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們對于人體結構的探索從未停止。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醫生們一直都想看看人體內腔里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于是便促成了最早的窺鏡技術。Arthroscopy(關節鏡)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是由"Arthro"(關節)和"s
人們對于人體結構的探索從未停止。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醫生們一直都想看看人體內腔里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于是便促成了最早的窺鏡技術。Arthroscopy(關節鏡)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是由"Arthro"(關節)和"scopy"(檢視)組成[1]?,F代關節鏡是由窺鏡技術發展而來,如今廣泛應用于關節外科和運動醫學領域。
一、關節鏡是個啥?
關節鏡是一種特殊的內窺鏡,既是診斷工具也是治療工具。通過關節鏡不僅能看到關節腔內的病變情況,還能同時使用特制的手術器械在關節鏡下進行精確的手術操作,診斷、治療一次完成。由于它是微創手術,損傷非常小,只需2個5m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鏡下觀察清楚,診斷明確,手術精確度高,恢復快、痛苦小、效果好、住院時間短,節省患者費用,是關節外科和運動醫學領域中最為理想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二、關節鏡的歷史你知道嗎?
1.內窺鏡時期
雖然現階段關節鏡的應用極為廣泛,其實關節鏡最早是由窺鏡技術發展而來。歷史的長河中,內窺鏡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代,當時希臘醫生的Aelius Galenus曾提及陰道窺鏡技術[2],Soranus詳細描述了陰道窺鏡的使用方法。阿拉博醫生在其文獻中[3]第一次描繪出了窺鏡的圖示。直到1818年人們才第一次見到窺鏡的實物,當時在龐貝古城出土了直腸鏡的實物。
內窺鏡需要進入人體內進行探查,但體內卻沒有光源,因此光源問題一度限制了內窺鏡技術1805年,德國醫生Philpp Bozzini以蠟燭作為光源,利用兩根簡單的管子為患者進行了膀胱檢查,不過這次嘗試在當時并未得到認可。
1853年,Desormaux將松節油和乙醇混合燃燒做光源,光通過一根較粗大的管子經鏡而反射進入膀胱,Desormaux通過此管道觀察膀膚內部。 1876年,Maximilian Nitze發明了現代膀胱鏡,用電加熱鵝毛內包裹的白金環(水冷卻)充當膀膚內部的光源。隨著白熾燈的發明窺鏡的照明問題得以解決。內鏡技術的進步為關節鏡技術的進步奠定了基礎。
2.關節鏡時期
關節鏡最早運用于膝關節中,之后逐步向其他關節發展。窺鏡技術第一次運用于關節的報道是在1912年[4],當時在德國柏林召開的第41屆外科醫師學會會議上,丹麥醫生Severin Nordentoft展示了他利用自己制造的"套管"觀察了膝關節的髕上囊,髕骨下表面,滑膜組織,滑膜皺襞和半月板前部結構的論文。他稱這個"套管"為"Arthroscopy",后來被人們稱為膝關節鏡(Arthoscopia Genu)"。這個發明揭開了關節鏡手術微創時代的序幕。
1918年,"關節鏡之父"高木憲次教授利用膀胱鏡觀察膝關節標本的內部。1920年他制造出了直徑為7.3mm的關節鏡[5],但是這個尺寸對于膝關節來說過于龐大。此后,高木一直致力于關節鏡的改進,他先后設計了12款不同視角、直徑、聚焦的關節鏡[6]。1931年他研制出了一款直徑為3.5mm的關節鏡,利用這個尺寸的關節鏡就可以對一些充入生理鹽水擴張后的小關節進行檢查[7]。后來隨著二戰的爆發,他的研究也被戰爭打斷。
二戰后高木的學生渡邊正義對繼承了他的研究。1957年,渡邊正義在他的著作《Atlas of Arthroscopy》,介紹了關節鏡手術技術。一年后,渡邊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第21號關節鏡。21號關節鏡是專門用于關節檢查的內經系統,是第一個真正成功的關節鏡,它的問世也標志著現代關節鏡的成熟。1955年,渡邊利用關節鏡進行了鏡下滑膜黃色巨細胞瘤切除手術[6]。1962年他與Ikeuchi完成了世界上首例關節鏡下切除半月板手術[8]。此后西方學者赴日學習,并將關節鏡技術帶到北美,北美地區的關節鏡技術得到迅速的發展。1974年國際關節鏡學會(International Arthroscopy Association,IAA)在費城成立,IAA的成立極大推動了關節鏡技術在全世界的普及和發展。
三、我國的關節鏡發展歷史
我國的關節鏡技術相對于國際上發展較晚,上世紀70年代才由國外引進。最初的關節鏡僅僅用于膝關節,隨著技術的發展,之后應用于肩關節、踝關節等,再后肘、腕、掌、指、髖等,甚至用到下頜、脊柱等關節。
1、肩關節鏡發展歷史
最初的肩關節鏡的使用主要是在尸體上進行,由于肩關節周圍的神經血管較多,且在術中無法使用止血帶,所以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肩關節關節鏡的手術技術才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9]。如今肩關節鏡在檢修損傷的修復、肩峰撞擊綜合征成形術、肩關節不穩等手術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2、踝關節鏡發展歷史
最早的踝關節鏡手術的臨床報道實在1939年,70年代早期,踝關節開始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10]。踝關節鏡可以在較小的創傷前提下對關節內部結構進行檢查,同時還能對關節的松弛程度進行評估?;颊咝g后疼痛較少,并發癥少,康復進度快,患者在術后早期就能下床進行鍛煉。
3、肘關節鏡發展歷史
肘關節鏡在30年代被提出,起初曾因進行檢查時可能會造成局部神經血管受損[11]而受到詬病,指導二十世紀八十年但后期仰臥位技術的提出才使肘關節鏡手術操作有了標準化流程。此后肘關節鏡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2]。
目前肘關節鏡技術主要的適應癥有
①不明原因的肘關節疼痛診療;②關節腔游離體取出;③骨贅切除;④滑膜切除;⑤肘關節攣縮或粘連松解術;⑥網球肘;⑦骨關節炎清理;⑧肘關節關節內骨折的治療等。當患者存在嚴重肘關節僵硬、關節融合、局部感染等疾病時不能進行肘關節鏡治療[13]。
4、髖關節鏡發展歷史
早在1931年美國學者就率先提出利用關節鏡對髖關節進行檢查,但由于髖關節特殊的解剖結構,關節鏡鏡進入髖關節的難度較大,指導1939年才第一次有髖關節應用于臨床髖關節疾病檢查的病例[14].目前通過髖關節鏡能進行的手術有骨關節炎清理,游離體取出,滑膜清理,髖臼孟唇撕裂的修復、股骨頭圓韌帶修補、關節囊松弛等[15]。
5、腕關節鏡發展歷史
腕關節由于活動復雜,關節間隙小,損傷情況較為復雜,因此相比于其他關節鏡手術難度較大,對設備和操作者技術要求較高,因此直到20世紀80年代,腕關節鏡技術菜逐步應用于臨床?,F階段我國腕關節鏡的病例報道相對較少。
四、目前我國關節鏡發展現狀
現代關節鏡術操作包含三個主要系統:攝像系統,手術器械操作系統,植入物[中國新型關節鏡技術擴散影響因素及對策]。攝像系統就像手術醫生的"眼睛",在術中能夠觀察到關節腔內的具體情況。手術器械操作系統就像醫生的雙手,包括各種手動器械,如電動刨削刀等。關節鏡植入物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耗材"比如擰進我們身體里的螺釘、帶袢鋼板等。
關節鏡手術具有切口小、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對于"傷筋動骨100天"的長期認識,有些患者當天完成手術,第三天就可以出院。關節鏡手術也越來越被外科醫生與患者所接受。目前關節鏡的手術器材、手術技術都越來越先進,在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手術范圍也在不斷拓展。相信在將來,關節鏡技術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參考文獻
[1]Doral M N . Sports Injuries.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M]// Sport Injuries. 2012.
[2]&NA. A SHORT HISTORY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J]. Obstetrical & Gynecological Survey, 15(6):887.
[3]Hehmeyer, I, Khan, A. Islam"s forgotten contributions to medical science[J]. Cmaj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76(10):1467-1468.
[4]Kieser C W , Jackson R W . Severin Nordentoft: The first arthroscopist[J]. 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 Related Surgery, 2001,17(5):532-535.
[5] 賴衛國.從關節鏡的"高木-渡邊獎"來看關節鏡發展史(第一節) [EB/OL].2017-5-3
[6]吳克儉, 王曉寧, 吳韜光, et al. 圖說關節鏡發展簡史[J]. 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 2015(1):53-58.
[7]K Takagi. The classic. Arthroscope. Kenji Takagi. J. Jap. Orthop. Assoc. 1939[J]. 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 1982, 167(167):6-8.
[8]Erggelet C. Sittinger M. Lahm A.The arthroscopic im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chondrocytes for the treatment of full-thickness cartilage defects of the knee join[J].Arthmscopy.2003.19(1):108-110.
[9]張愛軍, 呂松岑. 現代關節鏡外科的發展趨勢[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6):99-101.
[10]Chanlalit C , Saisongcroh T , Raksakulkiat R , et al. Infantile hip arthroscop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vascular anatomy and the portal pathway[J]. 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 = Chotmaihet thangphaet, 2009, 92 Suppl 6(92 Suppl 6):S156-60.
[11]Griffiths E J , Khanduja V . Hip arthroscopy: evolution,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012, 36(6):1115-1121.
[12]Hogan, MaCalus V, Kawakami, Yohei, Murawski, Christopher D,等. Tissue Engineering of Ligaments for Reconstructive Surgery[J]. 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 Related Surgery, 31(5):971-979.
[13]張愛軍, 呂松岑. 現代關節鏡外科的發展趨勢[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6):99-101.
[14]Schmidt C C , Georgescu H I , Kwoh C K , et al. Effect of growth factor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from the medial collateral a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1995, 13(2):184-190.
[15]Brink, Palle, Skydsgaard, Mikala, Teige, Jon,等.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ical signs and histo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synovium of the tarsocrural joint of horses with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f the tibia[J].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71(1):47-54.
金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