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結直腸癌在所有的惡性腫瘤當中,屬于“溫和”的那一類,容易發現和預防,而且它的發展非常的遲緩。但是即使結直腸癌良心未泯,但是每年也有近20萬人的生命葬送到了它的手里。之所以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前列,還是和人們的不夠重視有關,也就是說
結直腸癌在所有的惡性腫瘤當中,屬于“溫和”的那一類,容易發現和預防,而且它的發展非常的遲緩。但是即使結直腸癌良心未泯,但是每年也有近20萬人的生命葬送到了它的手里。
之所以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前列,還是和人們的不夠重視有關,也就是說沒有養成定期檢查和遇見不舒服從而檢查的習慣。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表的數據,有64%以上的患者對結直腸癌的誘因表示完全不清楚,大約有97%的結直腸癌患者沒做過腸鏡,有83%的患者首次確診就已經是中晚期了。其中有44%的患者已經出現了肺和肝等身體器官的轉移。
大約有90%的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癌息肉慢慢發展成的,只要做一次腸鏡,就能把它檢查出來,就能切除息肉,從而達到預防結直腸癌的目的。
從息肉到腸癌要經歷什么?
息肉指的是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現代醫學把生長在人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廣泛稱為息肉,屬于一種良性的腫瘤,不過也會有惡性的。腸息肉是在腸道粘膜上成長的息肉,這種息肉有可能會癌變,所以要多加警惕。
并不是長了息肉就立馬會發展成腸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并且這個過程相對來說比較漫長,大約需要5~10年的時間。
從息肉到腸癌,一般經歷4個過程。首先是正常黏膜,然后出現了增生,再慢慢地形成腺瘤,最后繼續發展,直至出現腺瘤癌變。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發展成腸癌的,每個腸息肉惡變的程度不一樣,發展到癌癥的時間不一樣。要了解它的癥狀,判斷它的性質,做出最有利于人們健康的選擇。
為什么腸鏡對預防腸癌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柳葉刀》是著名臨床醫學雜志,最近看到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進行一次關于腸癌的檢查,可讓其在17年內患上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30%。
這項研究歷經20年,總共追蹤了約17萬人,平均隨訪年限超過17年,這項歷時長久的研究,證實了腸鏡在預防腸癌上的重要作用。用腸鏡可以發現小息肉,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這些小息肉就有可能發生癌變。
同樣的,《內科學年鑒》也刊登了一項大型研究,一次腸鏡最高可以降低72%患癌風險,同時也證實了這一觀點,那就是結腸鏡檢查能拯救生命。
這項研究通過對有25000名50歲以上的受試者進行觀察調查,因已有研究顯示,該年齡段處于結直腸癌的平均年齡。
而結果顯示,在這些受試者當中有近2萬名患者沒有患上癌癥,而有5000名患者被診斷出了結直腸癌,并且死亡。
他們發現這些死于結直腸癌的患者并沒有進行過結腸鏡檢查。他們對比過去二十年的記錄察覺,結腸鏡檢查與降低61%的死亡率有密切的關系,其中左邊患癌風險下降了72%,右邊結腸癌風險減少了46%。
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做腸鏡?
1、40歲以上的人群
40歲以上的人群需要每年做一次腸鏡,研究統計發現,40歲以上的人,得腸癌的風險會明顯地增加。這些人應該每年都檢查一次腸鏡,尤其是那些生活飲食習慣不好的人。例如,經常吃高脂肪食物、酗酒等。
2、以前患過大腸癌的人群
患過大腸癌,已經做過了手術,目前處于康復期。這群人需要終身做腸癌檢查,因為大腸癌做完手術之后的復發率是比較高的,能夠達到40%。
3、有過大腸息肉的人群
檢查出了大腸息肉,在做完手術之后也要定期的去醫院做腸鏡。因為大腸息肉的復發率很高,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復發。
4、直系親屬有腸癌的人群
腸癌具有一定的遺傳風險,如果親人患過腸癌,這部分人群要定期的做腸鏡檢查。因為這部分人患腸癌的幾率,比普通人高4~5倍。
結直腸癌并不是特別兇惡的癌癥,正相反,它很容易預防。大家要了解結直腸癌的相關內容,了解定期做腸鏡的重要性。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從生活細節入手,做好結直腸癌的預防。高危人群要定期去醫院做腸鏡,不是高危人群,也要定期給自己安排一次腸鏡,未雨綢繆。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健康明星計劃#
王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