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雙減政策全面實施后,各中小學均開展了課后延時服務。每周開展5天,每天2小時,以輔導家庭作業和開展興趣活動為主。課后延時服務旨在解決三個問題:一、學生的作業負擔過重。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完成家庭作業時
雙減政策全面實施后,各中小學均開展了課后延時服務。每周開展5天,每天2小時,以輔導家庭作業和開展興趣活動為主。
課后延時服務旨在解決三個問題:
一、學生的作業負擔過重。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完成家庭作業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初中不超過90分鐘。
但在實踐中,老師為了教學成績、家長為了孩子的“出息”,雙方達成默契,“共謀”加重了孩子的作業負擔。
課后延時服務要求學校在托管期間,輔導孩子基本完成家庭作業。這樣,孩子回家后就沒有家庭作業了,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二、學生的課培訓負擔過重。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劇場效應”,很好地解釋了,大家為什么不惜重金爭相送孩子去培訓機構上課。
在學校里,大家學習的機會是差不多的,如果課外多學習一點,孩子在升學競爭中的勝率是不是更高?這是一種情況。
另一種情況,有資源或運氣的孩子進入了名校,我的孩子在普通學校,這中間的差距,能不能通過補課搶回來?
大家都這么想,加上培訓機構故意制造焦慮,夸張宣傳,于是課外培訓就愈演愈烈了。很多孩子被迫加入了這場競賽,每天奔走于學校和培訓機構之間,身心俱疲,不堪重負。
全面叫停學科類培訓,讓教學回歸學校,任何人不許搶跑偷跑。然后只要管好學校,學生的課外培訓負擔就能降下來。
三、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過重。義務教育原本是普惠性質的,家長不應該花多少錢。現狀是,教育已經和醫療、住房一趕快,成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抑制了年輕人的生育意愿。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只有下決心搬掉這座大山,才能保證人口的正常增長。
雙減文件發布以后,各地教育部門反復調研、周密部署,在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課后延時托管服務已經全面開展。
從實踐和家長的反饋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家長反映,孩子回家后仍有大量家庭作業。老師在延時托管服務時全程講課或講題目,沒有輔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托管服務成了變相上課,孩子的負擔不減反增。
二、學校開展課后托管服務,表面上是自愿參加,但出于安全與管理的考慮,學校還是要求所有學生參加。有些家長的工作性質不方便太晚接孩子,也有一些家長是全職媽媽,沒有托管需求。一刀切地要求學生全部參加,違背了家長的意愿。
三、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學校孩子多,食堂是分批次進餐的。最早的批次,中午11:30就吃完了,課后托管結束時間大約是17:30。中間有六個小時,孩子非常餓。
四、有些學校開展興趣活動,要求學生購買較貴的樂器等器材。如某校組織“烏嘟”樂隊,每支樂器售價380元,家長覺得價格太貴,心里不太舒服。還有手風琴、架子鼓、美術寫生等,都有不菲的費用。如果統一要求的話,經濟困難的家庭確實有壓力。
五、有的地方課后托管服務收費過高。如廣東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課后托管服務費高達每生每天50元,一個學期的費用近5000元。內地省份每生每天收費10元,一個學期也需要上千元。對義務教育懷有“免費”期待的家長,難以接受這筆“意外”的支出。
上述問題客觀存在,家長希望學校予以解決。我的看法是:
一、學生上完托管課后,仍有大量家庭作業,是學校沒有落實好雙減政策,必須整改。教師在業績評價的壓力下,有增加學生作業負擔的心理動機。這就要求學校必須改變評價機制,用評價機制驅動老師從而落實“雙減”。
如何既不影響教學質量,又將“雙減”政策執行到位,學校管理者要有深度思考,要廣泛借鑒成功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推出可行的方案。
二、課后托管服務必須遵循家長自愿的原則,不能強迫所有學生參加。雖然會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不小的挑戰,但也并非完全無解的難題。關鍵是要有服務意識,始終將家長和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三、課后托管服務是有成本的,免費并不現實。如果家長是自愿參加的,對收費也就不會存在太大的異議。建議加強成本核算和管理,建立財務公開制度,防止學校借課后托管服務的名義亂收費。
四、每天的課后托管服務開始之前,可以統一為學生提供營養餐。將這筆費用核算到托管服務費中。
五、有些學校開展的興趣班仍然流于形式。一是參與的人數過多,組織起來困難;二是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興趣班的老師被趕鴨子上架,也就只能起到個放鴨子的作用。建議學校多渠道引進社會資源,讓興趣班真正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切實地發展特長。
國家推動課后托管服務是一項惠民舉措,取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和支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肯定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探索。我相信,隨著各地課后托管服務落地生效,在總結經驗基礎上不斷迭代,一定會逐步殝于完善。
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