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壹“男朋友是溫州人,我不是。……好糾結這段感情,身邊很多對從一開始堅信的愛情至上,卻也很多都輸給了現實。”無意間在某乎上刷到了這么一個問題,想要回復些什么,卻也真的難以安慰。身為一個溫州女孩,也的的確確知道在溫州是有溫州人不嫁娶外地這不成文
壹
“男朋友是溫州人,我不是。……好糾結這段感情,身邊很多對從一開始堅信的愛情至上,卻也很多都輸給了現實。”
無意間在某乎上刷到了這么一個問題,想要回復些什么,卻也真的難以安慰。身為一個溫州女孩,也的的確確知道在溫州是有溫州人不嫁娶外地這不成文的規定。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起,這個觀點就深深根植在腦中。
也許是初中朋友A和我講的一次和她父母的笑鬧?
“老爸老媽,我以后如果找了個老公不是鹿城區的呢?”
“把你腿打斷。”媽媽瞥了一眼說道。
“那如果我嫁到外地去呢?”
“那就當我們從來沒生過你吧。”爸爸半開玩笑道。
緊接著一家人哈哈大笑起來。
當時小伙伴和我們轉述的時候我們幾個人也樂得不行,打趣她小小年紀就想著嫁人了。
入了大學之后,同學們也有幾個對這一婚嫁習俗表示疑惑。直到那時候起,我才隱隱覺得這在溫州人看來理所應當的習俗著實是有些荒唐的。
我開始尋找“排外”——這個奇異的婚嫁習俗產生的原因。
01、歷史遺留的地理問題
現在提及溫州,人人都冠以“商人之家”“土豪遍地”的標簽,人們也漸漸遺忘了曾經的溫州有多么破落,或者說很多人對歷史上的溫州毫無印象。
七山二水一分田,這樣的地形成了許多官員被貶謫之地,四周綿延的山注定了這個地方與富庶二字是無緣的。
封閉。窮困。
試問哪家女兒敢嫁進這窮山惡水之地?試問哪家兒郎想娶貧瘠山間的村姑?
那怎么辦?自己消化吧!于是歷史上的溫州因為條件的問題只嫁娶本地人,半與世隔絕,頗有“世外桃源”之感。
溫州“窮”了多久,這個習俗也就根植多深,以至于到了溫州開始發展起來的時候,這個習俗也早已根深蒂固了。
02、自帶隔離的“惡魔之語”
前段時間,我們剛做了一期溫州話的內容:(溫州話聽力測試,你敢來挑戰嗎?)相信許多外地朋友都看得云里霧里的。
既能榮登最難懂方言第一的,就絕不能小覷,無論是理解還是學著去講,在很多人看來也許都是天方夜譚。
語言難不算什么,重點是溫州人對自己語言的偏執。公交車上一遍溫州話一遍普通話,酒席上能說溫州話就絕不說普通話。
到這樣一座城市,從語言開始就是狠狠一個絆子,這道隱形的門檻似乎是在警告你:溫州這座城市你真的能融進去嗎?
家庭便飯、酒席歡宴,鋪天蓋地的溫州話不禁會讓很多想要與溫州人結婚的年輕男女望而卻步,覺得前途黑暗,也許一頓飯下來,就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排外。
更甚至由于溫州話的多樣性,瑞安話、蒼南話、鹿城話,十里不同音,會導致鹿城人只能遇上鹿城人,樂清人只能遇上樂清人等情況。
03、對于子女難以割舍的依戀
“以前啊,就怕自己老了孩子都不在身邊。”
“我女兒要是嫁到外地去,要是受了委屈我也不知道。”
“孩子自己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全依仗著婆家,肯定很不容易啊。”
許多長輩這樣對我們說道,每一句話里都是對自己家孩子滿滿的掛念,這也是大部分溫州家長反對女兒外嫁的原因。
在溫州,隱隱有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受寵的現象。放這樣的心肝去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如何狠得下心?
溫州人很重情,尤重親情。若要讓這一份血脈之情,受到地域的阻隔,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一種極大的痛苦。
這也是很多男生認為溫州女生難追的原因。不是因為溫州女生高冷,是因為我們覺得異地戀太難有結果,因為實在不能接受割舍自己的親情。
所以溫州女生不外嫁,不單單是父母的想法,也是很多孩子自己的想法。
04、令人難以理解的婚嫁習俗
愛情有時候來得太過突然,所以異地戀在溫州還是較為常見的,但這份異地戀結出果來,也許中間你要經過幾場狂風暴雨,最后還要經歷十六級臺風的考驗——禮金。
浙江省彩禮總體10W起步,那你既然要娶溫州女孩,總要入鄉隨俗吧?溫州雖不是人人都是土豪,但是在結婚一事上,溫州人人必須都得是土豪。
說一說溫州女生外嫁。先不說聘禮、五金什么的,在溫州結婚,男方可是需要出一套房的,憑著溫州的房價,大家心里都不禁會倒吸一口涼氣。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溫州你娶個老婆大約要準備183萬吧?
再來說一說溫州男生外娶。在溫州溫州聘金一般是18-20萬元。
普通家庭是男方給多少,女方退多少;富豪家庭是男方給多少,女方雙倍退,或者是女方全退還給買車。并且新房里的家電等都要由女方出。
所以在溫州,不僅是男生外娶還是女生外嫁,對于另一半都是很有壓力的。于是,好不容易過了家長那關,在冰冷的金錢現實面前,很多情侶也就一拍兩散,結束了這段艱難的戀情。
05、溫州發展帶來的自我保護
溫州這座城市就像一個窮小子,吃過太多苦才能有現在的事業有成的老板形象。忍受過白眼,遭受過欺騙,所以溫州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都比較強。
“千萬不要找外地的女朋友知道嗎?到時候她會賴上你的。”這是我我親耳聽到的一個媽媽對自己的兒子的警告與勸勉。
也許是因為人人都說溫州人都是土豪,所以溫州的每個家長都害怕很多人都是奔著錢來的,深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欺騙。
于是一旦聽到對方來自其他地方,所有家長的警惕心一下就上來了:他真的愛我的孩子嗎?他不會是為著我們的錢來的吧?
即使我們知道這種情況很少很少,但在家長看來,既有存在的可能,就決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以身犯險。
貳
“我一直在外地上的學,老家是溫州樂清,爸媽大學之前就反復強調不能找外地的。有點困惑,但他們不能完全說服我。”
不能被說服,這是很多溫州年輕人面對家長“只能找本地”這一要求的共同態度。
即使我們知道對于溫州人異地戀有結果很難,但是總希望自己這段戀情是少數成功案例之一。
前文說到的那個找鹿城區外的就要被打斷腿的初中朋友A在武漢讀大學談了一個男朋友,不是溫州的。
他們去了很多地方,他們一起養了一只貓,在朋友圈里,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秀的恩愛,齁甜齁甜的。但當我們問起她的時候,她總是回復我們說:
“沒有吶,我就是玩玩的。我們不可能的。”
玩玩?信誰都不會信她的。我滿是不相信。
“真的,就玩玩。反正……反正我們畢業了就會分手的。”她的聲音越來越小,細若蚊蠅。
臨近畢業,按照最初所說的那樣,她開始處理這份感情。她的朋友圈時而是春花秋月的浪漫,時而卻又是悲春傷秋的苦澀。于是她就在分手和和好中不斷徘徊,中間有多累,我們都看得出來。
“要不,你和你爸媽講吧?”我們實在于心不忍,開始勸她。
“不可能的,我連自己這關都過不了,我怎么要求我爸媽接受?”那個假裝無所謂說著只是玩玩的女孩現在卻再也控制不了事情的走向。
“太難了,真的,太難了。”她低聲說著,啪嗒一聲,眼淚終究沒控制住,決堤而出。
畢業了,回了溫州,他們兩地跑,偷偷的。她央求我,“千萬不要告訴我爸媽,我快要和他分手了。”
畢業三年后,今年九月,如她所愿終于成功了。
“終于結束了。”她的朋友圈發了這一條,也只剩這一條。
“為什么不能找外地的,我喜歡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表哥摔了筷子。
“不可能的!你別給我想了!”阿姨把碗重重一砸。
刷著朋友圈,抬頭看著眼前的母子倆,我陷入了沉思:
在溫州異地戀想要有結果,真的不可能嗎?
叁
“我老婆就是外地的,確實難,但是……”
難,是真的難。“雙方的婚禮習俗都不一樣,過年該去哪家過也是每年最大的煩惱。”
“但是,我不后悔,我很愛她。”
從來沒有這么喜歡過“但是”這個詞,原來愛情并不會被現實打敗。誰說異地戀不會有結果?不一定。
在跨城跨省甚至跨國結婚這件事上,無論你是溫州人還是對方是溫州人,你們不是站在對立面,以規矩為中心互相拉扯,而是站在同一側,打破所謂的規矩,互相成就。
北京可以遇上西雅圖,誰說溫州人就只能遇上溫州人?
“嗯……如果她自己很喜歡的話,我會支持他的。”
“我只是怕以后身邊沒有孩子陪著會孤單,但以后去老人院不就成了嗎?”
“現在交通很方便啊,我們老倆口想她了高鐵票一買,兩三個小時就見面了。”
長輩們都笑著說道。原來在長輩心里,比規矩與傳統更重要的是孩子。他們的阻礙不過來自于他們太愛自己的孩子了,同樣的,這份愛也是他們放手的理由。
怕男朋友的父母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嗎?放心,他們喜歡看到你們幸福得不可能再有別的選擇的模樣。
想娶溫州姑娘嗎?用行為告訴他們的父母,你會對她好,他們自然會把寶貝女兒的手交在你手上。
在溫州異地戀想要有結果,不用等來生我們都生做溫州人,我們只等一個——但是。
“但是,我不后悔,我很愛她。”
每個在擔心溫州嫁娶排外的男男女女:
我們不排外,所謂“溫州人只找溫州人”的規矩只要現在的你們再努力一點點,輕松便能打破。
路途漫漫,希望你們都能等到那個“但是”。
………………
我是俏媽,一名新溫州人。一日一記,只為發現和記錄最真實的溫州。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溫州日記》。
金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