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一個人都有經濟意識,都希望通過最低的付出,獲得最高的收益。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也是這樣,很多人發現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零1個月性價比最高。很多人通常認為是繳費15年最省錢。實際上多繳一個月在以后增加養老金的時候,往往是按照16年的繳費年
每一個人都有經濟意識,都希望通過最低的付出,獲得最高的收益。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也是這樣,很多人發現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零1個月性價比最高。
很多人通常認為是繳費15年最省錢。實際上多繳一個月在以后增加養老金的時候,往往是按照16年的繳費年限增加養老金,所以才是最劃算的。多繳一個月也花不了幾百元。
不過,繳費年限15年即將成為歷史了。按照十四五規劃,我們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像美國、日本等很多國家領取養老金的最低年限一般是35~40年。我國15年確實也有些低了,也增大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壓力。
如果未來可以再延遲退休和增加繳費年限之間選擇,哪一種方式增加的養老金更高呢?
多繳費一年。
假設一位老人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然后再增加一年。養老金會提升多少呢?
其實,我們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已經能夠體現出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晚退多得。
始終按60%基數繳費,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繳費16年基礎養老金,領取12.8%的社平工資,繳費15年只領取12%的社平工資,多出0.8%。假設計算養老金的社平工資為1萬元,每月就能多出80元的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看個人賬戶增加的累計儲存額度。現在各地繳費基數普遍在3500~4000元以上,每月繳費錢數都在七八百元以上。假設最低基數為4000元,每月進入個人賬戶320元,12個月是3840元。
假設退休的時候算上利息,多繳的一年能夠多5000元的個人賬戶余額。60歲退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139個月(十四五期間計發月數也要修訂完善),每月可以領取36元左右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兩部分相加是116元。
晚退休一年。
晚退休,大家首先要面對的是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近年來,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會增長8%~10%以上,假設未來退休時增幅為6%。
原先可以領取12%的某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晚退休一年可以領取12.72%的社平工資了,增幅是12.72%。每月可以多領取72元的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每年個人賬戶的余額都會計算利息,今年來記賬利率是蠻高的,一般在6%~8%以上,假設按6%計算。
假設原先個人賬戶里有5萬元,記賬利率6%,將會增加3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月數也會縮小。60歲退休時計發月數是139個月,61歲時是132個月。
這樣原先每月可以領取36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延遲退休后可以領取402元,每月可以多領取42元。
相對而言,延遲退休對于個人賬戶更劃算。
兩部分相加是114元。
所以說,延遲退休一年和多繳費一年養老保險,兩者之間的效果差不多。
相對而言,延遲退休一年是少領了一年的養老金,還要承受一年的意外風險,可能損失就能達到上萬元。如果多繳一年養老保險,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只需要七八年就能領回本來了,而且養老金還會增漲。所以,人們可能寧可選擇多繳費吧。
陳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