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香菇又名花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為側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實體。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它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今天小愫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香菇的產地都有哪些地方吧!香菇不僅是美味佳肴,還具
香菇又名花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為側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實體。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它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今天小愫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香菇的產地都有哪些地方吧!
香菇不僅是美味佳肴,還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遠安縣充分利用和發揮境內林業資源豐富、素有“林海之稱”之優勢,積極發展香菇生產,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那到底種植香菇的成本與效益如何呢?
香菇冬春季生于闊葉樹倒木上,群生、散生或單生。香菇的產地主要有河北遵化、平泉縣、山東高密、廣饒、河南西峽、盧氏縣、泌陽、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
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國,至今已有8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于宋朝浙江慶元縣龍巖村的農民吳三公發明了砍花栽培法,后擴散全國。經僧人交往傳入日本。香菇的砍花栽培源于中國,現行的段木純菌絲接種栽培則源于日本。至1989年,中國香菇總產首次超過日本,一躍成為世界香菇生產第一大國。
下面提供的種植香菇的成本報表
1、培養基配方(按萬斤干料計,菌袋為15x55,約5555筒)
①木屑:77%7700斤x0.40元=3080元。②麥皮:15%1500斤x0.80元=1200元。③玉米粉:3%300斤x1.00元=300元。④石膏:2%200斤x0.5元=100元。⑤過磷酸鈣:1%100斤x0.3元=30元。⑥糖:1%100斤x2.7元=270元。⑦鹽:00.1%1斤x1元=1.00元。⑧硫酸鎂:0.1%10斤x1元=10元。⑨小計:4991元。
2、制筒用工工資
①拌料工:1人x60=60元(機拌)。②裝袋工:10人x60=600。③滅菌工:2人x60=120元。④出鍋工:3人x60=180元.⑤接種工:8人x60=480元。⑥雜工:2人x30=60元。⑦小計:1500元。
3、輔助材料
①菌袋:5555個x0.16=888.8元。②菌種:200袋x2.5元=500元。③塑料繩:2.5斤x8元=20元。④氣霧消毒劑:30包x1元=30元。⑤來蘇兒:1瓶x8元=8元。⑥酒精:5瓶x4元=20元。⑦滅菌柴火:3000斤x0.2=600元。⑧水電費:30度x0.6元=18元。⑨小計:2084.8元。
4、發菌管理至采菇用工
翻堆用工5人x60=300元,菌棒下田3人x60=180元,菌棒脫袋1人x60=60元,菌棒轉色工5人x60=300元,催菇工2人x60=120元,采菇工27人x60=1620元,小計:2580元。
5、設備投入
粉碎機一臺2400元,15匹柴油機一臺2500元,裝袋機二臺,3600元(含1.5千瓦單相電機一臺)滅菌鍋一座,15000元,自走式攪拌機一臺,4500元。
小計:28000元(設備投資按十年攤銷,每年2800元)以上總計生產成本13955.8元,平均每棒生產成本2.52元左右。
6、產值
①反季節栽培每筒菌棒按收1.3斤鮮菇,每斤鮮菇按5元計,5555筒x1.3斤=7221斤鮮菇x5元=36105元產值。
②秋冬春菇栽培每茼菌棒收1.5斤鮮菇。每斤鮮菇按5元計,5555筒x1.5斤=8332斤鮮菇x5元=41660元產值。
種植反季節香菇
生產反季香菇,1~3月接種養菌最為適宜。在做好拌料、裝袋、滅菌等準備工作后,即進入接種、養菌、出菇階段。這一階段管理得好,到夏季即可采菇上市,鮮品一般供不應求。
接種 待經過滅菌的菌筒降溫至30℃以下時,即可在無菌室內接種。接種前,需對無菌室進行殺菌處理,按每立米空間用高錳酸鉀3克加甲醛7克進行薰蒸滅菌,30分鐘后再接種。接種口以4個為宜,即在菌筒的同一側兩端之間用1厘米見方的小木錐均勻打開4個接種口,將一小團菌種從接種口用手按入菌袋中。1袋菌種接種15筒左右。接種好后,及時將菌筒在無菌室內碼堆,4筒一排,橫豎相間,使接種口正好被壓住,以防接種口感染雜菌。堆碼高度以10~15層為宜,然后進行養菌管理。
養菌 養菌溫度盡量控制在22~26℃,濕度保持在45%~60%。溫度和濕度可通過揭膜通風及噴水加以調節。一般通過35天培養,菌絲即可長滿菌筒。
出菇 當菌絲達到生理成熟開始出菇時,即可將菌筒轉入室外搭建的出菇棚進行出菇管理。搬運菌筒要輕拿輕放,運到出菇棚后,去掉菌袋,將長滿菌絲的菌筒間隔15厘米、一端接地、一端斜靠在廂面橫桿上,每排10筒。為保持濕度和溫度,再用小竹條在廂面上起平拱,拱高70~80厘米,用3米寬農膜蓋在竹條上,以便調控溫度和濕度。菌袋擺好后,每天揭開廂面蓋膜的兩端通風2~3次,每次2小時左右。溫度控制在16~20℃最佳,可通過通風進行調節。濕度85%~95%,可通過在溝內灌水進行調節。通過以上管理,約5~7天既可出菇。出菇以后,便可根據氣溫條件及市場需求通過揭膜、噴水進行出菇控制。一般來說,氣溫高、濕度大,出菇就快,反之就慢。出菇第2批以后,在噴水均難以保持菌筒濕度的情況下,可在溝內放水,將菌筒放入溝內浸泡2~8小時,以菌筒吃透水為宜,然后將菌筒重新斜靠于廂面的橫桿上。為防止菇蠅、蚊危害,可選用高效低毒殺蟲劑噴殺。
采收 香菇采收一般要求及時,以菌傘寬3~4厘米為宜。采菇時應及時清理掉菇腳上粘著的木屑,盛放在墊有薄膜的籮筐內,以防損壞菇體外形。開始出菇和出菇末期,因出菇數量少,一般每天采摘2~3次;出菇盛期因數量大每天需采摘5~6次。如不及時采摘,傘蓋太大,不僅消耗菌筒營養,也會影響銷售價格。
我們的香菇從接種出菇,大概需要2~3個月,至采收結束7~9個月,一次種植,可以收3-4茬,每棒大約收菇1.3-1.5公斤,每公斤8.5元左右,一年種植兩次,加之其產量高,畝收益可達20余萬元。引進烘干設備,將鮮菇加工成干菇,擴大香菇的銷售渠道。同時,干菇的儲存時間較長,可在市場行情較好時進行銷售,將進一步提高香菇種植的收益調節市場淡旺季,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另外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許多種植戶采用架式種植,產量更高,收益大大增加。
另外,香菇比起常見的平菇種植相對繁瑣,在菌棒培育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防止雜菌的孳生,香菇在生長時對于環境的濕度和溫度要求也較高,所以在種植管理過程中要特別精心,只有細心呵護地香菇才能茁壯成長,菇農們才會等到更好的收益。
李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