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現象2.上門3.我的舊主機命運1.CPU1)什么是散片?2)K、KF、F有什么區別?3)超頻2.主板3.顯卡1)顯卡的分類2)獨顯的構成3)N卡和A卡--顯卡芯片廠商4)怎么看顯卡型號5)6)選擇選卡注意事項4.內存5.硬盤1)機械硬
@
一、電腦壞了
遇到一個不幸的事,我的電腦啟動不了了,
1. 現象
按下啟動鍵, 鼠標是亮的, 但是鍵盤沒有任何提示, 顯示會亮一下屏幕,但是不顯示任何數據,過一會就休眠, 內存條、顯卡指示燈都是亮的, 所有風扇也都轉的,
好在我平時使用電腦習慣還算良好,所有有用的數據一般都保存在硬盤里,
不過還是緊張夠嗆,
因為最近在整理物聯網實訓項目的一個課程,
這個課非常適合急需Linux方向項目的同學,
大量的資料正在緊張整理中。
看了下購買時間,已經過保了,
嚴重懷疑商家做過測試,機器使用超過質保期必出問題,
就像蘋果的電池。
只好硬著頭皮先修理下吧!
一開始懷疑是內存條有問題,
拔下后用橡皮擦了下內存條金手指,又重新插上去,還是不行,
又把顯卡拔了下來,
用集成顯卡啟動也是一樣的現象。
目前這個電腦配置:
CPU i5 7500 四核 主板 B250 顯卡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 4G 硬盤 固態128G+500G機械
總體來說,配置還是比較低的,之前買了也只是想下點電影,查查資料啥的,
自打做了自媒體之后,
這落后的電腦配置已經無法匹配我那幾萬粉絲了!
換個主機預算至少要幾千塊,
稍微有點肉疼,
不過想了想給寶寶報的那些培訓班,
鋼琴、英語、乒乓球,
學費都是一萬一萬的繳,
程序員的電腦,就是女人的包包,
不整個電腦,都對不起自己的職業!
于是憑借我三寸不爛之舌,
終于說服領導購買一臺主機!
我是個急性子,這在之前選購顯示器的文章中已經說過。
《想入手一臺顯示器,有人幫忙推薦嗎?必有重謝!》
《顯示器已入手,猜猜我選了哪個顯示器?》
打開某寶、某東后發現價格很混亂:
都是i7、獨顯的價格居然差別好幾倍,
看了很多評價(一般我只看追評和有圖的評價),
有的機器居然是礦機。
這水真夠深的。
于是和當初買顯示器一樣,我又把機器的各個參數配置研究了一遍,
最終配置鎖定如下:
CPU :i7系列 12代 固態硬盤 :500G <120G裝幾個軟件就滿了,裝到機械硬盤又嚴重影響運行速度> 顯卡 :獨顯4G以上就夠了,不玩大型游戲,剪剪視頻足夠了 內存 :16G 不玩超大型游戲也夠了 硬盤 :2T 沒有收藏小片的愛好,就放一些學習視頻資料,錄制的視頻,暫時夠了,后面不夠了再加硬盤吧
之所以顯卡沒有用之前的,
是考慮到可以放一臺在其他房間,所以打算把舊的電腦修一下。
具體參數型號,后面會簡單給大家講解下。
至于礦機問題,
說實話,現在造假水平,我估計送我眼前我都沒法分辨,
唯一可以降低中招的幾率的方法只有去實體店了,
最主要的是我急著用,
就在某寶搜尋南京本地的店:
看到一款配置:
基本符合我要求,而且價格也在我接受范圍內,
價格自然不能和王校長的100w電腦比,
和客服做了簡單溝通,挺敬業,半夜快12點了,還在回復消息:
上門還有個好處,買了電腦,順便免費檢修下我的舊電腦,還可以省一筆檢修費,
這小算盤讓我打的(但事實證明,小聰明都會吃大虧,我這就吃了個虧!后面講述!)。
2. 上門
約好時間,起了個大早趕去珠江路,
昔日車水馬龍的珠江路,現在有些沒落,
即使沒有疫情時,也沒有了往日的繁華,
大量空置的商鋪、寫字樓,
當年如日中天的宏圖三胞,也沒禁得起互聯網的沖擊,走向沒落。
依稀記得大學期間經常去珠江路,
百腦匯樓下一大堆大爺大媽:
手里拿幾張光盤:"小伙子,阿要老頂啊?"
年少清純的我看到那令人窒息的劇照,
羞紅著臉跑開。
不知道這些大爺大媽現在在哪?
我挺想念你們的。
商家的辦公室比較簡陋,裝修比較老,
同樓層有一半的房間都在招租,
辦公室和倉庫都在一起,樓上樓下堆滿了各種包裝盒、庫房里滿是各種配件。
看了下丟棄的還沒來得及丟掉的內存條、顯卡、硬盤的包裝盒和包裝紙,
我雖然無法判斷老板有沒有說謊
至少可以肯定這應該不是一個打一槍就換一個地方的草臺班子。
老板說這個店干了有十幾年了,
看著那那滿是包漿的組裝臺,
我選擇了相信。
果斷下單了,外加380RMB,加了2T的機械硬盤。
所有的配件,我都親自過目一遍,
煞有介事的拆開了包裝,(算是給我的新主機開個光吧!)
并盯著他們裝機,
其實我還是不能確定這是不是都是新的配件, 純圖個自我安慰, 畢竟網上買的話更無法保證都是全新配件。
所有配件圖片:
裝機小伙還算比較用心:
我又犯了職業病,
加了他們微信,
我和他們說讓他們學Linux,學開發,
畢竟裝機這個工作不長久,收入也不高,
就算他們不學,也給我公眾號漲漲粉(我這小心思)。
最終整機魯大師跑分:109w
總體來說中規中矩。
不過這個配置運行速度確實比舊電腦流暢很多。
一分錢一分貨把!
機箱顏值也很高,
玻璃鋼外殼,
酷炫的散熱風扇,
顏值是第一生產力!
看著這個電腦,
我覺得我寫作也會有靈感!
3. 我的舊主機命運
下面再說說我的那個舊電腦,
小伙一d頓操作猛如虎, 診斷主板要退伍,
舊主板已經停產(主板需要和CPU匹配),
要么買個二手的,要么只能把主板和CPU直接換了,
經過1秒的思考,果斷選擇升級主板+cpu
這臺電腦打算作為備用,
最終選擇配置:
I5 11400F和主板B560M
價格1550
之前的電源、內存條、顯卡、機箱、CPU散熱都留著了。
安裝好之后,機器依舊不能啟動,
小伙二頓操作猛如虎, 更換電源一百五!
我尼瑪突然醒悟,
我其實換個電源就可以了!
155換個電源就能解決的問題,我花了近8000!
一萬個羊駝飄過,
佛系的我找了無數理由自我安慰,
舊的配置不行了,新的CPU性能好、升級錢也不多!
“老板我受傷了!這咋整!”
"這你說咋整?老弟"
"你那二手顯卡送我,我覺得能稍微治愈一下!"
"那個真不行,你這電腦加一起都不如那個顯卡值錢,送個鍵盤吧!"
摳摳搜搜的老板從一堆鍵盤最外邊拿了個AOC的鍵盤,
我出門之前給偷偷換成最里邊的PHILIPS C234的了。
二、配置含義
電腦的配置其實主要就上述的那幾個配件,這里面最重要的其實就是CPU、主板、顯卡、硬盤、內存。
下面簡單說說一些主流配置,供大家參考。
1. CPU
關于各個CPU性能,下面這個CPU天梯圖,大家看一下應該就清楚了。
所以:
1)什么是散片?
CPU有散片和盒裝之分:
比如,去問CPU廠商拿貨,5000片是盒裝價格8折,10000片是7折,拿15000片就6折。
你是電腦廠商,你接到訂單要制造10000臺電腦。這時候你可以老老實實 7折10000片,但我們討論6折拿15000片。
你6折拿了15000片,刨去生產損耗,保修,自己留點庫存等等原因,還剩4500片,怎么辦?
當然是7折賣給那些小電腦商家啦~小商家需要的少,拿不到高折扣,進貨明顯是從電腦廠商流出的7折貨更劃算。
散片來源的大多出自于此。
散片主要是工廠流出,往往沒包裝。
而保修,比如CPU廠商只接受從哪里賣的就從哪里回來保修,且廠商訂單只接受批量送保,也就是積累到一定量之后才給你保,那你這個散片由于倒了這么多手,基本就等于沒保修,保修與否全看店家給不給你換。
好在,CPU這玩意正常使用基本不可能壞。
價格方面:
比如i7-12700f
散片 :1629 盒裝 :2333
所以散片價格還是很香的!
2)K、KF、F有什么區別?
CPU型號最后一個字母一般都有K、KF、F,這3者之間有什么區別?
英特爾CPU型號的K、KF、F后綴區別主要體驗在是否配備核顯,是否可以超頻。
F:不具備核顯也不可以超頻 K:配備核顯且可超頻 KF:沒有配備核顯但可以超頻
3)超頻
下面繼續討論超頻到底是什么?
超頻會影響系統穩定性,縮短硬件使用壽命,甚至燒毀硬件設備(并不是只有CPU受影響!),所以,沒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超頻。
2. 主板
購買主板一般考慮以下幾中參數:
買主板之前要考慮好自己要組裝Intel還是AMD平臺。 接著再考慮使用哪一代哪個型號的CPU。 不過一般情況下,普通用戶會直接選擇板U套裝,這樣選擇不僅價格會有所優惠,而且不用擔心出現板U不匹配的情況。
現在主流的板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EATX(加強型)30.5cm × 26.5cm ATX主板(標準型)30.5cm×24.4cm MATX主板(緊湊型)23.5cm×21.4cm MINI-ITX(迷你型)17cm × 17cm
一口君認為普通用戶選擇ATX或M-ATX的板型就可以了,MINI-ITX的主板價格偏高,不適合像小編一樣考慮性價比的普通用戶。
支持第幾代內存、內存插槽數量、最大支持內存容量、是否支持雙通道/四通道這些參數都是比較重要的。
同時,主要與內存頻率的上下限息息相關,如果用戶對內存頻率有所要求,就要注意主板是否支持內存超頻。
主板支持的存儲設備除了常見的SATA接口外,還要注意主板是否支持M.2接口的固態硬盤,而M.2接口又分NVME和SATA兩種協議,現在不少新出的主板都支持PCIE4.0。詳細信息一般在商品詳情頁都會寫清楚。
對硬盤速度有要求或者是經常需要文件讀寫的用戶優先考慮支持PCIE4.0 NVME協議固態硬盤的主板。
一口君認為普通用戶買一個512G的m.2nvme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然后加一個1T或者2T機械硬盤或SATA固態就夠用了。
有些主板還會集成了無線網卡,如果你需要無線上網但主板沒有無線網卡,可以按照小編前面的文章自行選購無線網卡安裝使用。
如果你使用核顯顯示圖像,則要關注主板上的圖像輸出接口是VGA、DVI、HDMI還是DP。除此之外,要稍微關注的就是USB接口數量、是否P/S2接口、支持的聲道類型等等。
有三個或以上PCIE*16插槽的主板一般都支持雙卡交火,但是,小編建議“能單不雙”,將買兩張顯卡的錢用于買一張顯卡,游戲體驗絕大多數情況會更好,因為雙卡交火要考慮游戲對雙卡交火的支持、電源的瓦數等多方面因素。
新出的中高端主板都一般都支持PCIE4.016的顯卡插槽,但官方數據顯示2080TI才勉強跑滿PCIE3.08,因此,不必過于追求PCIE4.0的顯卡槽。
7.1聲道比8聲道少一個環繞多一個低音炮,想要追求好的低音炮效果就選7.1聲道,如果像小編一樣純粹是聽個響就可以隨意選擇了,當然,大多數對聲音有要求的用戶都會去買獨立聲卡了。
總的來說,選購主板主要包括以下幾步:
3. 顯卡
顯卡是主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件。
顯卡主要功能是控制電腦的圖形輸出,負責將CPU送來的的影象數據處理渲染成顯示器認識的格式,再送到顯示器形成圖象。
簡單來說,顯卡就是把CPU邏輯運算的部分進行圖形化。
1)顯卡的分類
顯卡分為集顯、核顯和獨顯。
選擇上:獨立顯卡 > 核心顯卡 > 集成顯卡
1. 集顯
集成在主板北橋芯片的顯示芯片,集顯一般不帶有顯存,已經淘汰。
2. 核顯
集成在CPU內的顯卡,低能耗,性能有限,常見與辦公筆記本、一體機。
3. 獨顯
獨立顯卡是將顯示芯片及相關器件制作成一個獨立于電腦主板的板卡,是電腦單獨的一個硬件,高功耗,性能強悍,常見于臺式機、游戲本。
2)獨顯的構成
顯卡由 顯卡核心(GPU) 、電路板(PCB)、顯存、金手指、供電 & 顯示接口以及散熱等構成。
3)N卡和A卡--顯卡芯片廠商
顯卡芯片廠商有AMD和英偉達。搭載AMD顯卡芯片的顯卡就叫A卡,搭載英偉達顯卡芯片的顯卡就叫N卡。
N卡(綠):N卡對游戲優化好,市場占比大,適合玩游戲。RTX系列支持光線追蹤,游戲的體驗效果更逼真。
A卡(紅):A卡適合剪輯渲染,玩游戲也可以,游戲優化較差,但性價比較高,顯存更大。另外也是想要黑蘋果的好選擇,目前A卡全系支持黑蘋果,N卡只支持到10系且系統無法再升級。
4)怎么看顯卡型號
具體型號各個參數之間關系:
英偉達
AMD
至于各個型號之間性能,直接看顯卡天梯圖:
5)
顯卡接口一般是DP、HDMI、DVI。 除非你的顯示器是幾十年前老古董,否則一般都至少有HDMI接口,
如果你的顯示器是4K的,記住一定要用DP接口。
6)選擇選卡注意事項
關于顯卡的選擇,一口君認為這個要根據自己實際需要來,
由于比特幣瘋漲,之前顯卡價格都比較昂貴,
最近有所回落,價格也算透明,
基本上一分錢一分貨,
盡量選最新款,
因為同等價位最新款無論是再做工還是性能上都會比之前系列提升不少。
下面是顯卡價格走勢圖:
1、按照自營店顯卡價格來看,性價比最高的就是“6500xt、6600/6600xt、3050、3070ti”。 2、按照公版定價來看,性價比最高的是“3060ti、3060、3070/2060/6800xt”。 3、一般來說不能只看ts跑分,還需要去考慮“顯存大小、功耗、位寬”等。
只是入門,看個電影,編輯視頻,那就整個入門的1000左右價位的就可以。
如果你是游戲發燒友,那就懟3000+,上不封頂。
4. 內存
內存條通常有以下一些參數:內存容量,工作頻率,工作時序,工作電壓。
下面是我購買的內存條詳細信息:
那么從大家選購的角度來說:
1.確定好自己需要的容量,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我推薦大家上兩條8g內存,也就是16g內存
2.日常辦公,游戲,影音的角度來說,2666頻率的內存,跟3600頻率的內存,你幾乎用不出差別,所以在頻率這塊,不用盲目上,在16g內存雙通道(8g*2)的情況下,性能差別不會超過5%
3.如果對于內存頻率的數值上有一定追求,那么在選用高頻率內存條的同時,請關注一下內存條的工作時序,這個數值越小,內存的數據交互能力越強
4.關于內存電壓,除非是需要自己手動超頻,一般不需要特別關注。
總結: 選購優先級:內存容量>內存頻率>內存時序>內存電壓
價格方面肯定是容量越大,價格越貴,
相同容量,內存頻率高一個檔次的價格會上浮25%左右,
買內存條時,首先要考慮自己要不要超頻,如果不考慮超頻,只需要考慮選擇哪個品牌,購買多大的內存,多少頻率的內存即可。
推薦品牌: 宏碁掠奪者、芝奇、威剛、金士頓、海盜船、英睿達、科賦、十銓、光威、阿斯加特、宇瞻等(排名不分先后,只要聽過名字的品牌基本都能買)
目前DDR5內存還不成熟,雖然頻率高一些,但時序也高、效能低,實際表現還不如高頻DDR4,所以目前如果你買了僅支持DDR5的Z690主板,那就選擇普條過度,等后續出的DDR5內存條。
5. 硬盤
硬盤建議就是: 固態硬盤+機械硬盤組合。
1)機械硬盤、固態硬盤概念
1、機械硬盤(HDD)
是一款傳統式硬盤,在沒有固態硬盤之前都是搭配的機械硬盤,現在裝機搭配機械硬盤多數作為儲存副盤。 優點 主要是容量大,價格便宜,技術成熟,硬盤破壞可做數據恢復, 缺點 主要是速度相比固態硬盤要慢,發熱大,噪音大,防震抗摔性差。
2、固態硬盤(SSD) 固態硬盤是在機械硬盤之后推出的一款新型硬盤,也是現在裝機首選硬盤之一,都是設為主盤運用,大大提升系統速度。 優點 主要是相比機械硬盤,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提升系統、軟件、游戲等讀寫速度,靜音、防震抗摔性佳,低功耗、輕便、發熱小。 缺點 主要是價格偏貴、容量較小,大儲存需要的時候,往往需要搭配機械硬盤來運用。
2)硬盤 選購 的品牌
1、機械硬盤:西部數據(WD)、希捷(ST) 2、固態硬盤: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興、閃迪、金士頓、威剛、WD、影馳、七彩虹、臺電等。
一般來說,首選三星、intel、浦科特,不過價格偏貴,其次金士頓、閃迪、Toshiba等,性價比品牌可以影馳、威剛、臺電、七彩虹等。
3)硬盤 選購 的容量
同價位情況下,機械硬盤的容量要比固態硬盤要大很多,因此大儲存的情況下,必須搭配機械硬盤作為儲存運用,除非你是土豪,直接購買大容量的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容量建議選用240G、500G容量,因為大容量的固態硬盤價格比較昂貴,大容量會越來越主流,越來越便宜。
機械硬盤容量通常:1T、2T、3T、4T或者以上等。一般基本都是選用1T、2T機械硬盤,再大的基本用不到,除非真有這樣的儲存需要。
4)硬盤 選購 的接口
機械硬盤 SATA3接口
固態硬盤: SATA 3接口,PCI-E接口,M.2接口,其中M.2之間也有不一樣的規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種規格。
5)硬盤 選購 的尺寸
臺式電腦機械硬盤都是3.5英寸,而SATA3接口的固態硬盤是2.5寸的,與筆記本的機械硬盤尺寸相似,因此也可以運用在筆記本上。
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只適于臺式電腦,并不合適筆記本,而M.2和SATA的固態硬盤,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都是通用的。
不過對于現在的筆記本和臺式電腦來說,M.2接口的固態硬盤外形小巧,打破了SATA接口帶來的性能瓶頸,因此裝機之家小編堅信,M.2接口的固態硬盤才是未來趨勢。
三、結尾
歡迎大家把自己的電腦的跑分在后臺留言,和一口君的PK下!
何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