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大約一半的胃癌病例發生在中國。不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胃癌都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馬師傅是一名普通的司機,因為工作原因,一日三餐不規律,所以時不時胃疼,他都沒有在意。但是去年3月,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大約一半的胃癌病例發生在中國。不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胃癌都居高不下 ,嚴重影響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馬師傅是一名普通的司機,因為工作原因,一日三餐不規律,所以時不時胃疼,他都沒有在意。但是去年3月,馬師傅感到胃痛越來越嚴重了,于是就到醫院檢查,胃鏡結果顯示,他的胃部有多處潰瘍,有的地方已經發生了癌變,屬于低分化腺癌,需要立即手術。
為了照顧馬先生,他的妻子便住在醫院照顧他。醫生檢查后發現馬師傅的胃內有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會傳染,并且是多種胃病的元兇,因此建議馬師傅的妻子也做個碳14呼氣試驗,看看是否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結果就像醫生預料的那樣,妻子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接下來做的胃鏡顯示胃內有很大的潰瘍。不久后,馬先生的妻子也確診了胃癌,真的是禍不單行。
為什么夫妻倆都會患肺癌呢?醫生說,除了有相似的飲食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實幽門螺桿菌是中國胃癌最大的禍根,今天科普下如何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
一、柳葉刀: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元兇
醫學界普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非賁門性胃癌的主要原因,但其在賁門性胃癌中的因果作用尚不清楚。因此世界頂級醫療期刊《柳葉刀》雜志在去年12月發表了一項文章,主要研究了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罹患賁門癌和非賁門胃癌風險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統計了中國十個地區,年齡30-79歲的50多萬人,從中選擇了一千多名參與者。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血清陽性率在非賁門胃癌患者中為94.4%,賁門癌患者為92.2%,未患癌參與者為75.6%。
在參與研究的人群中,78.5%的非賁門胃病例和62.1%的賁門癌病例可歸因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見,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胃癌,都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作者認為,在中國成年人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很常見的,是導致大量胃癌病例的原因。因此,為了減少高危人群中胃癌的患病率,建議人群做大規模篩查和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
二、幽門螺桿菌與胃癌
其實早在1994年,幽門螺桿菌就已經被世衛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據統計,我國約有55%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人數接近8億。那么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有什么癥狀呢?一定會得癌癥嗎?怎樣消滅幽門螺桿菌呢?
1.幽門螺桿菌感染后的癥狀
幽門螺桿菌主要存在于胃和十二指腸內,有鞭毛,外觀呈螺旋形彎曲,所以叫做螺桿菌。由于鞭毛和它的特殊形狀,幽門螺桿菌能夠穿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層,到達黏膜層,是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叢方遠醫生說,有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沒有明顯癥狀。而有的人新感染可能會患急性胃炎,表現出上腹飽脹、疼痛、噯氣、晨起惡心等消化道癥狀。
據統計,約30%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會發展為慢性胃炎,10%—20%發展為消化性潰瘍,少數發展為胃癌。除此之外,一些腸外疾病的患病風險也增加了,比如冠心病、兒童生長發育遲緩以及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
幽門螺桿菌主要是通過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糞口傳播。我國人群感染率高,就是因為我們的傳統習慣是吃大桌飯,很少分餐和使用公筷,因此幽門螺桿菌會通過食物、水、餐具以及居住環境等直接傳播。
幽門螺桿菌一旦從口腔進入人體定植后,人體很難自發清除,從而導致持久或終生感染。要想清除,就必須通過正規的醫療手段。
3.感染幽門螺桿菌后為何會患胃癌
胃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首先,幽門螺桿菌感染后,會分泌一些有害物質,損傷胃黏膜,使其產生炎癥反應,再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刺激,比如不吃早飯、吃飯時間不規律、吃高油高脂高鹽高糖的食物等,導致胃部發生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繼而引起腸上皮化生、低中高度的上皮組織異型增生,最終演變成胃癌。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胃黏膜炎性損害,在炎癥-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早癌的胃黏膜多步驟“炎癌轉化”過程中,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導致或加劇炎癥,促進“炎癌轉化”進程,而不是幽門螺桿局直接致癌。
因此,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從炎性病變到癌變,需要經歷很長的一個階段。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罹患胃病的風險會增高,人體自身的因素、環境因素對于胃癌的發生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幽門螺桿菌的檢測
幽門螺桿菌的檢測,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是尿素呼氣試驗(13C、14C)。14C方便快捷、且無創傷,然而14C有微弱放射性,不適用于兒童和孕婦。13C價格貴,但無放射性,適用于孕婦和小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如糞便抗原檢測、血清學抗體檢測、尿液Hp抗體檢測等非入侵檢查可供選擇。
四、幽門螺桿菌的治療
許多研究證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的胃炎患者經過抗菌治療后,消化道癥狀會有所緩解。根除幽門螺桿菌幾個月后炎癥就會消退。因此,清除幽門螺桿菌非常重要。目前醫學中常用的抗菌治療有以下三種方法。1.抗生素治療
目前所采用的標準四聯方案為:PPI(拉唑類)+鉍劑+兩種抗生素,治療時間為10-14天,具體服用的劑量和療程等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制定。
治療結束一個月后建議復查。對于一些本身有胃病的患者,還需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2.中醫藥治療
中醫藥在改善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中醫藥療法主要包括單味中藥治療如半夏瀉心湯及其拆方、中藥復方治療、中醫綜合治療(中藥湯劑內服、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注射、中藥熏蒸等)以及中成藥治療(荊花胃康膠丸、胃蘇顆粒、摩羅丹等)。
3.微生態制劑益生菌
幽門螺旋桿菌會使胃內菌群結構明顯改變,使菌群數量和種類顯著減少。而用來治療的抗生素也會破壞菌群結構,導致菌群失調,甚至還會使部分細菌選擇性耐藥。因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時需要聯合益生菌,從而糾正抗菌藥物引起的胃腸道菌群失衡,使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提高。
個人預防幽門螺桿菌是完全不夠的,家人同時預防治療、碗筷消毒、使用公筷以及分餐、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換牙刷都是預防該菌感染最關鍵措施。
除了要清除幽門螺桿菌外,保持良好的情緒和作息習慣,遠離煙酒、合理膳食、規律作息等,對于防控胃癌同樣重要。
總的來說,我們要注意用餐衛生,盡量避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不過也不需要太擔心,感染這種細菌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得胃癌。當發現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只要遵循醫囑,規范治療,就能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相關胃病的發生。
參考資料:
[1]《The relative and attributable risks of cardia and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a case-cohort study》.thelancet.2021.11.25
[2]《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中心主任王貴齊:胃癌:從根治幽門螺桿菌開始》.人民政協報.2022.04.20
[3]《幽門螺桿菌感染、檢驗和藥物開發的研究進展》.廣東化工.2021.11.12
[4]《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怎么辦?》.人民政協報.2021.12.22
丁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