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旅游也成為了當前民眾娛樂消遣的重要方式,而我國的名山名水數不勝數,它們自然也成為了旅游的重要場地。常言道,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由此可知黃山有多么吸引游客。就是這樣一個旅游寶地,在去年國慶時期發(fā)生的一件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旅游也成為了當前民眾娛樂消遣的重要方式,而我國的名山名水數不勝數,它們自然也成為了旅游的重要場地。
常言道,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由此可知黃山有多么吸引游客。就是這樣一個旅游寶地,在去年國慶時期發(fā)生的一件事情讓人議論紛紛。
抬轎的實際情況
一張圖片被網友曝光了出來,照片上兩個瘦弱的男子費力地抬著一名坐轎子的男子,該坐轎子的男子身材肥胖,與抬轎子的兩名瘦弱男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悠然自得淡定地欣賞著周圍的美景,另外兩個卻十分吃力,甚至步履蹣跚。
網友就瘋狂評論稱該坐轎的男子沒有同情心,甚至有網友聲稱有點錢就了不起嗎?爬山為什么不自己爬上去?其實這是很多景區(qū)都有的項目,就像纜車可以供人方便快捷的上下山一樣,這種用轎子抬人的項目收費價格不菲,所謂一份付出,一份收獲。
抬轎人雖然滿頭大汗,非常辛苦,但是他們所掙到的費用也絕不在少數,據相關人士透露,這一趟全程大約3000元,就像一樁買賣,雙方都十分愿意,我們還能稱這是一樁不公平的交易嗎?
這種抬轎的服務是一種謀生之道,雖然辛苦,但是卻能養(yǎng)家糊口。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文章黃河上的纖夫,他們都一樣賺的是辛苦錢。
國慶節(jié)的黃山天氣十分炎熱,尤其是像這兩個抬轎夫這種情況,自身比較瘦弱而顧客卻重量很大,他們所邁的每一個臺階都非常吃力,每走一步路都有汗水滴在臺階上,但是為了生活,他們只能咬牙堅持,一些游客看到這樣的場景不免心生感慨,對抬轎子的男子十分心疼,卻對坐轎子的男子心里多了幾分厭惡。
游客們的看法
其中一些游客表示,坐轎的男子太不懂得心疼弱者了,就憑著自己消費了一點錢就可以這樣折騰其他人,自己有多大的重量心里應該清楚。
還有一些游客表示,抬轎子的二人是從事這份工作的,賺的是屬于自己的血汗錢,而坐轎子的男子是顧客,他也是合理合法的體驗這種項目。就像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沒必要去指責這個貶低那個的,雙方都是自愿達成這種協(xié)議,輿論道德也沒必要上升到人身攻擊,就像民國時期拉黃包車的腳夫一樣,都是憑借著自身的力氣養(yǎng)家糊口。
拒絕道德綁架
曾經爬山的時候也見過很多商販用毛驢或者自己的肩膀挑一些貨物拿到山上去賣,比如一桶簡單的泡面,山上的價格有可能比山下高出兩三倍,但是卻有無數人爭相購買。這就是因為這些商家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辛苦,才有這樣的回報。
你能說商家投機倒把故意賺差價嗎?山上的路崎嶇難行,爬山的游客都感到十分吃力,更何況是肩挑百斤重擔的人呢,這些商家和抬轎的男子屬于一種類型,都是憑借自己的努力賺辛苦錢,你能說買這些商家是在欺負弱者嗎?
也見到過,剛到山腳就有很多抬轎子的轎夫,爭先恐后地圍上來詢問是否愿意坐轎子的。跟出租車司機主動搭訕,這和客人詢問是否需要乘車是一個道理。他們只有拉到顧客才能賺取報酬,而消費的客人也是滿足自己合理的需求,他們也付出了等額的金錢,轎夫們也會根據游客的體重按量加價的,所以真的沒有必要去貶低坐轎子的人。
一個出錢,一個出力,坐轎子的和抬轎子的是屬于一種合理合法的交易關系,你可以心疼弱者,但絕對不能進行道德綁架,抬轎子的人依靠自己雙手和力氣自力更生,為一個家庭謀得幸福,這難道不是一種值得歌頌的行為嗎?坐轎子的人光顧他們的生意,不正是以另一種方式來幫助他們嗎?
小結:
世間的人心態(tài)各不相同,因為出發(fā)點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如果只懂得一昧的心疼弱者,卻忽略了事情的本質,這樣很大程度就會形成道德綁架,最后吃虧的還是弱者。在當前市場經濟下,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獲得等額回報的金錢。
轎夫們靠自己的勞動力換得的報酬合理合法,坐轎子的人同樣也是如此。如果陷入了道德綁架的泥潭里,最終會發(fā)現得到的真理永遠是扭曲的,就拿轎夫抬轎這件事情來說,如果沒有坐轎子的人前來消費,那么他們拿什么去養(yǎng)活自己的家庭呢?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