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血肌酐(Scr)是臨床最常用的評估腎功能的方法,當血肌酐升高時,往往說明了腎臟功能出現了損傷,而當該值降低后又意味著腎臟功能得到了恢復。但是,血肌酐很低,就一定是好事嗎?讓我們帶著問號繼續讀下去。
一、血肌酐是如何反映腎功能的?
那血肌酐是什么?又是如何來反映腎功能的呢?
血液中的肌酐通常有兩種來源:人體肌肉組織中肌酸的代謝終產物,稱為內生肌酐;攝入的肉類食物經腸道吸收來的肌酐,稱為外源性肌酐。肌酐是小分子物質,可通過腎小球濾過,在腎小管內很少吸收,每日體內產生的肌酐,幾乎全部隨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響。
在個體肌肉質量恒定、飲食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血肌酐的值主要取決于腎小球濾過率,通過性別、年齡、種族、血肌酐可估算出腎小球濾過率(eGFR)。當腎功能下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肌酐排泄量減少,多余肌酐堆積在血液中,就會呈現血肌酐水平的升高。
二、可能導致血肌酐降低的原因?
血肌酐下降,就理解為腎功能好轉,甚至有人簡單的記憶或信奉“肌酐越低越好”,那可就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錯誤,且聽我們仔細解讀,以下因素也可能引起血肌酐的降低:
? 從來源來看:極度瘦弱、嚴重營養不良、長期素食者、肢體缺如、肌肉含量下降者,會出現血肌酐的下降;
? 從排泄來看,有的藥物中的中藥成分,可以增加腸道排出肌酐,提高排泄量,出現血肌酐下降;
? 從檢驗方法來看,藥物--羥苯磺酸鈣,會影響酶法測定血肌酐,有些不良人員用此方法特意“鉆空子”,造成血肌酐假性降低,讓腎功能不全患者“空歡喜”;
?妊娠期,心輸出量增加、腎血管阻力下降導致腎血流增加,孕婦的平均血肌酐41umol/L,低于未孕的正常人,血肌酐低是正常現象。
而有的血肌酐降低甚至是病理性的、有害的,它所反映的是腎臟在原有功能基礎上超負荷工作所造成的“好轉”假象,是需要及時調整與減壓的,如:
? 當患者在近期飲食中攝入過多的鹽,會升高血鈉,導致腎小球內高壓、高濾過,排出的尿肌酐增加,血肌酐降低
? 糖尿病腎病早期,由于腎小球內高壓和腎小球肥大,腎小球持續高濾過,也會導致血肌酐的降低,此時不要開心,一定多查幾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這時是糖尿病腎病干預的最黃金階段,需要及時調整、給腎臟減壓,一再錯過可就只能買“后悔藥”了。
由此可知,當出現了血肌酐的下降,具體原因還需具體分析,是好是壞還需謹慎思考。
三、正確看待血肌酐。
血肌酐降低就一定是好事嗎?相信看到這里,讀者們心里應該也有答案了。對于腎臟疾病的治療,我們不應該一味的追求表面數值的“好看”,而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對于急性腎損傷的患者,腎功損害可逆,可降低血肌酐恢復腎功能;而對于慢性腎損傷的患者,腎功損害往往是不可逆的,此時更重要的是維持現有的腎功能穩定,延緩惡化,而不是一味的降低血肌酐數值。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放平心態,聽從醫生建議,而不要一味追求血肌酐的降低!
評價腎功能,血肌酐不是“金標準”,血尿素、尿酸、胱抑素C、電解質、酸堿平衡、鈣磷PTH、血常規、腎超聲、血壓等,多方面綜合考量,才是“硬道理”。
文 腎內科:馬玉環 楊潔
陳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