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南都訊9月18日,南都報道廣州男子楊明(化名)花2萬多元植發仍自感“頭禿”,將植發機構起訴至法院后因無法鑒定“毛囊存活率”而敗訴(點擊取閱)。專家告訴記者,術后毛囊存活率目前僅是一個科研指標,不是臨床上的觀察指標,實踐中很難去鑒定實際的毛囊
南都訊 9月18日,南都報道廣州男子楊明(化名)花2萬多元植發仍自感“頭禿”,將植發機構起訴至法院后因無法鑒定“毛囊存活率”而敗訴(點擊取閱)。專家告訴記者,術后毛囊存活率目前僅是一個科研指標,不是臨床上的觀察指標,實踐中很難去鑒定實際的毛囊存活率,一般植發成效以實際觀察效果為準。
但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多家植發機構均宣稱能保證高毛囊存活率,有的甚至以此作為宣傳噱頭。有律師認為,此舉或已涉嫌虛假宣傳。
記者調查:多家植發機構宣稱能保證“毛囊存活率”
記者在多個植發機構網站以顧客身份咨詢植發問題,多家機構客服均稱術后毛囊存活率保證在“95%或98%以上”。
植發機構客服對植發手術后毛囊成活率作出保障。
其中,一家植發機構的客服甚至強調:“我院是和您簽約植發,協議具有法律效益,保證手術安全性100%,毛囊成活率在95%以上,所移植的毛囊是永不脫落的。”
植發機構客服宣稱毛囊成活率在95%以上。
據國家衛健委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脫發人數超2.5億,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而據今年5月央視財經報道,近幾年中國植發行業的用戶保持60%-80%的增長幅度,植發產業2020年時市場規模已突破200億元。植發市場的火熱,可見一斑。
但植發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標準與監管規則卻存在著一定的滯后。南都記者瀏覽新聞發現,此前有多家植發機構因存在虛假宣傳而被行政主管部門處罰。如,2021年2月,為楊明提供植發服務的倍生植發機構因在公司網站中發布“FUE無痕植發……存活率達到95%以上”“術后無痕、全程無痛、零出血”等含有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以及說明有效率的醫療廣告,被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處以罰款12萬元。此外,倍生植發機構還有發布絕對化用語廣告、發布含有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內容的醫療廣告等廣告違法行為,被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處3萬元罰款。
專家觀點:術后毛囊存活率一般不宜作為臨床觀察指標
“毛囊移植屬于‘拆東墻補西墻’,如果技術沒問題,移植的優勢毛囊基本上都會存活。”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良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如果毛囊在移植處理的時候出現問題,比如分離不當,溫度控制不好毛囊本身也可能部分凋亡,那么存活率就比較難保障。”除此之外,術后繼續用藥和護理以及毛囊的自然生長都會對植發效果產生影響,因此責任不一定在植發的醫生。
吳良才醫生還表示,如果移植的是優勢毛囊,并且術后也有配合藥物治療和護理,一般來說毛囊存活率達到95%是沒有問題的。“毛囊的術后存活率目前僅是一個科研指標,不是臨床上的觀察指標,最終要以實際觀察效果為準。”
目前術后毛囊存活率是否有辦法鑒定?“(臨床上)很難鑒定,實際毛發移植過程多數不是在寸毛不生的頭皮上進行的,可以直觀去計算毛囊數量(存活率)。植發手術更多是在毛發稀疏的頭皮上給它加密,所以這個是很難進行醫學鑒定的,在術前規范的多角度拍照,視頻和毛發鏡檢查非常有必要。”吳良才醫生稱。
律師:機構宣傳有效率或涉嫌虛假宣傳
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廖建勛律師認為,根據《廣告法》第十六條第二點“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說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植發機構宣稱能夠保證“術后毛囊存活率”等說明有效率的廣告行為可能涉嫌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涉嫌虛假宣傳和對消費者構成欺詐,消費者可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
采寫 南都、N視頻記者 魏志鑫 楊麗云
金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