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刀下去,富豪也流淚,一車賣出去,能抵鶴崗一套房?這個年代還有人敢去買切糕!年少不知切糕貴,小伙預算30元買切糕嘗嘗味,老板一刀下去308元,不買也得買?最終雙方協商,小伙花費100元買了一小塊,含淚吃完。老板屬于強買強賣嗎?一、熱議分享天
一刀下去,富豪也流淚,一車賣出去,能抵鶴崗一套房?這個年代還有人敢去買切糕!年少不知切糕貴,小伙預算30元買切糕嘗嘗味,老板一刀下去308元,不買也得買?最終雙方協商,小伙花費100元買了一小塊,含淚吃完。老板屬于強買強賣嗎?
一、熱議分享
天價切糕,買的就是吃虧,買的就是上當,買的就是教訓。
好奇害死貓!切糕有個“一刀切”的別稱,說切這么多就切這么多?一刀下去可不是你說了算的。你以為那刀是用來切糕的,其實那是用來殺豬宰客的。不少好奇心強的人,忍不住買來嘗鮮,最后都被狠狠宰了一刀。
切糕騙局,以往的套路基本雷同,如果有人詢價,一般不會說多少錢,只會給出一個數字,讓買的人誤會,以為是按斤算,稱完重量才告訴你那個價格是一兩的,按斤就要翻10倍。接著會以各種理由強迫你買下,如果你不買,就會遭到圍堵甚至是威脅,最后迫不得已,你只能含淚買單。
這回還不太一樣,明碼標價的切糕也能切出高價。小伙預算30元買切糕,一刀下去308元,這是被騙了?近日,有網友發布了自己買切糕的視頻引發熱議。
小伙回家路上,看到路邊攤上有人在賣切糕,一邊吆喝,一邊售賣。看著挺新奇的,小伙就問了問價,老板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說是7塊錢一兩。小伙合計了一下,覺得一塊切糕肯定沒多重,要不了多少錢,就想著花個30元嘗鮮。豈料,老板展示了絕世刀工,一刀下去,好大一塊。小伙意識到不對勁,連忙阻攔,說要的是30塊錢,別切出50塊錢了。見老板不聲不響的,小伙還加了句超過50塊錢就不要了。
小伙還是太年輕,不知切糕貴的奧秘,老板上秤一稱,足足有4斤多。要的是30元,切出的是308元,得知價格后小伙整個人都裂開了,瞬間不淡定,跟老板討價還價。小伙說家里就一人,吃不了那么多,老板推說切下來就得買,要不然也不好賣啊。兩個人就在一直推脫,最后各退一步,將切下來的切糕再細分出一小塊,小伙花費100元買下,就當是花錢上了一課。
二、法言法語
小伙還是太年輕,沒被社會毒打過,才會膽敢跑去買切糕。小伙遇到的老板,已經算是有良心的了,換十年前,有人想要一塊小小的切糕,這一刀下去還不得幾百上千,不買還不行,你敢找老板理論,對方就能冒出很多個人圍著你,人多勢眾,你害怕了只能自認倒霉。
切糕一般采用葡萄汁濃縮的糖漿,再加上各種的堅果,葡萄干,紅棗干采用層層壓緊的工藝制作而成。很多切糕里還會放一堆水果干以及各種顏色和形狀的軟糖,用面粉摻和在一起,有點像壓縮餅干。切糕的價格一直令人瞠目,一板車切糕甚至可以賣到上萬元。
路邊的切糕為啥這么貴?切糕貴的原因在于用料的特殊性,用料價格加之人工費、運輸成本,算起來即便是7塊錢一兩,一斤也要70塊。而切糕壓嚴緊實遠超普通的糕點,糖漿、堅果等密度很大,一公斤的切糕也只有小小的一塊。所以一刀下去,隨隨便便就要好幾百。
切糕一旦切下來,就無法還原,不買,老板是不會同意的,即便很貴,很多人也只能選擇認栽。像這種,小伙錯估情況,老板并未明確告知準確價錢,切了必須買的情況是否構成強買強賣?
假設小伙不買,老板出言威脅或拿刀架其脖子上,非要他買,此時就涉嫌強迫交易罪。
強迫交易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單位,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務,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強迫交易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但老板只是自述不容易,讓小伙體諒難處,小伙抹不開面子,買單,這樣的情形難以上升到刑事犯罪的程度,但存在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嫌疑。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的權利,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也就是說完全可以選擇不買,或是可以按照預期,愿意承擔的消費價格進行購買。小伙伴明確表示只想買30塊錢的切糕,以老板的經驗,一刀下去多少錢肯定是心里有數的,只是沒跟小伙明說,多出的部分小伙有權選擇不要。
三、補充評析
切糕套路多,萬萬不要買,一買就受害?你有錢,你去買切糕啊!你抗揍,你去買切糕啊!切糕讓人談之色變,暴力與暴利曾是切糕的代名詞,早在2012年,就曾發生過價值16萬的切糕事件:網傳一人在購買切糕時,因語言溝通不暢造成誤會,雙方口角導致肢體沖突引發群體毆打事件,造成兩人輕傷,毀壞了一車切糕,加損壞的摩托車,共計損失20萬元。其中,切糕就占了16萬元。而后雖然警方出來辟謠,公布了補償明細,但所有損失加起來也超過了15萬元。天價切糕可謂是一戰成名。
不止是切糕,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去買東西,明說了要個10塊錢的,對方好像聽不懂中國話似的,自顧自就給你裝起20元的,你說要不了這么多,他才會一點點給你抖出去。這種心理,就是典型的能裝多一點就裝多一點,萬一賣出去了呢。的確很多人怕麻煩會選擇認虧,購買超出預期的部分。也正是因為很多消費者的妥協,才會讓商家越來越夸張,連拖帶賣一大堆。因此,買東西前,一定要仔細詢價,最好是強調只要多少價格的量,申明只有這么多錢,多了不要,必要時不要怕掉面子,應當站出來斤斤計較,和商家理論,協商不成可以選擇撥打12315投訴解決。
張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