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壓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例如:用力壓彈簧,彈簧會縮短;用手捏橡皮泥,橡皮泥會變形等。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不是壓力的強度,而是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壓力)
關于物理學中為什么要用壓強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不妨來看這樣一個事例:你拿一根大頭針,兩端都用同樣的力對自己的手指壓下去,你的感覺是尖的那頭痛。你所用的壓力是一定的,感覺不一樣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樣,也就是壓強不一樣。
在這里,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單是由壓力決定的,也不單是由受力面積決定的,而是由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決定的,即壓強決定的。尖的那頭壓力的作用效果明顯,即壓強大;釘帽那頭壓力的作用效果不明顯,即壓強小。
壓力和壓強的區別:
1、物理學上的壓力,是指發生在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對于固體和液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對于固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
2、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計算公式: 壓強=壓力/受壓面積(P=F/S); 壓力=壓強*受力面積(F=PS)。 液體壓強公式推導過程: 要想得到液面下某處的壓強,可以設想這里有一個水平放置的“平面”,這個平面以上的液柱對平面的壓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 這個平面上方的液柱對平面的壓力。 F=G=mg=ρVg=ρShg。 平面受到的壓強。 p=F/S=G/S=mg/S=ρVg/S=ρShg/S=ρgh(適用于液體)。
壓應力,是指一個圓柱體兩端受壓,那么沿著它軸線方向的應力就是壓應力。就是指使物體有壓縮趨勢的應力。通俗點講(也許不是很嚴格):物體受到外界壓力,物體內部會產生壓應力。
應力:定義為“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附加內力”。公式為:σ=F/S
壓強:作用于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外力)。
公式為:P=F'/S
區別就在于一個是內力F作用下的結果,一個是外力F作用的結果。
?
拓展資料:
應力
物體由于外因(受力、濕度、溫度場變化等)而變形時,在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內力,以抵抗這種外因的作用,并試圖使物體從變形后的位置恢復到變形前的位置。
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點單位面積上的內力稱為應力。同截面垂直的稱為正應力或法向應力,同截面相切的稱為剪應力或切應力。
一、分類
1、正應力與剪應力
同截面垂直的稱為正應力或法向應力,同截面相切的稱為剪應力或切應力。應力
會隨著外力的增加而增長,對于某一種材料,應力的增長是有限度的,超過這一限度,材料就要破壞。對某種材料來說,應力可能達到的這個限度稱為該種材料的極限應力。極限應力值要通過材料的力學試驗來測定。將測定的極限應力作適當降低,規定出材料能安全工作的應力最大值,這就是許用應力。材料要想安全使用,在使用時其內的應力應低于它的極限應力,否則材料就會在使用時發生破壞。
有些材料在工作時,其所受的外力不隨時間而變化,這時其內部的應力大小不變,稱為靜應力;還有一些材料,其所受的外力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這時內部的應力也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稱為交變應力。材料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發生的破壞稱為疲勞破壞。通常材料承受的交變應力遠小于其靜載下的強度極限時,破壞就可能發生。另外材料會由于截面尺寸改變而引起應力的局部增大,這種現象稱為應力集中。對于組織均勻的脆性材料,應力集中將大大降低構件的強度,這在構件的設計時應特別注意。
物體受力產生變形時,體內各點處變形程度一般并不相同。用以描述一點處變形的程度的力學量是該點的應變。為此可在該點處到一單元體,比較變形前后單元體大小和形狀的變化。
單位:Pa,Psi
2、拉應力與壓應力
一個圓柱體兩端受壓,那么沿著它軸線方向的應力就是壓應力。壓
應力就是指使物體有壓縮趨勢的應力。 不僅僅物體受力引起壓應力,任何產生壓縮變形的情況都會有,包括物體膨脹后。 另外,如果一根梁彎曲,不管是受力還是梁受熱不均而引起彎曲,等等,彎曲內側自然就受壓應力,外側就受拉應力。
其實,拉應力表示正值的正應力,壓應力表示負值的正應力。
應力的單位為Pa。
1 Pa=1 N/m2
工程實際中應力數值較大,常用MPa或GPa作單位
1 MPa=10^6Pa
1 GPa=10^9Pa
壓強
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強的計算公式是:p=F/S,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符號是Pa。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
液體對容器內部的側壁和底部都有壓強,壓強隨液體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是:液體由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壓強也越大。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可以用壓強計來測量。
一、公式
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定義式:
液體壓強公式推導過程:
要想得到液面下某處的壓強,可以設想這里有一個水平放置的“平面”,這個平面以上的液柱對平面的壓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
這個平面上方的液柱對平面的壓力
F=G=mg=ρVg=ρShg
平面受到的壓強
p=F/S=G/S=mg/S=ρVg/S=ρShg/S=ρgh(適用于液體)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稱為壓力,壓力作用在物體上會使物體產生凹陷的效果,壓力的作用效果既與壓力大小有關,也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我們用壓強來表示壓力作用效果,即壓強指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壓強計算公式:p=F/S,其中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作用:使壓力作用效果更明顯,如用刀切東西,刀口壓強越大,越容易切斷東西。增大壓強方法通常有三種:
①壓力大小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這是最常用的方法;
②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旦撣測趕爻非詫石超將力;
③增大壓力,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是增大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增大壓力不一定增大壓強,這還要看受力面積是否改變。如果受力面積不變,增大壓力可增大壓強;如果受力面積增加倍數與壓力增加倍數相同,即兩者成正比,則壓強不變;如果受力面積增加倍數超過壓力增加倍數,則壓強反而減小。
謝邀。
對我來說,有點難。因為我是一個十足的文科生。
碰巧還記得校園知識,便來答上一二。還望海涵!
—————————————————————
答:液體的壓力是指液體在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常用p表示。壓強與壓力概念相同,是同義詞,在物理學上稱為壓強;在液壓與氣動中成為壓力。壓力的法定計量單位為Pa或MPa。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