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魯迅作品《無常》中所描繪的無常是一個勾魂使者:渾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潑而詼諧,是一個招人喜愛的鬼。《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
1、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特點:簡樸的生活作風,正直、熱情,誨人不倦,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
說明:
(1)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的解剖學教師。
(2) 關心魯迅的學習,耐心仔細地糾正“我”講義上的錯誤,引導“我”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科學。
(3)對“我”后來放棄醫學很惋惜,并送照片給“我”以作紀念。
2、范愛農━《范愛農》
特點:是一個為人孤傲,正直、倔強、愛國的知識分子,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 。
說明:
(1) 魯迅的朋友。與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相識。
(2) 回國后,一直受到輕視、排斥和傷害,“只得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孩糊口”。他憎恨腐敗的封建統治,常搭船進城與魯迅喝酒,抒發心中憤懣。
(3)辛亥革命后他曾在紹興示范學校任教,又受到排擠,最后溺水而亡。
3、阿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三海經>》《狗·貓·鼠》
特點: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愛心,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說明:
(1)魯迅幼年時的保姆,是在魯迅童年生活中很有影響力的人。
(2)她睡相難看,平日喜歡“切切察察”,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我”講事故,“謀害”過“我”的隱鼠,后主動為“我”買來思慕已久的《山海經》。
4、壽鏡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特點: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在舊時的塾師中,他還是比較開明的。
說明:
(1)童年時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老師。魯迅對壽鏡吾先生充滿了真摯的愛戴和敬意。
(2) 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
(3) 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5、無常━《無常》
特點:爽直而公正同情冤魂、懲辦惡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愛又恐怖。
說明:
(1) 通過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表達了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贊美之情。
(2)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富有人情味。3 無常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6、s城的名醫陳蓮河━《父親的病》
特點: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
說明:
(1)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
(2)魯迅的父親身患重病,請了兩位有名的中醫看病,中醫給魯迅寫了藥引奇怪的藥方,命魯迅去找藥引。但是奇特的藥方沒能救父親,卻讓魯迅家付了不少看病的錢。而聽說那神醫還天天坐著驕子闊氣著呢、生活好得很、還康健。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
7、父親━《五猖會》《父親的病》
特點:父親是一個專制、不了解兒童心理的封建家長。
說明:
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曾在魯迅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這讓他感到掃興和痛苦。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甚至懺悔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
擴展資料:
《朝花夕拾》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分篇為:
⑴《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⑵《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⑷《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⑸《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于黑暗的社會,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⑺《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⑻《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⑼《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⑽《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
《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于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1、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賞析:這句話透露出魯迅先生對無常的敬佩之情,從對他的尊稱“無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連一個鬼都可以如此賦有人情味,那我們作為一個人又何嘗不可呢?所以魯迅先生也是要借無常的“重人情”來啟示我們。作為一個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無常先生一樣賦有濃烈的同情心。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無常的敬佩及贊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魯迅在《無常》一文中,通過對 無常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以諷刺當時社會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