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古至今,人們對于衰老秘密的探究和對長生不老的渴望,一直都沒有中斷過。千古一帝秦始皇,掃清六合,席卷八荒,統(tǒng)一了中華大地,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其功績空前絕后,卻仍不能滿足秦始皇,反而讓他感到了壓力。每當考慮到自己死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從古至今,人們對于衰老秘密的探究和對長生不老的渴望,一直都沒有中斷過。
千古一帝秦始皇,掃清六合,席卷八荒,統(tǒng)一了中華大地,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其功績空前絕后,卻仍不能滿足秦始皇,反而讓他感到了壓力。
每當考慮到自己死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將隨風逝去,他就感到無法接受,于是秦始皇開始尋求長生不老藥。
他派了當時有名的術士徐福東渡,帶著大批船團向東尋找蓬萊仙島,以求長生不老的仙藥。
結果徐福不知所蹤,秦始皇也到達了壽命極限,郁郁而終。
也是從秦始皇開始,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帝王和士族都開始追求長生不老。
傳說中和古籍里也總是記載著有術士練出了長生不老藥,但長生不老藥到底什么樣,多年以來都不為人所知。
直到1965年,中國南京出土了一處有千年歷史的合葬大墓。
在對該墓穴進行發(fā)掘研究的過程中,科研人員竟然真的發(fā)現(xiàn)了古代人口中的“長生不老藥”,而且不是一顆兩顆,而是兩百多顆!
隨著“長生不老藥”一起出土的,還有一位終身未嫁的士族千金。
這位千金小姐顛沛流離的命運,以及他跟父親之間的關系和“長生不老藥”的作用,讓相關研究人員感到十分興奮。
一番研究后,真相終究大白于天下。
大墓出土,女兒與父親合葬
1965年,南京一位村民扛起鋤頭,正像往常一樣準備下地干活。
可是干著干著突然發(fā)現(xiàn)手感不對,底下似乎有別的東西。
用鋤頭多鋤了幾下之后,這名村民赫然發(fā)現(xiàn),自家田地的下面竟然有一處類似建筑物的東西。
村里的人聞訊都趕來圍觀,有幾位念過書的年輕人說,這可能是古墓。
就這樣,江蘇省文物局接到了來自村里的電話,聲稱希望派人來看看是否發(fā)現(xiàn)了新的墓穴。
象山王氏家族墓就因為這樣一個意外的巧合,從沉睡了千年的地下重新出土,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
得知消息的考古人員立刻奔赴現(xiàn)場,將有可能埋藏著古墓的地區(qū)保護起來,然后進行了長時間的細致挖掘研究工作。
原本考古人員以為,這里只是一座古墓。
可是進行初步排查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這里是一個合葬墓群,至少有四座以上的古墓。
這個消息讓考古人員興奮異常。
因為南京在古代被稱為健康,是數(shù)個封建王朝的首都。
如果在南京發(fā)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合葬墓群,說不定墓穴的主人會是古代王朝的皇室成員,其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挖掘工作進一步展開,經(jīng)過將近5年的艱苦挖掘,象山合葬墓群里整整七座墓的全貌終于顯露在考古人員的面前。
墓群的主人也被研究人員確定為東晉名門望族——王彬。
王彬是東晉時期瑯琊王氏的后代,這個家族在當時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其后代也出現(xiàn)了許多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比如“一生俯首拜陽明”所贊頌的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陽明,就是瑯琊王氏的后代,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同樣是瑯琊王氏。
初中時學過劉禹錫的《烏衣巷》,其中那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里面的“王謝”,指的就是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合稱。
可見瑯琊王氏在封建王朝的貴族階級里有多么強大的力量。
而這位王彬,就是當時瑯琊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也是書法家王羲之的叔父。
因此,挖到了以王彬為墓主的合葬墓群,意味著考古人員可以對東晉時期的貴族圈子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研究。
這對于很多考古人員來說是一生都在追求的事業(yè)。
不過,在考古人員們激動地進行進一步研究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墓穴里有一處奇怪的現(xiàn)象讓他們無法理解
——王彬所葬的位置旁邊,葬著一位女性,但這位女性并不是王彬的妻子,因為王彬的妻子夏金虎葬在了6號墓的位置。
按理說,這類貴族合葬墓群里,墓主人應該跟自己的妻子合葬才對,王彬墓卻并非如此。
那么跟他葬在一起的女性到底是誰呢?
考古人員對此一頭霧水,無奈之下只能繼續(xù)挖掘,希望出土的其他文物可以解釋這一奇特現(xiàn)象。
不過現(xiàn)場稍有經(jīng)驗的年長考古人員說,墓穴的規(guī)格和安排似乎跟普通的夫妻合葬墓不一樣。
果不其然,在后期出土的很多文物中,出現(xiàn)了一塊內(nèi)容極其完整、文字清晰可辨的墓志銘。
從這上面,考古人員們發(fā)現(xiàn)了王彬身邊女性的真實身份竟然是他的女兒,叫王丹虎。
但問題又出現(xiàn)了,為什么王丹虎跟父親王彬葬在一起?
中國古代家族里的女性成員一旦出嫁,死后就應該葬在夫家的墓穴里,而不是回到父母家下葬。
所以從來只有夫妻合葬墓,沒有父女合葬墓。
而王丹虎的遺體不僅葬在了父親的墓穴里,而且還占了父親身邊本應作為妻子的位置。
這樣奇怪的下葬方式,在考古人員里引起了一場爭論。
誰知,緊接著后續(xù)出土了一堆紅色藥丸,終結了這場爭論。
發(fā)現(xiàn)兩百顆藥丸,是傳說中的不老仙藥
當時為了搞清楚王丹虎藏在此處的原因,考古人員們在王丹虎的墓穴里進行了深度挖掘。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勘察中,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十分精美的漆盒,盒子里有兩百多顆紅色的藥丸。
這些藥丸的直徑在5毫米左右,平均重量差不多有0.3克。
而且200顆藥丸大小大致相同,一看就不是天然生成,而是經(jīng)過古代人工調配之后生產(chǎn)出來的。
為了搞清楚這些神秘藥丸的用處,考古人員把他們帶回了實驗室,一邊進行化驗,一邊參照古籍尋找其名稱。
結果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這些藥丸竟然是傳說中的五石散,也就是古人所謂的“長生不老藥”。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里,魏晉時期是一個動亂的年代,對百姓而言并不適合生存。
但同時,魏晉時期又是一個瀟灑的時代,當時流行的思想較為灑脫,不拘禮節(jié)。
名門氏族平日里無比風雅,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流傳后世的詩篇和書法。
因此那段時期的書法和作詩風格也被稱為魏晉風流,為許多后代文人雅士所向往。
而在這股魏晉風流中,最能顯示名士們風流的行為,除了喝酒、作詩、縱情山水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吃藥。
當年秦始皇派人追尋長生不老藥而不可得。
秦始皇死后,人們依然沒有放棄對長生不老的追求。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信奉的幾個術士練出了一種叫做“寒食散”的藥物,稱服用之后可以強身健體。
到了三國時期,這種寒食散被魏國人發(fā)展成了“五石散”,號稱多加服用可以長生不老。
五石散用5種自然礦物煉成,雖然各個術士手中的五石散配方各不相同,效果卻都差不多。
可以讓人服用之后感到全身發(fā)熱,產(chǎn)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魏晉時期,服用這種“不老仙丹”成為了貴族階級名流雅士的潮流。
縱情詩詞的魏晉名流們一邊喝酒,一邊吃藥。
在藥物的作用推動下,體驗流連于山水之間,縱情天地的快感,繼而創(chuàng)作出讓后世感到難以超越的作品,以求在合適的時機登宵成仙。
這樣的行為并非孤例,而是當時貴族的普遍做法,連王羲之都沒能免俗。
然而這種所謂的“不老仙丹”,不僅不能讓人長生不老,反而會急劇縮短人類的壽命。
這種副作用在服用短期內(nèi)看不出來,可是服用過這種仙丹的人,平均壽命遠遜于沒有服用仙丹的人。
曾經(jīng),考古人員并不知道古籍上記載的這種不老仙丹主要成分是什么。
現(xiàn)在在王丹虎的墓里出現(xiàn)了200顆由古人親手制造的仙丹,讓現(xiàn)代人終于可以一窺其中的秘密。
名為不老仙藥,實為自殺毒物
經(jīng)過實驗室的實驗,研究人員終于搞明白了,所謂的不老仙丹,其主要成分竟然是硫化汞,這引起了專家們的一陣不安。
古代人沒有現(xiàn)代這般精細的制造化學物的工藝,所以當時的硫化汞,都是從天然的硫化汞礦物里研磨出來的。
這種硫化汞礦物,每個人都不陌生,就是朱砂。
在中藥領域里,朱砂作為一種中藥材,可以起到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
而在魏晉時期的丹藥領域里,朱砂則有著比黃金白銀更加高貴的地位。
東晉有個名叫葛洪的術士,寫了一本《抱樸子》,在書中詳細論述了神仙吐納煉丹法門。
在寫到煉丹材料的時候,他篤定地認為,朱砂是煉制仙藥的最上等材料,其次是黃金,再其次是白銀。
由此可以得知,在魏晉時期想要煉丹成仙、長生不老的風流名士,幾乎都是朱砂的長期服用者。
然而現(xiàn)代科學證明,服用朱砂幾乎有百害而無一利。
朱砂里面的硫化汞是制造汞的主要原料,所謂的汞也就是水銀。
水銀的危害幾乎人人都知道,家里的水銀溫度計掉在地上,一定要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清理,否則就容易引起汞中毒。
溫度計的危害尚且如此,古代那些長期服用硫化汞的風流名士的后果自是不必多談。
硫化汞的毒性雖然不及汞強烈,讓他們在服用之初會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但同時,他們的生理機能也會產(chǎn)生紊亂,毒性在身體里面持續(xù)累積,持續(xù)損害著他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大大降低了壽命。
魏晉時期,很多人都因為過多服用這種長生不老藥而死。
可是當時的人們并沒有思考丹藥致死的可能性,他們認為死掉的人是傻瓜,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服用丹藥才導致了這種后果。
在這樣的社會風潮下,形成了一種“有錢人花大價錢服用毒藥,沒錢的老百姓反而身體不錯”的諷刺現(xiàn)象。
除此之外,長期服用硫化汞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會讓女性慢慢失去生育能力。
而這,也是被考古人員們認為是王丹虎葬在王彬身旁的原因。
合葬之謎解開,盲目的愛導致悲劇發(fā)生
在歷史上,王彬是一個非常符合人們想象中魏晉風流名士形象的人物。
他是一個狂士,狂到對當時的皇帝的命令都敢不加遵從,皇帝要招他為官,他竟然以道路太過險阻為理由,賴在家里不去當官。
后來朝中宰相王敦執(zhí)掌大權,文武百官見了他就像見了皇帝一樣行跪拜禮。
但王彬見了他,自稱自己有腳疾,跪不下去。
以當時的風潮,這樣一個狂士,自然會跟其他名流士族一樣,對煉丹成仙有無止境的追求。
事實上,也有人認為,王彬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了如此的狂放的記錄,就是因為他經(jīng)常服用不老仙丹。
丹藥里有害物質對他造成的情緒刺激,體現(xiàn)在了歷史記錄里。
而王丹虎作為王彬的女兒,自然也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食用不老仙丹。
這從王丹虎名字里那個“丹”字也能看得出來,王彬對于這個女兒是如何地愛護,而這種愛護又是如何以丹藥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
可是,長期服用硫化汞會導致女性失去生育能力,這是客觀事實,不以王彬和王丹虎力意志為轉移。
或許正是因為從小服用丹藥的行為,導致了王丹虎不能像當時的普通女孩一樣嫁夫生子。
根據(jù)墓志銘的記載,以及古籍中的記錄,在王丹虎十八歲的時候,司馬睿已經(jīng)在南京登基。
王彬因此成為了朝中宰相,王丹虎也成為了宰相之女。
她相貌出眾,家世顯赫,是整個南京城乃至整個中國的男人都希望娶回家的貴族千金。
可是不管有多少人上門求親,不管求親的人家里是貧是富,王丹虎都沒有嫁出去的打算。
按照常理說,那個時代如果有女孩遲遲不肯嫁人,父母也會找相應的好人家把女兒嫁出去,否則會遭到世人嘲笑。
可是身為王丹虎父親的王彬卻默許了女兒不嫁人的想法。
大概確實是因為王丹虎的身體出了一些問題,才讓父女二人不得不接受王丹虎無法嫁人的事實。
最終,王丹虎終身未嫁,也沒有留下任何后代。
對王丹虎的遺骨進行了科學檢測后,專家們認為她死去的年紀大概在58歲左右。
可以想象,王丹虎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看著周圍的其他同齡女孩都找到了合適的夫婿。
只有自己因為身體原因,而一直待字閨中,是一種如何悲苦的感覺。
王彬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長生不老,卻害了自己女兒一生。
父女兩人都沒有想到,罪魁禍首竟然是他們每天都在服用的靈丹妙藥。
甚至直到臨死之前,王丹虎也沒有放棄服用這種有毒藥物。
否則她死后,負責辦理喪事的后人也不會把200顆“不老仙丹”放到她的墓中。
得知了這樣的真相之后,曾經(jīng)為王丹虎與父親合葬之謎而爭吵的工作人員,也大都沉默了。
這是一出建立在愚昧無知之上的悲劇。
王彬對女兒的愛,讓他不加思索地把能夠成仙的丹藥送給女兒吃,也正是因為這份愛,導致了女兒一生悲劇。
希望每一個愛護子女的父母,都能理智地找到最好的表達感情的方式。
而人類長生不老的愿望,在科學技術能夠破解人類衰老之謎之前,恐怕是無法實現(xiàn)的了。
王俊明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