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背景介紹最近這半年,有四件事兒值得大家關注。首先是御捷拿到了“7”字頭的道路機動車公告,根據相關內容顯示,該車產品型號為YGM7000,類型為純電動轎車。其次是低速電動車國家標準草案流出,根據草案內容,四輪低速電動車動力電池的標準規格為
一、背景介紹
最近這半年,有四件事兒值得大家關注。
首先是御捷拿到了“7”字頭的道路機動車公告,根據相關內容顯示,該車產品型號為YGM7000,類型為純電動轎車。
其次是低速電動車國家標準草案流出,根據草案內容,四輪低速電動車動力電池的標準規格為GB/T31467標準,也就是說草案拋棄了鉛酸電池,而明確使用鋰電池作為動力來源。
第三是雙積分政策正式發布,將在2019年正式實行新能源汽車積分考核,具體交易模式和條款也在抓緊研究,同時低速電動車被排除在外。
最后一個是資質審批加嚴,發改委和工信部兩部委出臺的投資項目管理意見明確提出,將加嚴傳統燃油車產能,同時明確跨細分類等投資項目核準條件。
四件事,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則蘊含了千絲萬縷般的聯系。
二、路徑探索
為什么說四件事有千絲萬縷般的聯系?我們先從第一件事兒說起,也就是第一個走了新能源汽車“6升7”路徑的御捷說起。
1、升級資質是御捷出生后的第一件大事
根據御捷官方信息披露,2009年5月,河北御捷車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資5億元,以生產三輪摩托、低速電動車、老年代步車等產品起家。此時的御捷尚且處于嗷嗷待哺的階段,別說新能源轎車(即7字頭)生產資質,連改裝類其它乘用車的生產資質都沒有。
所以,升級資質成為了御捷的頭等大事。
2、御捷為什么要升級資質?
說白了,御捷不會沉溺于僅僅生產點電動小三輪,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大做強才是御捷的主要訴求。這事兒其實不難理解,智電汽車在這里舉兩個例子,大家就能懂升級的重要性。
一是吉利、長城的成長之路。2000年前后,汽車并非是私人想造就能造的物品,國家對生產汽車有著極為嚴格的管理規定。李書福、魏建軍等人卻很早就看中了國內汽車產業未來的光明前景,紛紛通過“買殼”等形式來取得汽車生產資質,而且大多數也是走了“6升7”的路子,只不過是傳統汽車的“6升7”而已。正是有了當初對資質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吉利、長城的輝煌。
二是東風雷諾。東風雷諾實際上“借的”是三江雷諾的“6”字頭生產資質,所以至今無法生產轎車,市場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3、什么是6字頭、什么是7字頭?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到,6字頭、7字頭是啥意思。為啥雷諾拿了6字頭還不能生產轎車?這事兒就得從30年前說起了。
1988年,我國發布了GB9417一88《汽車產品型號編制規則》,用簡單的漢語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編號來表示國產汽車的企業代號、車輛類型代號、主要特征參數代號、產品序號和企業自定代號等。
該標準里面,首次對車輛種類進行了代號分類,“6”代表客車(包括輕型客車),“7”代表轎車,更準確的說“7”代表三廂轎車。此后GB9417-88雖然廢止,但汽車產品分類管理卻對此長期沿用,這就是6字頭和7字頭的來歷。
比如,發改產業[2017] 1055號《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 中就將乘用車細分類為轎車類和其他乘用車兩大類。其中轎車類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就用7字打頭,而其他乘用車就用6字打頭。
再細一點說,2011年工信部37號令《乘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中的附件1《乘用車類別劃分表》規定,轎車及其他乘用車需按照QC/T 775-2007《乘用車類別及代碼》的規定予以定義、分類。而該行業標準里,除了轎車以外,運動型乘用車(SUV)、多用途乘用車(MPV)、專用乘用車基本可認為是其他類乘用車。
這就是6字頭、7字頭的門道兒。
4、既然7字頭這么金貴,怎么才能有資格造?
想要造出7字頭的轎車,必須經歷兩大門檻。一個門檻是資質(也就是有沒有資格造),一個是準入(也就是允不允許你造),當前資質歸發改委管,而準入歸工信部管。
為什么要有這個過程?因為2011年工信部37號令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乘用車生產企業的投資項目應當按照《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先行辦理項目核準或者備案手續,待項目建設完成后,方可申請準入。
所以,想要造7字頭的車,請您先把項目投資這道手續在發改委先走了來。也就是說,完整的流程是遞交投資項目申請——核準通過——取得資質——申請準入——準入通過——生產,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5、投資項目申請又是怎么回事?
這就要說到2004年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該政策是經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并報國務院批準、發布,屬于行政部門管理汽車產業的“綱領性”政策。
該政策明文規定: 按照有利于企業自主發展和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原則,改革政府對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管理制度,實行備案和核準兩種方式。這就是投資項目申請的“條款出處”。
其中,該政策又對備案和核準的類目和方式進行了初步規定,重點是現有車企生產跨產品類別的整車產品時(比如原本生產6字頭其它乘用車,現在想要生產7字頭轎車),必須遞交申請,并經國家發改委審查、核準,關鍵權限在國家發改委這一級。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機中心處理項目投資申請的流程都如圖7所示,這樣的流程實際上是一種“嚴進”的管理方式,想要跨產品類別生產難度極大。
但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再次發布[2017] 1055號《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明確規定:現有乘用車、商用車企業申請建設跨細分類(乘用車細分類為轎車類、其他乘用車類)投資項目,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具有擬生產產品的完整研發經歷、專業研發團隊和正向研發能力;擬生產的產品達到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上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只要滿足相關條件,申請乘用車跨細分類生產有戲!
但這并非是重頭戲,真正微妙的地方在1055號文的抬頭: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的通知》(國發〔2016〕72號)有關要求。也就是說,1055號文還得服從于國發〔2016〕72號的指導精神。
那么,國發〔2016〕72號文又是什么說的呢?很重要的一句話在于:其余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意思是如果你拿著6字頭生產資質,想跨類生產7字頭,省級政府核準就可以了。
6、7字頭投資核準后,準入該又怎么弄?
跨類別生產的投資核準既然被下放到了地方,那很有可能存在“松綁”,也就是“嚴進”變成了“寬進”。但資質只是第一步,更關鍵的是準入,這個難度更大,也代表了嚴出的管理思路。
怎么個嚴法?首先,此前已經取得了6字頭乘用車準入的車企(須滿足工信部2011年37號令《乘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現在又有了7字頭生產資質,缺的就是7字頭準入了。那么就必須滿足37號令的附件2——《乘用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及審查要求》。該要求將6字頭和7字頭做了嚴格區分,具體差別見表1。
從表1中可知,7字頭的產品準入考核條件相比6字頭大幅加嚴,主要集中在生產能力和設計開發能力兩大方面。所以,即便有了資質,想通過準入的難度異常之大。
7、拿到7字頭準入是否意味著可以產銷7字頭新能源乘用車?
當然沒有這么簡單!2017年工信部39號令《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對新能源乘用車的企業及產品準入又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要求。
一是第十四條:通過審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公告》發布。也就是說不通過審查,生產的新能源乘用車是不能上公告的,也更不能銷售。
二是第十二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如已按照相同類別的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管理規則通過了審查的,免予審查《準入審查要求》中的相關要求。也就是說,已經拿到了7字頭常規汽車企業準入,就不需要面對7字頭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準入審查。
三是第九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1、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表(見附件5);2、檢測機構出具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報告;3、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這個里面最難的應該是第2項,因為檢測結果必須滿足相關國家標準。
通過這三項,才可以基本確定,你可以造7字頭新能源乘用車了!
8、御捷是走的這樣的路嗎?
我們回顧一下御捷走過的路:
2009年,河北御捷車業有限公司成立(無改裝類其他乘用車資質)。
2012年,兼并江西宜春客車廠及河北燕興機械廠(分別獲得客車生產資質、改裝類其他乘用生產資質)。
2014年,第265批《公告》顯示御捷由改裝類其他乘用車生產資質升級為整車生產資質。
2014年底,御捷9款新能源產品正式列入第267批產品公告 (獲得6字頭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及產品準入)。
2017年,回到文首,第298批《公告》顯示,御捷獲得新能源轎車生產資質(7字頭新能源轎車準入)。
也就是說,在2016年國發〔2016〕72號文出臺以后,御捷迅速通過地方政府拿到7字頭轎車生產資質,并在2017年初工信部39號令出臺后,再次迅速拿下7字頭新能源轎車的企業和產品準入。與前文思路一致。
9、御捷升級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不得不說,有三個節點,御捷踩得非常對!
一是改裝類其他乘用車資質邁進整車生產資質。這是借了2012年工信部《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的東風。通知要求從2016年起在《公告》管理中取消改裝類其他乘用車、皮卡生產企業類別,現有改裝類其他乘用車、皮卡生產企業應盡快達到同類新建整車生產企業的準入條件,升級為整車企業。憑借這個東風,御捷先完成了第一大步。
二是7字頭資質審批下放。借國發〔2016〕72號文的東風,御捷再次升級,拿下7字頭轎車資質。
三是7字頭準入。借2017年初工信部39號令的東風,御捷一舉拿下最艱難的7字頭新能源轎車準入。
三大節點沒有一個踏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口氣“解鎖最高權限”。御捷這反應,令人嘆服。
三、原因分析
說了半天,御捷為什么要踏著這么精準的節奏,去做這么一件看起來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要結合一下文首提到的四輪低速電動車國標草案和雙積分政策了。
首先,御捷不斷升級資質,體現了其著眼長遠的戰略考慮。從長遠角度來看,純電動轎車市場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一級甚至有可能成為絕對主力,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御捷不惜一切代價拿到了資質和準入。而如果資質受限,未來的產品布局必將受到極大影響,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東風雷諾。盡早拿到轎車資質和準入,為御捷向四輪低速電動車、6字頭客車(含SUV、MPV等)、7字頭轎車(含兩廂轎車和三廂轎車)的譜系化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其次,譜系完善的御捷能獲得補貼與積分的雙重優勢。目前大多數低速電動車企業雖然活的比較滋潤,但雙積分政策已經將四輪低速電動車排除,無法獲得積分,同時也無法獲得補貼。而御捷的6字頭也好、7字頭也好都能夠獲得少則2-3萬元、多則4-5萬元的雙重扶持,這將在未來3年對所有低速電動車企業形成強大的壓迫。而未升級資質的四輪低速電動車企業,一方面還要面對國標升級,一方面還要面對競品擠壓,未來的日子并不滋潤。
具體來說,我們先看看御捷這款7字頭新能源轎車的真面目和主要數據:
根據御捷透露的消息,這款7字頭御捷新能源轎車采用純電驅動技術方案,長寬高分別為3675mm/1655/1570mm,軸距為2385mm,配備容量為22kWh的三元鋰電池組及最大功率為41馬力的電機。整車預售價13.28萬元,三級補貼后預計售價在5萬元左右。
什么概念?競品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很明顯,在車輛主要參數表現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御捷E行卻能將售價拉到平齊甚至低于雷丁D80鉛酸版。而實際上,御捷E行指導價在13萬左右,但由于是7字頭新能源,能拿到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所以落地價格大幅折減。
雷丁D80鉛酸版則沒這么好的命,別說拿補貼,連最基本的四輪低速電動車國標(草案)都滿足不了,車身寬度還超標(國標草案要求長寬高不超過3500*1500*1700mm,被迫必須縮小寬度)、電池類型對不上號等等,統統都得改。
OK,改!切換鋰電池就是增加1萬元以上的成本,那就是D80鋰電版,預計價格妥妥逼近6萬元,但還是屬于四輪低速電動車,在消費者那里怎么和御捷E行這種正統車型競爭?
這還不算,雙積分政策一施行,御捷E行產一輛就至少能拿2.6個積分,按一分8000塊保守估算,這就是2萬多現金進賬!5萬元再減2萬元,3萬塊的產品就問有沒有競爭力?就問還有哪個低速電動車能夠與其競爭?
所以,補貼+積分雙重優勢加身的御捷E行,由于不受四輪低速電動車標準限制,將憑借更大的尺寸、更強的動力表現、更低廉的價格嚴重沖擊中高端四輪低速電動車市場,其鋒芒之下能有幾家存活,實在是難打包票。
第三,積分可以轉化為御捷獲得更大資源的交換資本。目前,國內大多數車企都對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頭疼不已,核心原因就是缺口太大。到2019年交易正式實施,積分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積分會演化成香餑餑,御捷由于根本沒有油耗負積分的壓力,所有新能源正積分均可以對外交易,并以此為籌碼,換取先進車企的合作,這種合作包括資本合作、技術合作、渠道合作等等,是看不見的“黃金”。
所以,6升7的御捷,聰明的地方并不在于6升7這一小步,而是從小三輪向正規車企進軍的一大步,6升7只是其藍圖中的一個里程碑而已。
四、思考建議
針對上述分析,可能各位看官各有所思、各有所慮。沒關系,智電汽車在這里提出幾點思考建議,供各方參考:
①、如果是已經取得6字頭資質的車企,現在想要升7字頭資質是一個大好時機,抓緊時間做好充分準備,完善自身實力,沿著御捷的路子實現資質升級是明智的選擇,否則“大門”一旦關閉,機不再來,您后悔莫及。
②、如果你是已經完成6升7資質的車企,別高興得太早,企業及產品準入擱前面兒等您呢,那關不好過,你老老實實對著要求表先仔細下功夫吧,別碰一鼻子灰。
③、如果你四輪低速電動車企,連6的資質都沒有,如果您還不轉型,而且國標基本還按照草案來,您妥妥的被御捷E行這種車打得連門牙都得吞下去。怎么辦?要么趕緊想辦法拿到資質(少說也得6字頭),要么轉型為專用車企業(比如山東麗馳),為以后留條退路。
④、您要是就想一心搞四輪低速電動車,那也沒問題,必須千方百計在滿足國標的同時,降低成本,渠道下沉,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應對御捷的攻勢。
⑤、如果你現在連改裝類其他乘用車資質都沒有升級成整車生產資質(2012年工信部《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兄弟您該干嘛干嘛去,這門兒好幾年你都甭想進了。
最后,智電汽車想說,從6升7這事兒,看著玄乎,實際上就是個“嚴進嚴出”到“寬進嚴出”的事兒,整好了就是“打通任督二脈”,以后施展拳腳游刃有余;整不好就是產品布局受限乃至被打得頭破血流。門道已經告訴您,該怎么選,您自己拿主意。
何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