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發快遞能有多便宜?1公斤8塊還是12塊?在義烏,這個價格低到超出你的想象:8毛起,發全國。近段時間,義烏快遞界開始一輪價格戰,戰況激烈,從之前4塊多,直接擊穿1元底線。有快遞業從業者直呼:這絕對是虧本的。但義烏的快遞公司有種必須降價的信念,
發快遞能有多便宜?1公斤8塊還是12塊?
在義烏,這個價格低到超出你的想象:8毛起,發全國。
近段時間,義烏快遞界開始一輪價格戰,戰況激烈,從之前4塊多,直接擊穿1元底線。有快遞業從業者直呼:這絕對是虧本的。
但義烏的快遞公司有種必須降價的信念,因為不降價,意味著自己的市場份額就要被其他公司占領,那比割肉降低更加無法忍受。
8毛錢,快遞發全國
在一個義烏的快遞黃牛群里,突然出現一條消息。
8毛錢就能發快遞,對普通市民來說,這幾乎是從未有過的待遇。畢竟,你隨便打開一個快遞公司的app,看到的至少會是首重8元。
這條消息讓義烏的商家和快遞從業者都炸了?!?/p>
沒多久,其他家快遞也開始跟進,“9毛錢”的底價也開始出現。
在義烏,這近乎變成了常態。
然而,快遞公司還能掙錢嗎?
8毛指的是單件快遞0.8元可以發全國。這樣的價格別說利潤,基本上連成本都無法覆蓋,做一件虧一件。
據棱鏡2019年報道,義烏快遞企業發一票件,要給總部上交面單費、中轉費以及派費等,固定成本在三塊錢左右,這還不包括場地租金、設備折舊、人員工資、水電費等。8毛錢的價格顯然離此甚遠。
當然,8毛錢是義烏的快遞黃牛給出的價格。在義烏,快遞黃牛是特別的存在,他們通常與快遞公司合作,承包一個區域后可以拿到優惠的單價,然后加上差價后為大大小小的電商公司提供快遞服務。
從流程上來說,地方快遞公司要提前從總部采購面單。行規是商戶要預先向快遞公司充值購買面單,即支付首重價格,續重的價格一般按照行業標準算,例如,發江浙滬是5毛左右一公斤。
但是現在快遞的底價只有8毛錢了,即便是層層加價,這個價格仍然是比個人寄快遞更便宜,甚至與比一般的電商公司寄快遞更優惠的價格。
這是因為,在義烏這樣的小商品集散地,快遞的規模化效應非常強大。
當地媒體《金華日報》在2019年6月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中國占全球快遞業務量一半以上,浙江占全國快遞業務量的1/5,義烏又占浙江快遞業務量的30%。”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義烏市的快遞業務量大約為24億件。從全國來看,義烏以縣級市的身份,成了中國快遞業務量第二多的城市,僅次于廣州。
這個龐大市場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是必爭之地。
價格屠夫
這場價格戰雖然是從天而降,但也不算突然。
早在2013年,義烏快遞業就開始了降價大戰。當年,百世匯通在義烏開啟了“均價銷售”的策略,攪動了當地快遞江湖的平衡。
說白了,就是在四通一達面前存在感微弱的百世匯通,用低價策略打開市場。這一招非常有效,此后,百世匯通的市場份額節節攀升,逼得四通一達不得不跟進。
那一次攪動了義烏快遞業的池水,之后,義烏快遞業還將迎來兩次大戰。
2016年圓通快遞借殼大楊創世實現上市,成為中國快遞業第一股。緊隨其后,申通、順豐、韻達、中通等企業相繼實現上市。資本推動下,各家快遞公司對于業務量的需求愈加龐大。
如果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快遞業仍然是一個追求規?;男袠I。每家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是同質化的,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因此,在資本市場上辨別企業前景的重要指標,就是看其能占領多少市場,具備多大規?!?strong>快遞量越多,規模越大,就能講出一個更有想象力的故事。
而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拼多多的狂飆突進讓義烏快遞業看到了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的希望。整個2019年,拼多多的包裹量高達197億。
拼多多上6.9包郵的商品,打破了淘寶曾經的9.9包郵的底線,這樣的商品顯然需要較低的快遞價格支撐,才能造出繁榮的電商產業。
在拼多多爆火的時間里,義烏迎來了此前快遞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價格戰,這一年,快遞單價平均價格被壓到了1.9元,最低時甚至才1.2元,所有快遞公司都卷入其中。
直到7月底,幾家快遞企業才坐不住了,包括四通一達在內的大小快遞公司老板先后來到義烏談判,價格戰暫時休戰。
義烏商家以小商品為主,小到針線、紐扣,可能每件商品的利潤最低只有幾毛錢。如果快遞價格差1毛錢,就可能造成一年幾十萬元的利潤差。因此,價格始終是他們考慮選擇何種快遞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網絡覆蓋范圍、服務水平、時效性等。
這意味著,價格優勢在這里被放大,成了快遞占有市場的最強競爭手段。
義烏快遞的低價,甚至還吸引來了不在義烏的電商企業。
《棱鏡》曾報道,有一名賣干發帽的電商客戶(就是洗完澡用的那種),每天出貨量有兩萬多票。這家公司總部明明在湖南,卻把倉儲直接建在了義烏。就這樣,他們每年可以省出上百萬快遞費。
在義烏,這種企業還有很多,因為義烏的快遞實在太便宜了。
一個希望降,一個愿意降,一拍即合,新一次價格戰就此拉開。
資本、市場、企業,合謀著讓快遞價格走向急劇下降的路。
快遞江湖的絞肉機
義烏快遞大戰的腥風血雨,其實也在影響著全國快遞大盤。以當前出現的苗頭為例,當價格低至1塊錢,甚至8毛錢時,對于兄弟網點最大的沖擊就是:
義烏過來的件,派一票虧一票。
牽一發而動全身。義烏快遞單價下跌,總部為了調控網絡運行,在加大對義烏市場補貼輸血的同時,另一個必要的動作就是降低“義烏件”的派費,以此來平衡成本。如此一來的后果就是,全國的網點,特別是派(到)件大省,都在給義烏網點免費打工,甚至于貼錢打工。
長此以往,網絡的穩定性勢必會受到損傷。
這還僅僅是影響之一。最壞的結果可能是,義烏的“價格黑洞”,會拖垮全國。
義烏的快遞單價如此低,會導致全國各地的快遞黃牛開始向義烏進軍,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各地復工復產情況步調不一致的情況,義烏“價格洼地”形成的虹吸效應會空前強化。
在去年那一輪價格大戰中,我們看到:除了浙江本省地的電商之外,還有深圳千岸、大岳科技、浙江聚米等骨干型電商企業從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向義烏集聚;比如在義烏市順豐產業園,來自上海的電商企業超過90家。
如果大規模的價格戰重啟,勢必導致大量電商件涌向義烏,在義烏建倉發貨,以此來賺取“快遞差價”。
對于快遞公司來講,表面是獲取了市場份額,帶來業務量的提升,但實質上呢?一個義烏形成的“價格黑洞”,很可能會拖垮一張全國網。
快遞大戰下去,就是在消耗這個行業的未來。當一個行業沒有新玩家入局,只有老玩家在進行資本游戲時,這個行業的未來可能性也就沒有了。
而體量龐大的老玩家也并不好過。隨著價格戰的持續進行,義烏開始成為電商黃牛的“福地”,全國的黃牛都開始涌入義烏,異地做倉,跨省發貨,以此牟得暴利。快遞行業,最終受益的卻是黃牛,這已經嚴重脫離了“價格競爭”本意,讓行業陷入死循環。
而快遞的用戶——電商行業的商家也會受到損害,過低的價格,會消耗快遞從業者的熱情,也會讓行業的服務質量下降,這樣最終損害的,還是商家的名譽與利益,實際上,幾次快遞價格戰期間,貨品積壓、快遞損壞等事故屢次在義烏出現。
記得當年的滴滴和快的、餓了么和美團,打價格戰的時候顧客是很爽,1塊錢坐車,1塊錢吃飯……但當一家被打敗后,價格還可能比以前便宜嗎?對于資本來說,無利不起早,誰也不是慈善家。
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