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張華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藥,以前每月費用要一兩萬元,從2021年3月1日開始,有7種靶向藥物納入新醫保后,患者自費的藥費下降到200-3000元,并且藥物的療效好、副作用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我們收治的肺癌患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藥,以前每月費用要一兩萬元,從2021年3月1日開始,有7種靶向藥物納入新醫保后,患者自費的藥費下降到200-3000元,并且藥物的療效好、副作用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我們收治的肺癌患者吃靶向藥物生存期長達七八年的大有人在,每天一片藥,幾乎沒什么不舒服的癥狀,生活質量不錯。”
中山大學肺癌研究所所長龍浩告訴記者,“通過國家價格談判的辦法,讓靶向藥物進入醫保目錄,價格大幅度降低,如今患者吃得起了,不僅生存期延長,而且因病致貧的情況將會得到根本改善。”
與肺癌相關的靶向藥物納入新醫保,價格大大下降 新華社資料圖
肺癌分子靶向藥物獲突飛猛進的發展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80%~90%。據2018年中國癌癥年報顯示,約7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錯失手術時機,且術后易復發,5年生存率很低。
這種困境一直持續到2003年,在靶向藥物的出現時看到曙光。龍浩教授說,第一代肺癌靶向治療藥物上市,即TKI,以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埃克替尼(凱美納)為代表。這類藥物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常見的驅動基因EGFR突變,能阻斷腫瘤細胞信號傳導,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也就是對腫瘤細胞實施精準打擊。用藥后,患者惡化進展速度比傳統化療顯著降低,無進展生存期延長至9.5個月。
如今已經有了第三代 TKI,其可同時針對 EGFR 常見突變位點及 T790M突變。 對于一代藥物治療后出現T790M突變的患者,可采用奧希替尼進行治療。奧希替尼也可以直接用于EGFR突變的一線治療,與一代TKI相比,是目前單藥治療獲得的最長總生存期,達到了38.6個月。
“自從有了靶向藥物之后,臨床上肺癌患者很輕易存活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龍浩教授稱,“現在針對肺癌治療,已經發現非常多的靶點,比如目前研究比較透徹的靶點包括EGFR、ALK、ROS1等,隨著二代測序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突變率較低的肺癌罕見靶點被發現,如c-Met、Her-2、RET等。目前可及的靶向藥物超過10個,這些藥物的療效超乎尋常得好,比如針對ALK靶點突變的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藥物,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超過8年。”
7種與肺癌相關的靶向藥物進入新醫保
相比化療,晚期肺癌患者靶向藥物治療的近期療效顯著,毒副反應小,成為晚期癌癥患者的重要選擇。然而,靶向藥物昂貴的價格也讓很多患者望塵莫及。
“靶向藥物剛上市的時候,價格貴的可怕,比如服用吉非替尼,一個月的費用在16000元左右,第三代TKI起始價格超過5萬元,目前也在15000元至16000元,完全自費的話,患者基本承受不起。”龍浩教授說,“一些患者來醫院開藥,常常跟醫生訴苦,吃幾年就要賣房子了,不少人也因病致貧。”這讓很多醫生開靶向藥物處方的時候十分為難,內心糾結不已。
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來,政府強力出手,采取國家價格談判的辦法,讓靶向藥物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就在2021年元旦前,《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正式公布,并將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進入本次醫保目錄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其中和肺癌患者有關的有7種靶向藥物和2種免疫藥物,降幅達到了60%。
“目前,吉非替尼被納入國家帶量采購之后價格大幅下降,患者自費每個月支付200-300元,即便是第三代的TKI奧希替尼,此次進入醫保之后患者自費支出可能在3000元以內,可以說是物美價廉了,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龍浩教授感嘆道。
不斷研發新藥,把肺癌當作慢性病來治
“很多肺癌患者剛來醫院時十分痛苦,有的咳嗽整晚躺不平。經檢測發現有基因突變,開上靶向藥物回家治療,藥瓶就放在枕頭邊上,一天就吃一片藥,很少不良反應,很輕松地生活。我還時常叮囑患者,正常生活,該干嘛就干嘛。”龍浩教授談起靶向藥物的治療語調十分輕松。
據統計,在臨床上,有超過1/3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使用EGFR-TKI靶向藥物,加上其他基因突變,綜合起來大概有40%的患者可以通過服用靶向藥物獲得良好的療效。
當然,靶向藥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期。龍浩教授稱,服藥一段時間后,機體會對靶向治療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一直是靶向藥物治療的瓶頸,比如第一代 TKI多在一年內耐藥;而第二代 TKI對獲得性耐藥療效有限;第三代 TKI代表藥物奧希替尼可針對EGFR-TKI治療后因合并T790M突變耐藥的患者。可以說,一路出現耐藥,一路在研究解決,目前第四代EGFR-TKI已經在做臨床試驗了,預計兩三年會上市。
“出現一種藥物耐藥,這促使我們又不斷研究新藥,進行多種藥物綜合治療,靈活應用,把肺癌當作慢性病來治,最終讓患者的生存期延長,而且耐藥后,醫生還可以根據情況更換治療方案,比如靶向藥物耐藥,可能要用抗血管增生的藥物,甚至還可以上化療。”
龍浩教授稱,“綜合考慮患者病情、各項指標變化以及機體的耐受性,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達到療效最大化,不良反應最小化,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馬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