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河磨玉在南方熟知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在北方卻是一位閃亮的明星。對于玩和田玉的玉友來說,河磨玉并不陌生,如今上好的河磨玉一料難求,央視曾播出一則關于河磨玉,資源枯竭價格飆升翻了幾十倍。河磨玉通常是岫巖當地的叫法,南方一般叫東北青玉、東北黃口料。
河磨玉在南方熟知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在北方卻是一位閃亮的明星。對于玩和田玉的玉友來說,河磨玉并不陌生,如今上好的河磨玉一料難求,央視曾播出一則關于河磨玉,資源枯竭價格飆升翻了幾十倍。
河磨玉通常是岫巖當地的叫法,南方一般叫東北青玉、東北黃口料。河磨玉是因為在岫巖發現的,所以把它歸類為岫巖玉的一種。這僅僅是依照地理歸類,其實人們印象中常說的岫玉是礦料屬于蛇紋石,而河磨玉是透閃石籽料,完全截然不同。
所謂“河磨玉”,顧名思義,就是在河床里經過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河水和沙石的沖擊、磨涮,表層逐漸氧化形成石皮,而內部的美玉完好無損被包裹起來,它的品質可以和新疆和田玉相媲美。
發現歷史久遠,承接紅山文化
說起河磨玉的發現,河磨玉可謂稱得上祖師級的了。據相關史料考證,岫巖河磨玉是迄今我國最早開采和利用的玉種。早在舊石器晚期,岫巖、海城地域的原始居民便以偏嶺細玉溝的河磨玉制作砍斫器,紅山文化中有相當一部分為岫巖河磨玉打制。雖然在時代中消逝了一段時間,隨著玩玉人對材質要求的極致,這種材料的巨大潛力終于迎來了春天。
形成與和田籽料相似
河磨玉的形成與和田籽料幾乎相同,玉料被洪水沖刷帶走,遠送至山外白沙河的沉積河床上。在河水持久不斷的沖刷和礫石撞擊下,石料結構松散部分逐漸磨蝕,留下堅硬的玉石石芯;同時石料在風化過程中形成的毛細縫隙在河流沖刷和泥石擠壓中生出新的石理,而泥沙中的土黃顏色順著新生石理不斷向里浸染,不僅給玉石增添了一層厚實的玉皮,也使黃沁滲透原石,形成河磨玉特有的黃白色。
特有的綠色豐富多變,玉質細膩
就其內肉顏色來講,現在常見的較好的是黃白色、淡青色、深青色等。一般來說,黃白色的河磨玉多產自細玉溝河,而青綠色河磨玉多產自析木河。析木玉所特有的綠色十分豐富多變,淺綠素雅、深綠莊重、最濃的近于蒼綠,古樸厚重。每一種綠都有其精神氣度,具備極高的觀賞價值。產自析木河的河磨玉,玉質溫潤細膩,與新疆地區青玉比較顏色沉而不悶,是上佳的雕刻玉材。
析木河磨玉的成份85%~95%為透閃石,摩氏硬度6.0~6.5,光澤為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透明度為微透明。眾所周知,玉料質地越細膩,越容易展現出創作者的細工。析木玉細膩的質地能讓雕刻細節纖毫畢現,所以雕刻成品精巧玲瓏,毫無粗礪之氣。此外,析木玉有著獨特的綠色,較之于白玉更能體現出作品的立體感,做圓雕人物尤為出彩。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