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此詩運用的是聯想修辭手法。
它沒有直接敘寫眼前春景,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瑯瑯上口之外,還在于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
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在語文考試中常有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等具體辨析與作用分析的題目,其實這三者的概念是較難區分的,一是因為這些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有專家用語與教育用語之別,二是從來也沒有一部權威性的著作對這些問題概念進行準確界定并辨析過.以下所述也只是個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說法.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這四者之間關系,從一般意義上講表現手法要比寫作手法來得寬泛,可以說兩者之間是領屬關系,因為表現手法可以是戲劇中的表現手法,美術中的繪畫筆法等等,而寫作手法僅僅是在寫作中運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寫手法也要比修辭手法范圍大,不過它們兩者之間是交叉關系,即描寫手法中有許多是借助于修辭手法的,而修辭手法中有一部分則不屬于描寫手法.而至于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應該是前兩者中包括了后兩者.
擬人法:為了把使我的特征說明得生動準確,在說明文中常用一種修辭——擬人,其說明方法可稱為“擬人法”(也有叫作“作擬人”、“擬人”等),比如,“那最輕盈、站的最高的云,叫卷云。”(《看云識天氣》)
補充的知識: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引用、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列圖表、下定義、引資料、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和擬人法這12種。
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還有聯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好處: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
例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國石拱橋》(可以使要說明的對象形象生動。)
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mó)狀貌。
好處: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例句:這些石刻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中國石拱橋》(使被說明更具體,更形象。)
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好處: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明白。
例句:云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云就代表將要下雨。——《看云識天氣》(根據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作引用(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好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例句: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中國石拱橋》(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征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好處:突出強調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中國石拱橋》(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列數字: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采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并力求近似。
好處: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準確客觀的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更體現了說明文的準確性。
例句: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中國石拱橋》(體現準確性)
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時事物的特征、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明,也屬分類別。
好處: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極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說“屏”》(使讀者明白屏的種類。)
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科學的術語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好處: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例句: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統籌方法》(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在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一般性的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好處: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例句: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中國石拱橋》(使讀者明白這個設計的巧妙之處。)
列圖表:為了把十分復雜的事物說清楚,就可以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某些事物解說更直接、了當。更具體。
好處: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條理清晰。
作為游記散文,《壺口瀑布》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文。
作者用生動優美的筆觸和抒情的語句讓人身臨其境,更讓人難忘的是那一份對民族精神的贊美。
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的修辭手法將黃河水的威武雄壯、奔騰不息展現讀者眼前,這不僅僅是祖國的錦繡河山,更是賦予了黃河一種中華名族的精神——無堅不摧、堅韌剛強、勇往直前、壓而不彎、百折不撓。
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從“小”的壺口瀑布去見證“大”的壯美黃河,并由此影射出像黃河母親河般“無堅不摧”、“一往直前”、“決不言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壺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從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賦予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精神。
全文寫景細膩,主要借助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及偉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寫景不是孤立地寫景,而是在寫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描寫之中。
二是巧妙聯想。由小小的壺口瀑布透視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這些都應該牢牢把握,細心領會。
這句話沒有運用任何修辭手法,表面上看句子中有仿佛二字,之前之后都有內容,可最根本的是前后內容無相似點,這就不符合比喻句本體和喻體必須相似的要求。分析原句,爸爸張著嘴與呼喚著什么之間應屬于聯想關系。張嘴說話而未聽清,只能作推測。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