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叫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兩只木塊制成的。兩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長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邊有縷面。俯者在上,長七寸四分、厚五分馀、濶一寸,上面四邊有縷面。
上木正中豎安木鈕一只,鈕長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鈕敲擊下木。這種“尺”,是在“皈依、剃度、傳戒、說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儀節中使用的。
“戒”,警戒,懲戒;“尺”,尺度,標尺,標準。這些正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沒有規矩,難成方圓。
網上可以搜一個紅燭教鞭,或者直接用MT4畫圖就行。
現在很多大學和中學的多媒體教室都不用黑板的,他們只要有一個投影機就可以了,我知道北大教室的就是用的仁光科技的產品,老師不僅可以在上面寫字,還能畫圖等等的操作,老師只要帶著自己的電子課件去上課就可以了,哈哈……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完全可以憑個人的感覺和認識來回答了,我覺得很悲切的詩是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淳。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淚泗流。
一、了解詩人的時代背
時勢影響歷史發展進程,詩歌藝術作打上時代的絡印,了解時代背,能更好解讀詩人杜甫。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756年8月,杜甫于郝州羌村避難,聽聞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只身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虜押至長安。
757年4月,冒險出逃長安,投肅宗,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授左拾遺,期間因故被肅宗疏遠。
758年被貶,離開朝廷。
759年10月攜家眷輾轉飄泊到秦州(今天水),后至同谷(甘肅成縣),12月到蜀地成都,成都尹好友嚴武,給予許多幫助。
760年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過了5年安定日子。
765年正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5月離開成都舉家乘舟南下嘉州、戎州、渝州、忠州、至云安。
766年暮春遷居夔州。
768年正月,攜家出三峽,經江陵、公安,暮冬抵達岳陽,此時杜甫貧病交加,瀕臨絕境,其間登岳陽樓,賦此詩。
770年冬,杜甫病死湘江舟上,終年59歲,葬平江縣小田村,此處墓最為可信。
觀其15年行蹤,杜甫顛沛流離,行經大半個中國,靠好友,親朋接濟度日,苦不堪言,然而其詩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以來的社會全貌。
二、全詩賞析
1.整體賞析
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開篇點題,著重于今、昔對此。在敘事寫季景中,流露詩人的情感。今與昔之間,天在變,地在變,時間在變,社會在變,人事在變,唐王朝由安史之亂,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個人的悲慘遭遇,都容納在今昔的變化轉換之中。詩人不寫境遇,卻盡在無字處。
頷聯“吳夢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緊扣上聯的水字,來寫洞庭湖。湖水向東南延展,把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分裂成兩塊。天地萬物,日月星辰被湖冰漂浮起來。其意境深遠,胸懷宏闊,寫洞庭湖是無比倫比的。一是寫湖水寬闊,二是寫湖水的力量。與孟夫子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相比,高下不言自明了。
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寫了詩人的處境,孤苦,音信斷絕,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淚泗流”北邊的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2.重點品讀詩人四哭
整首詩意境開闊宏麗,表現手法變化豐富。最讓人悲切的是詩人的四哭,感人至深。
一哭國家,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不是純寫景,喻情于景,借景抒情,暗示國家動蕩不安。
二哭無親朋音訊,親朋無一字,自己念念不忘君主,不忘國家,不忘人民,沒有音訊,仿佛被社會遺忘的孤獨感,難以釋懷,也反映了詩人雖至岳陽,但是這里并沒有一個親友可以幫助自己。
三哭年老多病。57歲的詩人身患肺病,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處境艱難,凄苦不堪。
四哭吐蕃入侵,威協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人民不能休養生息。
如果將浩瀚的湖庭北比作整個國家,那一葉孤舟就是詩人自己,將個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登樓,望水,看孤舟,聯想國家,聯想自己,感慨萬千,老淚縱橫,深深地感染著我。
近三年來,我在陪讀,孩子就讀岳陽市一中,與岳陽樓毗鄰而居,登岳陽樓數次,每次登臨中,尋覓詩人的足跡;每每深夜醒來側耳聆聽,仿佛能聽到詩圣的嘆息聲,哭泣聲;有時重讀詩篇,但愿能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與杜老夫子相逢。
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老師,要從各方面進行研究和自我素質的提高。老師好的作風,能給學生一種熏陶,能影響學生的一生。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老師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人才的質量與教育的效果。老師不只是要會教書,而且要會育人,教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做人。那么,怎么樣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學老師呢?
一、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對于老師而言,首先要代表廣大學生的利益,所作所為要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因為他們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逐步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喜歡模仿甚至盲從他人,常常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師當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老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塑造一個良好的師德形象,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有力地感染學生、教育學生,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學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真正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廣大老師應該具備甘當人梯和紅燭的獻身精神,對學生充滿愛心,對工作充滿責任心,對未來充滿信心,真正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二、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對學生,學會寬容,不求全責備。多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不純粹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來評價學生。尤其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多注意照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當他們在學習上需要幫助時,就適時提供耐心的輔導。平時,多和這些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學習情況。要以學生為本,堅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努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特別是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弘揚個性、發展特長、鼓勵超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真心實意愛學生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心目中正義的代表。
三、提高自身教學素質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層出不窮的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日新月異。終身學習,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多學習學科知識,并努力閱讀一些其它學科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眼界,以更好勝任老師工作。老師所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發展規律。多學習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努力掌握育人的方法。同時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理論,緊跟形勢,轉變觀念,確立新理念,樹立新的人才觀、質量觀。
1、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基礎知識是老師知識更新的重要條件。老師只有具備了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透徹地理解教材,深入淺出的講解教材,不斷地引導學生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成為一名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2、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
老師必須懂得教育規律,掌握教育理論。而教育理論就是研究怎樣教的理論。同樣,我們也應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則,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
四、良好的師生關系
1、熱愛學生
這是老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好學生,才會千方百計地發揮教育的作用。老師對學生的熱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景。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才會主動地、愉快地接受教育。老師熱愛學生,必須熱愛每一個學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老師要用自己的愛去創造愛的氛圍,從愛的氛圍中教書育人。老師既應是學生生活中的慈母,又應是學生學習中的嚴師,還應是學生人生中的摯友。
2、理解學生
老師要避免帶有成見、偏見,或以“先入為主”、“第一印象”等錯誤認識看待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學生的各種需要,老師要在了解的基礎上給予合理的解決。特別是對于學生的“冒犯”,要正確對待,冷靜處理,要學會寬容,因為寬容本身就是一種愛。
3、以身作則
一個處處以身作則,一言一行都成為學生表率的老師,不僅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楷模,而且會引起學生內心由衷的崇敬和向往心理。他們對學生的表揚和批評,都將喚起相應的情感樣式,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激情,使師生關系處在和諧融洽之中。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對學生的愛,不應局限于個別的對象,而是面向全體學生。老師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使命,老師對所有學生都應懷著同樣的深情和愛心。“讓每個學生都抬著頭走路”,讓每個學生的心田都感受到老師愛的陽光。這是基本的施愛方針。
五、熱愛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更困難。因此,師愛就是師魂。在工作中我們愛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要結合起來,在上課或是在學生的生活中,我們都要給學生正確的評價,讓學生分清是非曲直,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還要對每一個學生公平,不能有偏心的現象出現,也許很多老師則認為偏心是難免的,誰不喜歡聽話學習又好的學生呢,可是我們在處理的時候不要太過于關注學生成績好的學生,我們要更多地關注一些邊緣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鼓勵,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得到更多、更大的進步。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