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杜仲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及南部各省,其樹皮為珍貴滋補藥材。▲【生長環境】杜仲對氣候和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中性、微酸性和微堿性的砂質壤土或黏土均可栽種。但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土壤過黏、過濕或過干貧瘠均
杜仲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及南部各省,其樹皮為珍貴滋補藥材。
▲【生長環境】杜仲對氣候和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中性、微酸性和微堿性的砂質壤土或黏土均可栽種。但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土壤過黏、過濕或過干貧瘠均不利于杜仲生長。在農村,我們也可利用房前屋后零星土地進行種植。
▲【種植技術】
1:杜仲苗繁育。
①:種子選擇。
常采用15年以上的壯齡雌樹作為采種樹,生長在空曠向陽的母樹,冠大枝多,結果多,質量好。不應采收陰郁林內和光照不足母樹的種子。成熟果實的果皮為淡褐色且有光澤,種子呈白色時采收。收后放于陰涼通風處陰干,如烈日暴曬會降低發芽率。一般種子壽命只有半年至1年,1年以上種子不可使用。
②播種。
杜仲種子種皮含有一層膠質物,影響種子吸水,會導致發芽受影響,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
將種子與清潔濕潤的河沙混合,露地挖好一個坑,將種子和河沙倒入坑內,上面可用稻草遮蓋,以保持沙子濕潤。約15~20天左右開始萌芽時,即可取出播種。若到了播種期,種子仍未露白點,可用20C溫水浸種36小時,每12小時換水1次,然后撈出晾干,第二天即可播種。
播種時,苗圃內按行距25厘米距離、穴深2厘米播種,播后蓋草澆水。播種后10天即可出苗。
(杜仲種子)
2:移栽前整地。
選擇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向陽土地進行移栽種植,可提高杜仲產量。種植地施足基肥,翻耕細耙,整平做畦。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
3:杜仲苗移栽。
當年冬季或翌年春季,杜仲苗樹葉未展開之前,選擇植株1米以上的種苗,按行株距2米x1.5米挖穴,每穴先施底肥,然后將苗栽入穴內。
——————————————————————
▲【栽培管理】
1:苗期管理
①松土、除草。播種后平時要保持土壤濕潤,并經常松土、除草。
②間苗。當苗高3厘米以上時,將病苗、弱苗、過密苗拔去.留下健壯苗繼續生長。
③追肥。為使幼苗生長健壯,苗期可追肥3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苗高1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在6月,第三次在8月,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入畜糞尿1000~2000千克。
④成株每年春季結合松土、除草每667平方米追施廄肥1000~2000千克。北方引種,在冬季要做好幼苗的保溫防寒工作,是引種成活的關鍵,冬季上凍前根部要培土,植株要用稻草包扎,防止幼苗凍傷。每年冬季適當將側枝及根部幼芽剪去,使主干生長粗壯。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杜仲行間可間種其他作物或藥材。
2:病蟲害防治。
★立枯病:病原是一種真菌,主要為害幼苗,4月中旬至6月下旬最易發生,使出土不久的幼苗莖基部腐爛,收縮變成褐色,幼苗倒伏,日曬后即干枯。
防治方法:苗床必須選擇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育苗之前必須進行土壤消毒,用五氯硝基苯或硫酸亞鐵,磨碎過篩,均勻地撒于畦面,然后播種;發病初期噴灑36%~40%的甲醛1000倍液。
★根腐病:廣多在6~8月發生,病原是一種真菌,發病植株根部皮層和側根腐爛,莖葉枯死。
防治方法:保持種植地塊排水良好;實行輪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燒毀;可用1:1:200波爾多液噴灑或灌根,7~10天1次,連續3~4次。
★葉枯病:一般發生于成年樹,初期葉片上出現黑褐色斑點,不斷擴大,病斑邊緣褐色,中間呈灰白色,嚴重時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發病時可用1:1:100波爾多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2~3次。
★刺蛾:又名洋刺子、雀翁蟲等。屬鱗翅目刺蛾科,學名黃刺蛾、青刺蛾、扁刺蛾,多發生于夏秋季,幼蟲咀食葉片。
防治方法:消滅蟲繭;發生期用80%敵敵畏1000倍液或用青蟲菌粉500倍液加少量敵敵畏噴霧。
▲【采收與加工】
1.采收:杜仲定植15年以上開始剝皮,常在4~6月進行。過去常將1棵樹砍倒全剝皮,再令采伐后的樹蔸發芽更新,培育新樹。因杜仲樹生長周期長,現在多采用局部牙狀剝皮法。
2.加工:剝下的樹皮可用開水燙后,層層重疊平放在以稻草墊底的平地上,上蓋木板,加重物壓實,四周加草圍緊,使其發汗1周左右,內皮呈暗紫褐色,取出曬干,刮去粗皮即成。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