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只分享這一個小程序,超級贊,谷歌出品的,少有人知,但超級實用!你一定會驚艷的!
這個小程序叫做『谷歌成長指南』,但其實我感覺,它叫『職場成長指南』更合適。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就需要我們先來了解,這到底是一款什么樣的小程序。
很簡單,它是一個職場技能課程平臺,里面有很多對職場人技能提升有幫助的平臺。
比如說像:
如何寫好一句廣告文案?如何建設一個網站?如何為品牌起好名字?如何進行產品定價?如何與團隊進行溝通?如何擺脫工作焦慮?等……大多數課程都與我們職場技能有關。當然,相信很多讀者都知道,這兩年,內容平臺還是蠻多的,那這個小程序,為什么值得推薦?有這么幾個原因比較吸引我:第一,這里面的內容,對于大多數職場人來講,都非常有用各位可以看一下小程序的專題頁,有沒有你感興趣的內容呢?
目前,分為18個大的課程類別,每一個類別下,又包含不同方面的課程內容。而且,很有趣的一點是,它的內容呢,不是那種長篇闊論的電子文檔,而是用小卡片形式承載的一些小故事,把相關知識點融入其中:第二,這些課程的質量,都還不錯,由谷歌團隊和一些行業頂尖專家共同制定我從之前的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知道這個小程序,直到今天,我已經看了10幾門課程,都還不錯,總是能給我一些新的啟發:
還有一點很貼心的是,當你學完一個課程后,它會幫你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把重點內容羅列出來:
另外,官方說,小程序里的課程內容,每月都會更新,這個簡直太贊了。第三,最關鍵的是,小程序里的所有內容都是免費的所以,大家可以肆意地,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好了,到這里呢,該說的,都說差不多了。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內容完全免費,且質量有保證,關鍵還持續更新。對于互聯網相關行業的讀者而言,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學習寶典。最后呢,作為一位互聯網人,給大家推薦幾門,我覺得還不錯的課程。01 結構化面試因為我今年不斷在為公司招人,所以,看了比較多招聘方面的內容。在這里的這個課程,講的還是蠻有趣的,而且,很多點都提到了:
02 管理的尺度這里的內容,對于很多新手管理者來說,還是挺有用的,建議看一看:
03 品牌調性目前市面上同質化的產品很多,那么,如何才能脫穎而出,讓自己品牌有獨有的個性呢?這個小課的內容也不錯:
04 數字營銷簡單來說,就是教你如何做好企業的營銷活動,需要考慮到哪些方面,對于很多市場部的讀者而言,應該有價值:當然,在這個小程序里,還有很多很多的課程內容,我就不挨個說了,因為也不清楚大家的具體需求,各位可以微信搜索『谷歌成長指南』小程序,就可以找到了。另外,再順手推薦一個比較優秀的小程序:最近文檔隨身這是我偶然間找到的一個工具,本來很冷門,結果,沒想到,我在其他平臺推薦之后,變成超火的工具了。在這里再次隆重推薦:為什么推薦它?我覺得這位讀者總結得很到位:
也就是說,在電腦上打開一份文檔后,手機自動就同步了。
這是電腦端:
這是手機端:
就是這么神奇。我覺得是效率神器,各位可以試一下哦!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的話,大家動動手給我點個贊哦~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旁門左道PPT,獲取更多職場干貨!肌酐清除率一般用腎小球濾過率來表示,有好幾種計算公式,最簡單的一種計算公式就是GFR=(140-年齡)×體重/肌酐,如果是男性,系數再乘以1.23,如果是女性系數乘以1.04。
這里特別說明的是,肌酐值的單位是用IU表示,用μmol/L表示,如果是mg/dL,把它換算成μmol/L,體重用kg表示。
十年足夠讓科技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過去的十年中,信息技術的變革已經滲透進了人們的生活
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成熟,目前已成功實現商業化。“刷臉支付”讓我們不必再記憶各種數字密碼,“美顏相機”幾乎成了人手必備的一款APP,“魔漫相機”能把真人變成漫畫人物,這些好玩的應用都是人臉識別帶來的樂趣。自動駕駛帶來交通領域的大突破。2015年,特斯拉推出了自動駕駛儀,短短幾年內,自動駕駛迅速成為熱議的話題,奧迪、寶馬、沃爾沃都紛紛參與到了自動駕駛的研究中。鑒于自動駕駛技術在識別障礙物方面還會受到復雜環境的影響,社會配套政策還有待完善,目前自動駕駛主要用于輔助駕駛。不過,未來十年,自動駕駛一定會有更大的突破,我們會離真正的無人駕駛更近一步。掃地機器人、智能電視、支付寶…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科技產品,還有很多領域的科技成果也已初見雛形,或許在未來十年內這些黑科技產品就能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醫學科技前沿領域的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熱點,醫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將改變人體的疾病診療模式,新的醫療科技產品將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可穿戴汗液傳感器——實時監控人體健康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一無所知,等到發現問題時,往往為時已晚。如果能夠實時監控人體的健康狀況,我們就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健康問題,并及時預防或治療。
體液是人體信息的數據庫,但如果要進行實時監控,汗液無疑是理想的檢測對象。有醫師指出,汗液可用于檢測血糖(糖尿病)、尿素和肌酐(腎病)、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疾病)、性激素等。一方面,汗液的獲取是無創的;另一方面,由于汗液的產生與組成非常復雜,如果能夠設計一種全集成的可穿戴設備來檢測汗液里的各種成分,將能夠獲取關于人體生理健康狀態的很多信息。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小米手環、蘋果手表等多種可穿戴設備,但它們大多數只能進行物理測量,即只能測量人體運動量和生命體征,而不能提供分子層次的信息。高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團隊研發了可穿戴汗液傳感器:一條集傳感器、微處理器、藍牙通信模塊于一體的柔性印制電路板。它可以實時且精確地檢測人體表皮溫度,詳細解讀汗液內的代謝物和電解質信息,將獲得的的人體健康數據無線傳輸至用戶手機的APP上。這款汗液傳感器在人們日常的生理健康監測和臨床醫學上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能夠感知的“電子皮膚”——柔性人造皮膚當一只蝴蝶停留在你手上,不經意間你也許都不會察覺。如今,你甚至都不敢想象,完全由人工打造的電子皮膚,就可以敏感到將停留在其上的蝴蝶感知出來。獲得2017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的鮑哲南正在帶領她的團隊完成這一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項目。
在柔性電子器件領域,也就是人造電子皮膚方面,鮑哲南和她的團隊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2016年,鮑哲南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種基于非共價鍵合機制的可拉伸可自愈的高性能有機半導體,這種材料可用于設計可穿戴電子設備。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能夠感知壓力并與大腦溝通的柔性人造皮膚,也許有一天會幫助用假肢生活的人獲得真實的觸感。
科技創新正在悄無聲息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它將改變周圍的環境,也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能發電的手機屏幕——透明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我們對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樣貌十分熟悉,它們的顏色通常是深藍色,刻有金屬色的細線,而形狀則是非常平整的一塊面板。太陽能電池板通常安裝在屋頂或者掛在不遮擋窗體的墻面上,它獨特的顏色和形狀很容易破壞建筑原有的美感。如果想用太陽能電池給手機充電,要么放在手機的背面,在不使用手機并把手機屏幕朝下時才能進行充電;要么就需要像一些計算器一樣,在屏幕旁邊單獨劃出一塊區域放置太陽能電池。
但是,邁爾斯·巴爾(太陽能創業公司首席執行官)卻徹底改變了光伏電池的樣貌,讓其從一塊引人注目的藍色平板變得幾乎“隱形”,從而可以悄無聲息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邁爾斯·巴爾帶領其創立的科技創業公司Ubiquitous Energy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產品:透明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它也能發電,但幾乎完全隱形。這種電池板乍看上去與一塊普通的透明玻璃毫無差別,陽光可以隨意投射,卻能以10%的效率將太陽光譜中的能量轉化為直流電。這種擁有全新外形的新型光伏電池可以有比普通深藍色光伏電池板多得多的使用場景。例如,直接用來做建筑的窗玻璃,在絲毫不會改變建筑外表的前提下,把任何一幢有窗戶的建筑甚至是一整座玻璃幕墻圍成的摩天大樓變成功率巨大的清潔能源發電機組。而當安裝在手機、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讀器的屏幕上時,用戶甚至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這塊隱形的電池卻可以在用戶的眼皮底下為這些終端充電。當這項技術發展成熟后,我們出門就不用再帶移動電源了。
為計算機安上眼睛——實時人體追蹤系統我們或許沒有意識到,人類與生俱來的視覺感知能力如此強大:嬰兒能夠在出生后幾小時內認識母親的臉;公司職員能夠從幾十米遠處人影的步態,判別出是老板走過來了。使計算機具備像人類一樣的視覺感知能力是數十年來科學家的夢想,而杰米·肖頓(微軟研究院計算機視覺專家)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杰米·肖頓和Xbox(美國微軟公司開發并于2001年發售的一款家用電視游戲機)團隊一起,整合了一套完整的人體運動骨架的跟蹤系統,再加上語音識別和人臉識別等黑科技,實現了實時人體運動追蹤。游戲開發者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實現諸如Kinect Sports、足球、街舞這樣酷炫的體感游戲。
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應用在虛擬現實和遠程會議等場景中:手部,特別是手指的運動追蹤,在虛擬現實場景中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例如,用戶待上虛擬現實(VR)眼鏡后,能看到自己的手在虛擬世界中運動,就可以讓虛擬現實中的拿取和移動虛擬物體等操作更加自然。杰米·肖頓的手勢識別技術,在微軟的增強現實(AR)眼鏡Hololens上也有用武之地。例如,使用者可以用手指來縮放和控制應用程序窗口;還能在空中做敲擊鍵盤的動作,控制增強現實眼鏡中的虛擬鍵盤,更為自然地輸入指令。
參考文獻:
[1]《極限創新 35歲之前改變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著,Deep Tech深科技 宜信 聯合出品
[2]《科技之巔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深度剖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著,阿里云研究中心 特約評論
[3]《科技之巔2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深度剖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著, Deep Tech深科技 阿里云研究中心 科特勒咨詢集團 聯合出品
更多前沿科技知識可關注@人民郵電出版社,在這里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