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以前我在人才市場招聘企業員工時,211和985大學本科畢業的一律不要,只留大專學歷的求職者。
大約是在2012年左右,我曾在武漢的一家中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做行政副主管。當時廣告策劃部門和物資采購部門缺人手,于是領導要求我們人力資源部門招聘5名新人。
正好趕上了6月份人才市場的夏季招聘會,我帶著行政部2名同事一起在市人才市場開企業社會招聘會。當時這兩個部門的職位,領導給的薪資待遇分別是底薪3500一個月和3000一個月(不算績效),為期兩天的招聘會,我們收到了大致100多份求職簡歷。
我告訴部門的兩個同事,把211和985本科畢業的簡歷全部挑選出來直接淘汰不考慮,只留大專畢業的即可。當時兩個同事很不理解,問我為什么不考慮本科學歷求職者,我告訴他們“學歷高不代表能力高,有些工作高學歷未必適合,而低學歷的也未必沒有機會。很多企業都是工作選擇人,而不是人選擇工作”
后來,企業招聘會結束后,我留下了28份普通專科院校畢業的求職簡歷供公司老板選擇,在最后一輪面試中,老板留下了5名求職者,而在這5名求職者中,其中兩名員工在短短的2年時間內,從一個公司新人晉升成為部門的小組長,薪資待遇也比剛入職時翻了2倍。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大專文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普通的文憑證書也能有“發光”的時刻!
大專是大學嗎?大專是大學嗎?針對這個問題,我能很明確地告訴你,是的!都是經過“3年高考,5年模擬”的磨練,上過殘酷“高考戰場”的,憑什么說大專不是大學?不論高考成績是多是少,也不論大學是名牌還是雜牌,我們都不能否認大專這個文憑。
大學包括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所以很明顯,大專是大學,即大學專科的簡稱。大專,也就是大學專科,法律上是屬于大學教育體系的,大專畢業的學生也是屬于大學畢業生的,而且大專還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存在即合理,我們不能否認大專這個合理的“存在”。
在高校中一直有一個說法“211和985瞧不起一本院校,一本院校瞧不起二本院校,二本院校瞧不起三本院校,三本院校瞧不起高職專科,高職專科瞧不起野雞大學”。同樣是經過正規高考才能入學的,畢業證也能在學信網上查詢到的,為什么本科院校的瞧不起專科院校的呢?
其實,還是跟學校的教學理念不同。對于大專生來說,學制一般是三年,有些專科院校的一些特殊專業也有2年制的。專科院校在校期間主要注重學生們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教育一般相對偏少,強調就業和創業能力。
而對于本科生來說,大部分是以理論教育為主,實踐相對較少,少數專業除外,本科院校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強調學生的綜合實力培養。
大專文憑有什么用?大專文憑的用處其實就跟我們身份證的用處一樣。生活中身份證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出差旅行訂票還是住賓館酒店,以及辦理各種卡和證件,都需要用到身份證。而大專文憑也是一樣的,在求職過程中,文憑就像是“敲門磚”。
在社會的大環境里,不同的企業單位所需要的人才各不相同。社會上的企業對于大專學歷的認可關鍵在于該企業的性質和該企業的想法。比如我當時在武漢的這家中型企業,因為公司主要是從事貴金屬行業的,公司合作的客戶也都是同行,所以針對職工學歷,我們更看重職工的工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因此廣告部門和采購部門在招聘求職者時,只要大專學歷的往屆生和應屆生。
因此,不要小看了這張“文憑紙”,在社會某些地方它的用處是很大的!
1、學歷二次深造。如果在大專畢業后,想要專升本和考研,那么有一張大專畢業證是前提條件。大專生報考研究生,需要畢業后兩年才能報考;考MBA需要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是在報考院校時,也需要詢問清楚是否招收專科生,有的學校某些專業不招收專科生,還有些學校在招收專科生方面有特定的要求。
2、求職的“敲門磚”。在我們大學畢業找工作時,畢業證相當于一塊“敲門磚”,在面試過程中,有些用人單位會對求職者的學歷進行審核,如果我們在求職過程中無法提供真實正規的畢業證,招聘單位也不會承認我們的學歷,從而會影響我們正常入職。
3、工資的分配和制定。有些公司在給新員工制定工資時,會根據新員工的學歷來制定,比如一個普通的客服崗位底薪2000元每月,如果是本科學歷,每個月會多給300元;專科學歷則每個月多給200元。所以,無論是大專還是本科學歷,在入職后都大有用處。
4、升遷的基本條件。如果公司老板欣賞你的工作能力,而你沒有一紙大學文憑,那么在公司職務考察初期或許就會被淘汰。而如果我們有一紙文憑在手,或許還有跟同事們競爭一比高下的籌碼和機會。
大專文憑在社會上真的找不到工作嗎?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焦慮:考不上清華北大,未來就沒有出路;考不上本科院校,畢業后就找不到任何工作;大專畢業后很難找到工作。
對于還在念高中的學子們來說,有這種焦慮是一種好事,因為這種焦慮可以更好地鞭策自己去努力學習,為了更好地未來而努力奮斗。但是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這種焦慮大可不必,大學畢業證雖然是我們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中的“職場通行證”,但是在職場中我們能解鎖多少職場區域,還是取決于我們的能力,學歷不能代表一切。
大專畢業在社會上很難找工作嗎?其實并不是,能否找到工作其實跟就業大環境有關。比如在南方城市,就業環境比較好,大中小企業茹毛細雨,不同的企業在招聘不同的崗位時,對學歷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求職者們的工作選擇面是很廣的。
我以前在武漢光谷軟件園工作時,整個園區的企業沒有100家也得有50家,在招聘網上80%的崗位在學歷要求上都是“大專以上”,除了一些特定的崗位,例如:技術型人才或企業高管等,類似這種崗位可能在學歷方面會要求本科甚至研究生以上。
反之,在北方經濟比較落后的一些城市,就業環境比較惡劣,優質企業比較少,因此在招聘過程中,可能會對學歷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就如同我從武漢嫁到了東北,去面試一個稅前月薪1200元的工作,50多個人一起去搶這個職位,1200元的工資學歷竟然要求研究生以上,聽上去也是可笑又無奈。
為什么現在很多企業不愿意招聘本科生,而情有獨鐘大專生?我相信很多求職者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為什么同樣是一起去面試的,明明自己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但最終被錄用的卻是普通的大專生,甚至是更低學歷的人?其實,很多公司在招聘員工時都要求對方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對于一些企業來說,大專學歷的求職者比本科學歷的求職者更好“馴服”。
就拿我們公司來說,100多份求職簡歷,為什么要把本科生全部淘汰掉,只留下專科生的簡歷,其實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降低招聘成本。如果一個職位,工作要求性不高,也不是特殊的技術工種,那么公司從成本考慮可能更傾向于大專生。比如一個助理崗位,工作沒有什么難度,本科專科生培訓兩天都能順利上手,專科生每個月給開2500元工資即可,但本科生可能就要給開2800元,多出的300元都夠公司交電費了。
2、新人職工眼高手低。一些本科生眼高手低,覺得自己學歷不低,待遇不高的公司不愿意去,公司中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愛干,看中的崗位還勝任不了。相比有一些大專生只要公司給他們入職機會,他們就會更腳踏實地去干,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
3、留不住人才。本科生的素質是毫無質疑的,但是本科生留不住。我們當時銷售部門有幾個本科職工,在入職不到2年后紛紛以各種理由辭職,后來一打聽原來都想要去考事業單位,考公務員。企業招聘的是能干得住的人才。招聘一個新員工,花時間和精力培訓后,卻不到1年就離職,企業員工流失率太高了,這樣更加重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所以,企業寧可招聘大專生。
寫到最后。現在社會人心浮躁,很多人一聽高職高專畢業,下意識就跟“三流野雞大學”掛鉤,瞧不起大專畢業生。但是我想說的是,大專院校更注重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的專業技工人才,從出路講,大專畢業的學生們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生存。
現如今很多大專院校開設的一些專業更加面向社會,很多專業畢業后直接能實習分配工作。相比本科院校來說,就業率會高一些。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如果你實力過硬,工作能力夠強,無論什么學歷都會成為企業人人爭奪的“香餑餑”。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 大專畢業兩年后考研能換專業的,允許跨專業考研的。 醫學影像技術是醫學專業名。我國之所以在06年出臺政策,把同一專業分成兩種不同的學年制去施教,目的是想與西方某些發達國家接軌。培養四年制的學生,為的就是這種學生將來可以專門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的,而培養五年制的就是將來從事診斷治療工作的。我們不能否定國家這個做法,因為時代的趨勢確實是需要把各方面的人才分開,而去專攻某個專業,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首先來說,原命題是個偽命題。因為專科學歷是不允許報考研究生的。只有本科及其以上學歷才可以報考研究生。至于研究生的學費,每個院校也都各有各的標準。即使是同一個院校,專業型研究生的學費跟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費也有所不同。研究生的學費和住宿費也可以通過助學貸款來解決。
可以考研究生。條件要有大學專科的學歷在手。畢業工作兩年同等學力專科生取得國家承認學歷,是需要畢業2年或者2年以上,并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
建筑工程技術大專生工作兩年了,想考研,可以考建筑學。《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可以報考研究生入學考試。
大專考研與本科生考研初試所要考的科目是一樣,具體的考試科目會根據專業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報考單位的專業目錄為準。
一般大專考研在復試的時候會有同等學力加試,一般為2門,也會根據招生單位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以報考單位的專業目錄或者復試要求為準。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