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很多沒有固定工作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也在自己自費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與在職職工相比,靈活就業人員自費繳納社保的費用還是比較高的,為了減輕壓力,很多人都會選擇按照最低繳費檔次,即60%,來繳納社保,并且只繳納15年。那么,個人自費
現在,很多沒有固定工作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也在自己自費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與在職職工相比,靈活就業人員自費繳納社保的費用還是比較高的,為了減輕壓力,很多人都會選擇按照最低繳費檔次,即60%,來繳納社保,并且只繳納15年。那么,個人自費繳社保劃算嗎?按60%檔次繳納15年養老保險,多長時間能回本?
個人自費繳社保劃算嗎?
個人自費繳納社保,就相當于為自己的以后買了一個保障,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能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己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少數地區還能繳納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是終身用得到的,所以個人自費繳社保雖然費用高,但總體來看還是劃算的。
按60%檔次繳納15年,多長時間能回本?
想知道多長時間能回本,首先要計算一下社保費用以及以后的養老金數額。
一般來說,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是繳費基數的20%左右,繳費基數可以自己選擇檔次,在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
舉個例子,假設您參保地上年度社平工資是5000元,您選擇以最低檔次繳納養老保險,那么您今年一個月的養老保險費用就是5000*60%*20%=600元,今年12個月的總費用就是7200元。
如果我們忽略每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上漲,一直按照社平工資是5000元來計算,那么15年的養老保險費用就是108000元。
我們忽略每年的工資上漲,個人賬戶利息等不固定因素,簡單計算一下按60%檔次繳納15年養老保險,養老金是多少。
還是假設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5000元,退休年齡是60歲。
個人賬戶養老金=(繳費基數×0.08×12×繳費年數)÷發放月數=(5000×0.6×0.08×12×15)÷139=311元;
基礎養老金= 退休時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數×1%=5000(1+0.6)÷2×15×1%=600元;
養老金=311+600=911元。
按照以上數據粗略計算,108000/911=118.55個月,所以退休后要領大約119個月的養老金,就可以回本了,之后的時間都是額外領取的。
當然,以上例子我們忽略了很多現實因素,比如社會平均工資上漲、個人賬戶利息等,另外實際生活中,養老金還會根據物價上漲水平、社會平均工資上漲水平調整。所以想要精確計算幾年能回本,是很難的,以上例子只能作為參考。
另外,還有一種計算回本時間的方法。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比例通常是繳費基數的20%左右,按20%計算,繳費基數的8%進入個人賬戶,這部分屬于自己,不會虧本,繳費基數的12%進入統籌賬戶,我們主要來看統籌賬戶部分回本時間即可。如果一直按照60%檔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那么每月進入統籌賬戶的資金是社會平均工資的7.2%(即12%*60%),12個月就是社會平均工資的86.4%。假設社會平均工資一直不變,已知基礎養老金待遇是0.8%的社會平均工資,即(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1%,所以86.4%/0.8%=108,也就是回本時間。當然,這種計算方法也是忽略了每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上漲,以及養老金調整等因素。
度小滿有錢花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之用,不對您構成任何決策建議。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