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由于主要生產國收成低于預期,且需求強勁反彈,近幾個月來,全球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價格從上半年的暴跌中回升。而國內從10月份大豆收割季開始,價格就一直處于上漲之中。目前,部分區域的豆價突破了2.6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0%左右。11月18日
由于主要生產國收成低于預期,且需求強勁反彈,近幾個月來,全球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價格從上半年的暴跌中回升。而國內從10月份大豆收割季開始,價格就一直處于上漲之中。目前,部分區域的豆價突破了2.6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0%左右。11月18日,代表國產大豆價格的黃大豆1號期貨指數漲至5410元/噸,也創下了18年來歷史新高。
大豆價格的高位堅挺運行,終端市場承受乏力,致使貿易商外發量少、利潤低迷,持糧主體又多持有看漲心態。在如此市場購銷兩不旺的情況之下,為何大豆高價難落呢?
惜售囤糧造成的漲價閉環
今年大豆價格高企,受“賣跌不賣漲”心理影響,產區農戶對大豆價格抱有高期望。三方資金和中間商也趁勢囤積大豆,導致市場流通糧源減少,下游企業受影響只得無奈提高收購價格,從而形成了漲價閉環。前期中儲糧雖然曾壓價收購,但最終效果并不是很明顯。
交易數據顯示,今日(11月26日)大豆價格依舊堅挺。黑龍江、內蒙古地區,國產油用大豆收購價格穩定在4680-4700元/噸,一周以來未見明顯波動;國產食用大豆(雜質1.0%,水分14.0%,完整粒率高于90%,下同)收購價格周比上漲60-70元/噸,價格維持在5150元/噸附近。
其他地域的的國產食用大豆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今日(11月26日)遼寧大連國產食用大豆入廠價5430元/噸,秦皇島5500元/噸,周比上漲120元/噸;山東博興5650元/噸,周比上漲70元/噸;河南周口6000元/噸,周比上漲200元/噸。大豆價格尤其是國產食用大豆價格依舊處于上漲趨勢中。
養殖業需求復蘇,提振大豆價格
受2018年非洲豬瘟影響,全國生豬存欄損失量一度超過50%,而自非洲豬瘟疫情恢復以來,國內養殖業需求迅速提振,也使得對于飼用產品的需求進一步增加。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全國范圍內在業、存續的生豬養殖相關企業共計35.5萬家。第一季度同比增長49.1%;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84%;第三季度同比增長124%;前三季度共計新注冊企業6.2萬家,同比增長127.3%
在生豬產業大量養殖規模的擴張的情況下,難免造成對玉米、大豆等飼料需求的上漲,高需求之下自然會引發糧食作物價格上漲——即便是已經開放的大豆市場也未能進一步避免,加上受疫情影響全球糧食緊張,支撐了豆價的進一步上探。
全球大豆供應吃緊,南美天氣擔憂
目前巴西大豆播種工作已經完成超過70%,略高于平均進度。但受干燥天氣的影響,一些主產區的大豆作物生長緩慢。雖然現在談論產量損失還為時過早,但是出苗問題導致許多豆田重播。預計巴西南部和阿根廷農業產區持續干燥和干旱的幾率依然偏高,因此南美作物產量低于早先預期的可能依舊存在。
美國大豆收割工作雖已經臨近尾聲,但由于單產數據下調1.2蒲,美國農業部上周預計今年美國大豆產量為41.7億蒲式耳,比上月下調9800萬蒲。全球大豆供應吃緊和對產區天氣的擔憂,對國內大豆價格產生了一定關聯作用,支撐了豆價的上漲。
11-12月大豆到港月均都在900萬噸左右,本周到港量繼續上調30萬噸,目前看來國內大豆依舊處于累庫存狀態。加之年尾臨近,囤貨商和農戶對資金需求會進一步加大,疊加雨雪天氣對大豆存儲造成的一定影響,后市大豆存在價格也存在一定的松動可能。
價格高企引發的出貨受阻,也致使下游產業的需求被抑制,在炒作情緒依舊比較濃厚的市場中,部分貿易商為回籠資金釋放了少量庫存,但釋放量對市場格局影響不明顯。如果大豆庫存得以集中釋放,將對后市價格造成沖擊,價格或面臨回調。
綜合看來,未來國產大豆價格走勢還要看持糧主體和加工企業之間的心理博弈結果,也不能忽視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國儲后續動作對市場的影響。短期內豆價雖然不易下跌,但庫存的累積的同時,也未嘗不是給后市的風險埋下伏筆。
來源:大糧交易
李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