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首屆玉學杯玉器鑒賞征文大賽(玉學院&玉雕界聯合舉辦)已順利進行了5期月度賽,目前第6期征文即將結束,我們將陸續發布。現發布楊曦的《荷花觀音》入選作文三篇,請大家投票、點評。楊曦《荷花觀音》賞析作者:石青(玉學愛好者、加拿大)楊曦和田白玉子料
首屆玉學杯玉器鑒賞征文大賽(玉學院&玉雕界聯合舉辦)已順利進行了5期月度賽,目前第6期征文即將結束,我們將陸續發布。現發布楊曦的《荷花觀音》入選作文三篇,請大家投票、點評。
楊曦《荷花觀音》賞析
作者:石青(玉學愛好者、加拿大)
楊曦和田白玉子料《荷花觀音》初看形式獨特,內容似乎傳統老套。獨特在于大膽的鏤空,觀音只為線條輪廓,圓雕的荷花卻盛開在“腦海里”;內容是荷花觀音,不言也明,還不如大英博物館藏的《蓮相》富于哲理和想象。但細細琢磨,卻不是那么簡單,越嚼越有味道。
立體主義引入傳統玉雕
從眼睛的勾勒看別有一番,居然是側臉正眼。一是自古玉雕就有過這種表現手法。如發現于陜北神木石卯遺址的距今4000多年前的《玉人頭像》(C14P15),扁平狀的側臉,在兩側陰線雕一對正面的大眼睛。從藝術發展的角度看,原始藝術往往是理性和感性結合得最好的。當然今天的學者沒有研究出其特殊的意義來,我想應該是一種觀察方法,古人能夠這樣看世界,也許恰恰表達的是完整世界。無獨有偶,佛教也有正眼看完整之說。二是側臉正眼再加上眉心白毫,一顆圓珠,組合出一個立體的面龐。由于玉料是片狀的,采用了平面構建立體的手法。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畢加索受非洲原始木雕的啟發而發明的立體主義技法嗎?立體主義用碎裂的、各個角度的對象局部(文本化),組合成平面的,來反映完整。其中的多個局部是關鍵性代表,也是創作內容,再進行重構組合,改變了透視法這種“假立體”的西畫傳統。我想,在傳統玉雕上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關鍵是看能否表達出豐富的內涵。
主題內涵重塑流動樂章
本作品是流動的樂章系列作品之一。從林男老師對《蓮相》解讀看,本作繼承和田玉、蓮花和觀音三者內在關聯,演繹質色形三重奏等在此不以贅述。
巧妙的是在《蓮相》中包含的觀音與蓮花組成一花一世界,蓮花與觀音組合為花開見佛,上下夾花組成拈花一笑三個內涵,到了本作的表現可以看作三合一。這是同一主題內容的重塑。
文本化創作的好處是可以任意的打碎重構,或疊加、或穿插等表現手法,用以在適合主題的玉料上創作,發揮好玉料的特性。《蓮相》采用半鏤空技法,制作了兩層畫面的疊加,也可以說是立體結構。本作只利用片狀玉料、立體主義技法,直接給以了融合,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進步。
正眼觀音延續千手觀音
大家都記得楊曦早中期有一件和田白玉子料《千手觀音》,一反傳統千手觀音的造形方式,別出心裁,創作了簡練的、以點帶面的,以有限的手勢代表法力的千手觀音,替代分布在四周密密麻麻的千手造形模式。
一是新創作符合玉料的需要,按料施藝,在本來不大的玉料上做到極致,如按傳統做法,只能破形做小。二是抓住核心,突出法力,以少勝多,千手的觀念就是法力無邊。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每一只手掌里都有一只法眼,同樣是無限法力的表現。
而本作用一只正眼代表千眼,符合完整的、絕對法性的佛理,思想上是一種同題材的延續,形式上則再次進行了新創。再仔細看,在飄逸的發絲之間,也還有很多只眼睛,可以想象在飄動中不斷組合出無數的眼睛,也還是千眼觀音。
從傳統中創新,平淡中出奇,不光是形式的新穎,更是內涵的博大和深邃。從本作品看,作者善于不拘一格,同時沿著既有道路,在探索中不斷求進。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