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年一度的查干湖冬捕節,又來了!每年的12月末,位于吉林的查干湖總是熱鬧非凡,祭湖醒網、馬拉絞盤,在一系列頗有儀式感的操作之下,查干湖的大魚被一條條拉出水面,堆成比人還要高的“魚山”。頭魚拍出299.99萬元的天價整個冬捕節的重頭戲,莫過于
一年一度的查干湖冬捕節,又來了!
每年的12月末,位于吉林的查干湖總是熱鬧非凡,祭湖醒網、馬拉絞盤,在一系列頗有儀式感的操作之下,查干湖的大魚被一條條拉出水面,堆成比人還要高的“魚山”。
頭魚拍出299.99萬元的天價
整個冬捕節的重頭戲,莫過于“頭魚”拍賣會了。2021年12月28日,查干湖的“頭魚”又拍出了天價,一條38斤重的胖頭魚,最終以299.99萬元成交!
一條魚,近299.99萬元的天價!算下來一斤魚的價值已經達到78947.34元,查干湖的頭魚,似乎已經不再是一條“單純的魚”,而是一個巨大的商業IP,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人。
查干湖的漁獵文化節,已經舉辦了二十屆。頭魚的價格也從2003年的1388元,上漲至2021年的299.99萬元,足足上升了2161倍。
毫無疑問,吉林查干湖的頭魚,已經自帶流量,成為眾多商家追捧的對象。
而這樣一條被拍到天價的胖頭魚,只是查干湖成千上萬條胖頭魚中的一員。據悉,每年冬捕節,至少有數十萬斤大魚被從查干湖里面撈上來。
2021年查干湖冬捕開始以來,打下的第一網魚就超過10萬斤。而在2017年,查干湖冬捕更是創造了單網52萬斤的紀錄。
單網出魚10萬斤,查干湖究竟能盛下多少魚?
一網就能撈到10萬斤以上的大魚,查干湖究竟能盛下多少魚?年年如此大規模的捕撈,查干湖的魚永遠也撈不完嗎?
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是網友們疑惑、甚至是質疑的對象。查干湖的魚,好像始終逃脫不掉“洗澡魚”的標簽。
那么查干湖究竟有多大的體量,能否支撐這么高的產量?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6月份,查干湖的水域面積達到400平方公里,蓄水量6億多立方米,湖水深度4-5米,是吉林最大的天然湖泊。
400平方公里,究竟是一個什么概念?如果換算成“畝”,大概有60萬畝,這么大的水面,能夠養活多少魚?
查干湖的魚主要是鰱鳙,我們就拿人工養殖條件下的魚塘做一個對比。一般情況下,一畝養殖魚塘的產量在500斤左右,而查干湖的魚不存在人工喂養,產量如果按照人工養殖狀態下的10%,即畝產50斤來算,查干湖的魚至少有3000萬斤的體量。
每年的捕撈量,和這個數字一比,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因此,網絡上所傳的“洗澡魚”,明顯缺乏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依據。
事實上,查干湖每年冬捕的面積很小,只占到60萬畝水面的1%左右,再加上每年長達幾個月的冰封期,以及嚴格的捕撈政策進行限制,水里的大魚根本不可能被一網打盡,這也是查干湖的魚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魚永遠也撈不完的查干湖,有自己的一本生意經
查干湖的魚,和陽澄湖的蟹一樣,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名片。國內并不缺少這樣類似的湖泊,為何查干湖魚的知名度一騎絕塵,能夠拍出近300萬的天價?這里面的秘密究竟在哪里?
其實,查干湖也一度因為過度捕撈而面臨滅頂之災。
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當地漁民基本上沒有資源保護意識,查干湖的漁業資源面臨枯竭。好在當地管理部門頗具戰略眼光,及時封湖禁捕,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捕撈原則,同時每年往湖里投放大量魚苗,并且要求漁網的網眼尺寸不低于6寸,重量在三四斤以下的魚都會從網眼中漏下去,不會再被“一刀切”捕撈上來。
公開資料顯示,查干湖自1992年開始轉變捕撈方針,實施了3年封湖期,并一次性投放了65萬公斤魚種。封湖結束后,從1995年到2007年,每年投放魚種50萬公斤左右,形成了以“人工投放為主、自然增殖為輔”的管理模式,促使查干湖的漁業資源向良性循環發展。
這樣年復一年,水里的魚類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大魚被捕撈上來,小魚繼續成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也就不愁資源問題了。
如果說僅僅憑借一條魚,查干湖的知名度不可能有這么高。
其實“魚”只是整個查干湖生態鏈中的一個支點,憑借著“馬拉絞盤”式的原始漁獵方式,查干湖冬捕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冰雪、捕魚、民族文化、旅游等等一系列名片,已經隨著冬捕的開展,形成了獨有的風格和生態,吸引了大量的資源。
這就是查干湖有一本屬于自己的生意經。
查干湖的魚,已經不完全是一條魚,而是圍繞“冬捕節”,打造了一系列屬于自己的文化IP。在20多年的堅持下,查干湖已經貼上了屬于自己的流量標簽。
網絡上關于“洗澡魚”的質疑,也基本上算是空穴來風,并沒有實際的證據。而在這些質疑聲中,查干湖已經變得越來越火。299.99萬元的天價魚,足以證明查干湖的價值所在。拍下頭魚的商家,看到的正是查干湖這個巨大的流量“網紅”。
否則,一條普普通通的胖頭魚,真的會有人去交這么多“智商稅”嗎?
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