開發行的《長恨歌》、《古代愛國詩詞行書帖》、《金剛經》等十三本字帖,另有從友誼書店書畫柜拍的50多張作品照片,還有從書報雜志上剪輯的題字,和大量從網絡下載的作品。每每獲得一幅周老師新的作品,我都欣喜不已。記得買到周老師的楷書《前后赤壁賦》,我興奮地連續臨了近三十通。我曾自己做了一本《周慧珺書法字典》,把收集到的周字,按部首排列,復印成冊。題簽是王樹林先生寫的。
顧寶梅老師說:你可以帶給周老師看看。后來我就帶給周老師看了,周老師翻著這厚約3厘米的“字典”說:小季,你要臨帖,不要學我的。周老師總是親切地叫我“小季”,如我去取“上海華僑商店”題字時,她笑著對顧老師說:你看,小季也說這幅好。
我辦了周字書法作品展
我學周字雖說時間較長,但限于悟性,進步慢慢的(太注意形似,而忽略了用筆)。自2004年起,我頻繁參加國內的各種書法大賽數十次,主動、有意識地去書寫千字左右的大尺幅作品,選擇的內容稀奇古怪,古今中外都有,例如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徐志摩的散文、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踏著鐵人的腳步走》等等,目的就是兩個字:鍛煉。其中最用心的是寫周老師的《書道苦旅》,1586字,一共寫了兩幅,一幅八尺整張,另一幅六尺整張,六尺的裝裱后我快遞給了周老師。
2016年8月,在友人的鼓勵下,我舉辦了一個小小的“季恒泉周字書法作品展”,后把這本作品集也帶給了周老師。作品集是由李靜老師遞給周老師的,周老師翻閱了幾頁抬頭問我:“這是你寫的?”我回答:“是的。”
周字美,但學成不易
周字美,學不易,學成更不易。
一難:周老師遍臨各種碑帖60多種,真、草、篆、隸無所不涉;楷書有顏真卿、諸遂良、歐陽詢等、行書則以宋四家“蘇、黃、米、蔡”為主;周老師在學貼的基礎上,又廣臨了北魏碑版、漢簡木牘。上溯晉唐,下及明清,博采眾長,才終創新格。
二難:周老師的用筆已達古人之境。行筆多取逆鋒,殺鋒入紙,四面出鋒;取勢跌宕多姿,結構寓方于圓,布白疏密有致,節律跳躍騰挪,出人意料的完美造型,無不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視覺的沖擊。
三難:周老師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書法。不管是年輕時因政治風暴,她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變故,還是中年后備受軀體疾病的煎熬,飽受苦痛,她都始終堅持“躲進小樓成一統”,“三更燈火五更雞”地懸著病痛的臂腕寫啊寫……她的書道苦旅終攀高峰,榮獲“上海文學藝術獎——杰出貢獻獎”、“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全國有一支周字書法愛好者大軍
周字雖難寫,卻終因周字的大美,而在全國涌起了一支周字書法愛好者的浩浩大軍。
早在2009年9月時,就有一個QQ群,“周慧珺書法愛好者群”,成員370余人,創立人是浙江的洪邦橋老師;2014年12月,云南昆明的范德輝建立“周慧珺書法藝術大家群”,成員240余人;2014年底,湖南周建明建立首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微信群“周慧珺書藝交流群”,現有成員70余人,李靜老師和全國各大周粉群主應邀入群。
2016年,“周慧珺書法不隕粉絲群”由福建楊敬麟創立,現有成員70余人,在此基礎上,2019年5月18日,建立“周慧珺書法藝術研習社”(周藝社),目前成員有130余人。他們遍布大江南北,老中青少都有,年齡大的有七八十歲,小的有十幾,二十多的青少年。
我女兒季慧珺現在對周字也有了興趣,一會兒臨寫楷書,過段時間又學寫行書,進步挺快。在這支大軍中,我最佩服的是周國華和傅雋老師,他倆的周字已得周字神韻。在他倆無私地傳授下,不少周粉得以進步。
在學周的路上,我喜歡上了京劇
我在學周的路上,因為崇敬、愛戴周老師,也喜歡上程派青衣張火丁的京劇。
有一天,傅雋老師發給我一段火丁老師的京劇《江姐》選段“繡紅旗”,讓我有興趣可以學唱學唱。從《周慧珺傳》里我知道周老師喜歡火丁老師的戲,為她書寫過“程腔張韻”四個字,并與陳佩秋先生同時收她為書畫弟子,周老師教書法,陳老師教繪畫。由此我想:我學會火丁的戲,可以在周老師八十大壽時唱給周老師聽。于是我就學起了“繡紅旗”,這是2017年的事。火丁的“程腔張韻”真是好聽,特別是她那小拐腔唱的尤其幽咽婉轉,讓人著迷,但要學會著實困難。我這個不懂京劇的門外漢,卻愣是堅持學了二年多,才學會了這段唱詞,在2018年12月6日周老師八十華誕宴會上,為周老師獻唱了這首“繡紅旗”。
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周老師是我最為崇拜的書法大師,也因周老師的原因,火丁老師成了我敬仰的京劇明珠。
世間的事就是這么巧合,在一次閑聊中,薛國榮老師知道我也喜歡火丁老師的戲,不久就給我一張戲票,讓我去大劇場看火丁的戲,原來張火丁來上海演出了,演出劇目是《霸王別姬》。
2020年10月下旬,我帶著冊頁泥金小楷《金剛經》去北京,贈給了火丁老師。火丁老師回贈我一本簽名典藏版《程腔張韻·張火丁京劇經典唱段》,還與我和同去的傅老師合了影。因為火丁老師說起過周老師曾為她寫過一個《鎖麟囊》的手卷,回滬后我就想:何不將火丁老師的21個經典唱段全部寫出來呢?于是我就挑選好紙,用小楷寫成一個長卷,裝裱好,快遞給了火丁老師。
和全國的周粉,感受快樂
在學周的路上,我是快樂的,在周粉群建立之前,我是小快樂。我的大快樂是從2016年4月15日周老師 “從藝六十周年研討會” 開始的。為了目睹心中的女神,親見周老師的風采,周粉們從云南趕來,從浙江趕來,從湖南趕來,從全國各地趕來。三天的會議激動著每一位周粉的心,因為周老師就在身旁。會后,我加入周建明老師建立的周粉微信群,自此,與全國的周粉們有了相互間的了解和緊密的聯系。
接著研討會而來的盛會是在2016年10月15日,坐落在黃浦區文廟的周慧珺書法藝術館開館了。來自各地的周粉們又歡聚到了一起,更可喜的是第二天,在楊永法老師和李靜老師的陪同下,我們二十多位周粉去周老師寓所,分兩批拜見了心中的女神周老師,一個個激動地分別與周老師合了影。這是周粉的幸運和榮耀,大家的興奮度到了沸點,能親眼見到周老師一面,能與之合影,這是每一個周粉夢寐以求的夙愿和幸事,還能與周老師共進晚餐大家歡聲笑語一波接著一波,周老師也開心地喝了酒,并不時地說上兩句話,大家那開心勁兒,真是無以言表。
周老師一生只做一件事:書法!
我一生也做對了一件事:學周!
李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