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往年的三四月份一直是找工作就業的高峰期,素有“金三銀四”的說法,一方面應屆生畢業要找工作,另一方面往屆生剛剛拿完年終獎準備跳槽。今年因為疫情,全國的招聘工作都略有推遲。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國家也采取了許多強有力的措施進行支持來推動就業。進入
往年的三四月份一直是找工作就業的高峰期,素有“金三銀四”的說法,一方面應屆生畢業要找工作,另一方面往屆生剛剛拿完年終獎準備跳槽。今年因為疫情,全國的招聘工作都略有推遲。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國家也采取了許多強有力的措施進行支持來推動就業。
進入五月以來,各大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更新的也越來越頻繁,學校的校園招聘會也開展的越來越勤。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在上半年進行了降薪裁員等措施。
比如:攜程給員工底薪打了6折;58同城停薪留職只發基本工資;優信高管及員工降薪20%-40%。DaDa英語降薪40%;上汽集團降薪30%;名創優品降薪50%等等。在網上隨便搜一下2020年降薪裁員,會出來很多搜索結果。
很多想跳槽的人一聽到裁員消息,就開始焦慮,心有戚戚然,既害怕就業市場僧多粥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害怕下份工作工資漲幅不如意,跳槽成本太高。
說一千道一萬,總結一句話:面試是一門技術活。既要簡潔明了的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又要頭腦清醒找到一個更有工作價值的下家。可有時候總是事與愿違,好不容易過五關斬六將面上一個心儀的工作,卻被告知給不到期望薪資,這是什么原因?又該怎么辦呢?
一、公司沒有完全認可你,故意壓價
假如你的期望薪資是15k,但面試之后,HR說只能給你10k,有一種情況是:HR或者用人部門并沒有真的完全認可你,他們覺得你不值這個價,但是這個崗位又要的急,你大體上能滿足要求,先拿你湊活去頂上崗位空缺。
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薪資范圍給的比較大的招聘信息中。如果招聘信息上寫了薪資范圍10k-20k,那50%的人最后都只能拿到10k,30%的人能拿到15k,10%的人能拿到15k-18k,10%的人能拿到20k。而年終獎說是年底看公司經營情況,一般是1-3個月工資的,通常最后都是1個月工資。
我的一個朋友有次去面試,招聘信息中的薪資范圍是10k-20k,要求3-8年經驗。我朋友雖然有5年的工作經驗,但是因為他之前跳槽了3次,面試官說他看上去工作經歷豐富,但并沒有沉淀下來有過深層次的行業經驗。所以雖然面試官也給他發了offer,但是薪資只有10k。并且還說“雖然我們給的薪資比較低,就比應屆生多了2k,但你跟著我可以深入這個行業,能夠在這個崗位上深耕,不像你之前僅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
說實話,這種話講的,不像是在誠心誠意招員工,更像是在彰顯優越感。 哪怕你降低期望進了這個企業,別人也不會給你應有的尊重。
二、公司預算有限,只能給你這么多
還有一種情況,面試剛開始時你就說了最低的期望薪資,并且認為對方也認可,才開始進一步深入面試。結果面試結束了,HR和用人部門面試官都很認可你,也很希望你能加入公司,但就是給不了你期望的薪資。
雖然公司很認可你,也很想要你,但是崗位的預算就只有這些,HR也很無奈。這只能說明你們雙方不適合彼此,就像談戀愛一樣,你達到了對方的要求,對方卻不能滿足你的期望,要么你選擇降低期望,要么你們就分道揚鑣,相逢雖有緣,入伙需謹慎。
我本人當時面試時,是人力資源部長直接面的我,他主動給了我一個超出我心理預期的期望值,我也很心動。但是后來在公司內部走審批流程時,總經理不同意,年薪要減去4萬,,然后人力部長也表示很抱歉,與我進行了深入溝通, 最后他自己做主給我加了1萬,說不管總裁同不同意,都按這個去審批,如果總裁還是不同意,那他也沒有辦法了。我很感激領導的仗義,所以經過反復考慮,我最終也同意了這個薪資。
三、期望薪資沒提好,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
如何跟HR談工資是一個很有技巧的問題,如果你不了解市場行情和談判技巧,那么說多說少好像都是錯,說多了別人可能直接就不考慮你,說少了自己又覺得吃虧。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多做功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面試之前做好市場調研,定一個期望薪資,然后堅定不動搖
期望薪資絕不是隨便拍腦袋想出來,更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是多少,不顧市場行情亂開價,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吃虧的還是自己。
我有個朋友,最近想要換工作,前幾天問我“我現在跳槽的話,在外面行情怎么樣?”
我說“你這樣盲目的問,是找不準自己的定位的。如果你只是空想,不去付諸行動,那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能拿多少錢。”
我給他的建議是:大量查找想要投遞的崗位,合理估算自己的行情,比如說去幾大招聘網站搜索你要應聘的崗位,看看跟你的學歷、工作年限、之前的工作經歷類似的崗位,人家能給多少錢。
另外,更新自己的簡歷并定期刷新,會有一些企業HR或者獵頭主動聯系你,你也可以看看他們能給你提供的薪資范圍,綜合你的各項考慮因素,最后確定自己的心理li預期。
?此外,期望薪資的影響因素還有:是否有名企名校背景背書、跳槽的合理漲幅,甚至公司環境、同事、福利、作息時間、核心產品、行業地位、通勤時間都可以作為動態的考量參數。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后,再確定你的合理期望薪資。
2.、期望薪資只提范圍,不提具體數值,合理擬定上下限
去面試之前最好先確認下面試公司可以給到的薪資范圍,比如說事先查詢招聘網站上的崗位信息,或者在接到面試邀約時先問好HR或者獵頭,如果雙方的范圍一致,再去面試。
我之前找工作時,接到過很多企業HR或者獵頭的面試邀約,有的地點比較遠的,我就先問這個崗位可以給的薪資范圍,結果遠低于我的期望,我就直接不去面試。
等到正式面試的時候,你自己一般不要主動去問薪資范圍,如果對方對你有意,HR會主動問你薪資期望,如果對你無意,那你去問對方也是敷衍。
如果面試比較順利,過程中聊起期望薪資,最穩妥的回答是給個薪資范圍。比如你的期望薪資是10k,你不要直接說10k,而是說10k-13k。這樣既保證你底限,又給對方留下還價的余地。
或者你也可以反問HR,請問你們這個崗位的薪資預算是多少呢?其實這嚴格來說不算一個回答,而是一個新的提問。這在人際溝通中是一個很好用的話術,即:用提問代替回答。
這種問題,你不需要正面回答“是”或者“否”,因為不論你回答“是”還是“否”,其實都等于你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在面試的時候,隨便亮底牌可是很被動的哦。最好的做法是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可以回避這個問題,甚至還可以丟給面試官一個新的問題,把皮球踢還給他。
四、總結
找工作是個持久的過程,除非你特別優秀,出類拔萃,那可能有獵頭或者企業HR直接挖你,不然就只能靠自己投簡歷參加面試來找工作。而如何談薪是一門技術活,成年人的優雅,從學會不動聲色談論錢開始。 預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拿到自己心儀的薪資!
我是風凌云,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多年央企和民企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專注分享職場動態、職場經驗、職場技巧。歡迎關注@風凌云談職場。
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