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網上曾流傳著一份名單,標題是“什么行業可以讓人快速翻身”,一眼望去,讓人感到有意思的是,殯葬居然超過了傳銷,毛利率達到600%,拔得頭籌。有人說那也不見得,殯葬業中有個外人普遍看不到的問題——低頻,經常會有十來天幾十天遇不到活兒的情況,這沒
網上曾流傳著一份名單,標題是“什么行業可以讓人快速翻身”,一眼望去,讓人感到有意思的是,殯葬居然超過了傳銷,毛利率達到600%,拔得頭籌。
有人說那也不見得,殯葬業中有個外人普遍看不到的問題——低頻,經常會有十來天幾十天遇不到活兒的情況,這沒有收入的期間里,水電房租工資等的開支還是要承擔。
也有人說,那是禮儀服務方面會這樣,一些殯葬產品類的服務真的是暴利,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總而言之,這是一份看閻王爺臉色吃飯的行業,掙得就是陰間的錢,而它確實存在著暴利的部分,所有的暴利行業,基本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不透明性。
同樣,在殯葬行業的背后,也存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巨額太平間承包費如何回本
人一斷氣,就是一具沒有生機的肉身,死者不管身后事,還是得由活人來操辦。
首先就是尸體的停放問題,地點一般都是太平間。
一個醫院的太平間,往往都不是由醫院自己管理,醫院平時為了活人的事已經夠忙碌的了,太平間就會無暇顧及。
況且太平間相當于最后一站,醫院對于生者病患可以提供的服務很多,開藥,上呼吸機,查個心電圖等,而對著死人就已經沒有什么服務可言了。
醫院會把太平間承包給有資質的殯儀館或者其他機構來管理,這些機構每年交給醫院30萬左右的承包費,就可以接手一個太平間。
就像租房也有直接房東和二房東一樣,這些機構再將太平間承包給中介,也就是一些殯葬公司,再收取的承包費就遠不止幾十萬了,漲到400萬一年的都有,機構賺的就是其中的差價。
幾十萬都不少了,更何況上百萬,那這最后接手太平間的人每年花出去的400萬承包費從哪里賺回來呢。
你會做賠本或者僅夠回本的生意嗎?
當然不會,這錢肯定還是會賺回來的,不僅賺,還要牟利,至于從哪里賺,那就是太平間里的尸體。
人活著能賺點錢,死后沒有神志不省人事了,唯留一具空殼肉身,依舊值錢。
這樣說吧,一個三甲醫院,每個月差不多去世80來個人,也就是說會產生80左右具尸體,一年12個月下來,差不多就是1000具左右。
400萬的承包費,意味著每具尸體要掙回4000元,方能維持成本。
死人當然沒有錢,所以這錢還是得由活人出,也就是死者的親屬。
家里有人去世了,從這邊人一撒手人寰,整個回本的流程就基本已經啟動了。
首先這尸體得蒙上層白布,拉去該去的地方——太平間。
一個裹尸袋,成本十幾塊錢,太平間里賣你160,近兩百塊錢。
中國人最講究體面,尤其是紅白事上,誰都不想讓自己親人走得太磕磣,自古以來誰不崇尚風光大葬。
盡孝的觀念讓開口還價這件事變得難以啟齒,因此人們在辦理喪事的時候,對于殯葬用品的價格往往有較高的容忍度,這就導致了殯葬用品價格的肆意上漲和市場混亂。
沒有比太平間更能接觸尸體的地方了。
接下來還有各種東西等著向你兜售,壽衣、骨灰盒、陪靈用品、金銀元寶、香火蠟燭,凡是殯葬用到的東西,這邊全都給你包圓兒了,俗稱喪葬服務一條龍。
大部分的逝者親屬都是急著用的,因為一般人都不會提前準備這些東西,畢竟誰家也不會在人就還沒斷氣的時候,就開始給他操辦殯葬用品。
在人眼里不就有種“你不想他好,巴望著他早死”的意思,況且中國人最忌諱死亡了。
因此在人真的死后,親屬就顯得措手不及,面對著有備而來的賣方,只好乖乖認宰。
有人就說了,那他就算再怎么宰,又能宰多狠呢?
政府得管的吧,還能由著他亂喊價不成。
政府確實是在這方面有規定,比如尸體的運送,火化,冷藏等流程,是政府定價,不能由著相關方亂要價。
不過尸體運送環節,背后水也深,畢竟人只負責給你運送,要想運送途中體驗感好點,那還得看你夠不夠自覺。
承包者就會提前給你暗示,工作人員,司機等等,給他們塞點小費,讓逝者平平穩穩走完最后一段路,順利到他該去的地方。
那家屬一尋思,也不想看見自家親人,尤其是老人,死后被塞箱子里一路磕磕絆絆顛來顛去地走了,人沒了也不能讓他遭罪啊。
那自然就是要花錢免災,小費給就是了,沒錢的塞個五六百,財大氣粗的給千把塊錢。
喪葬服務一條龍
至于后面的一條龍喪葬服務,透明性就更不會那么高了,這方面沒有明確的監管條例,全是自主議價定價。
比如一件壽衣的進價幾十塊錢,以幾千或者上萬的價格賣給親屬,中間的差價就夠賺的了。
壽衣的樣式和穿法也不同,有些地方穿五件,襯衣襯褲外面套棉襖棉褲大袍,有些地方穿三件,棉襖棉褲大袍,一套下來少了幾百,多了上千。
穿壽衣也有講究,除非家屬感情深,愿意親手給尸體穿壽衣,不過大多數都是忌諱的,那自然有不忌諱的,愿意吃這口飯的來掙穿壽衣的錢。
這么多環節都能賺錢,遇到不差錢的顧客,甚至有可能一件壽衣就能賺回4000了,更何況后面的服務。
就按最低標準來說吧,假設一具尸體最后只賺了一萬塊,那每年一千具就是一千萬了,完全可以覆蓋每年400萬的承包費。
總之就是個個環節都能生錢,何愁回不了本,畢竟不是高利潤的話,誰會愿意干喪葬行業。
說到定價不同,就不得不提到殯葬行業“看碟下菜”的現象。
有人曾調侃:成本進價一樣的商品,你要是騎著自行車小電驢來買,那就賣你七八百,你要是開著小汽車來買,那就賣你兩三千,如果開著奔馳寶馬來,那就更不得了了,這下我不宰得你脫層皮,那我都對不起你開來的寶馬。
又有人說了,那這盤算得倒是好,可是忘記了一個最不可靠的因素,就是人,家屬的心理摸不準,萬一人家就是不愿意當冤大頭呢。
這殯葬行業的人還真的將家屬心理研究個透徹。
一大家子親屬來給家里逝者挑骨灰盒,透明玻璃柜子里擺放著各類各樣的骨灰盒,材質也不相同,陶瓷、金絲楠木、玉石、黑酸枝、花梨木等等材質的骨灰盒看得人眼花繚亂,外人又不懂這些,當然會有專業的人給介紹。
一般家屬都會問一句材質最好的多少錢,開出來的價格讓人望而生畏,但是這么多親戚在旁邊盯著,死者為大,買個便宜的是真說不過去,一咬牙掏錢了,不是頂好也不會很差。
骨灰盒四五百一個批發價,擺到壽衣店殯儀館,一賣兩三萬,翻了上百倍,成本兩千左右的骨灰盒,售價八九萬,甚至十萬以上。
這還只是“臥室”,外面的“大屋”,也就是棺材,價格更是高的超乎你想象,進價400塊錢的一口普通材質的棺材,能賣家屬5000塊錢。
再好一點的進價1580元的棺材,能以18000的高價翻倍賣出去。
但也并不是所有殯葬行業有關都是暴利,還要分批發端和銷售端,比如銷售端就是上面說到的太平間。
有些地區比如六道口村,就專門制作殯葬產品,一個村9000多人口,4000多戶都是做殯葬行業有關的,有的從祖上到現在已經干了好幾代,行業密集度很高,但這僅是生產端的批發環節,掙不了多少錢。
外面的人幾百塊錢一個從這里進走一批貨,轉頭上萬一個高價賣出去,你也管不了人家,平時只能靠跟村里的同行搶飯吃。
“大房子”墓地,“小臥室”骨灰盒,一眼望去不是普通的土地盒子,都是白花花的錢。
往年有過調查,隨著墓園墓地價格的暴漲,一些早年成功囤地的企業,其墓園成本當中土地成本已經非常低,比如上海福壽園墓地服務的土地成本就只占到了10%左右。
一平方米不到的平板墓地價格能達到7萬-8萬元,而距離墓園直線距離只有數公里的新開樓盤,價格卻只在是在1萬5到2萬之間。
這只是過去的房價,再加上靠近墓園的地理因素,可能會顯得低了,但是現如今想必更高,墓地更是寸土寸金。
搶生意的講究
暴利的地方從來不缺人,你笑人家晦氣跟死人打交道,掙陰間錢,殊不知人家賺的盆滿盈缽,反過來笑你月薪三千。
有人的地方那就當然有競爭,火車站站口還天天有搶著拉客的司機呢,從乘客一出站就盯上了,跟在乘客屁股后面追著問你去哪。
對待死人當然也這樣。
畢竟開頭也提過了,這個行業雖然暴利,但是有一個特點,就是低頻。
要想掙到錢,那就要快、狠、準地主動去拉生意,畢竟雖然太平間歸你管理了,但是生意不會主動給你送上門來,往這個行業里扎堆的人多的是,要想吃飯,各憑本事。
那就得嚴防死守同行搶生意,要先下手為強,“先”到什么地步呢,甚至在醫院里病患還沒斷氣的時候,就要開始動手了。
于是就有專門負責的一批人天天蹲守在急診部和ICU處,這幾個地方最容易出死人,很多時候搶救不過來,人就沒了,而且焦急的家屬也多,走廊上人擠人哭成一團的,在中介眼里全都是潛在客源。
這些人本事還不小,有的經驗多了還能看懂診治報告,看懂心電圖,來判斷這病患是不是時日無多。
醫院當然盡全力能救則救,中介可不管這些,他們在旁邊蹲守情況,琢磨著這人怕是要沒了,于是此時同一撥或是另一撥人就出場找家屬談生意了。
他們上來給家屬介紹自己是哪里的正規機構,是有資質的,我們提供怎樣的喪葬一條龍服務,親人已經去世了的家屬正悲痛著準備辦后事,看見有專業的人找上門了,很多就松口答應了。
親人還有一口氣的家屬雖然不高興,但是等人真的沒了,腦子里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這批人。
這生意不就來了。
有時還會出現兩方人馬在醫院搶客,甚至大打出手,場面十分難看,家屬在一旁不知所措,更諷刺的是,他們爭搶的對象此時正在搶救,還沒斷氣。
前面說到的是殯和葬,但是仔細劃分的話,殯葬行業還有第三個階段——祭。
這個階段和殯葬不同,殯葬只是一次性生意,下葬了就結束了,而后面的祭祀才是長期性的。
陽間內卷,陰間又何嘗不是呢?
什么寶馬奔馳套裝,豪宅扎紙,紙iphone等高檔用品,五花八門的都被推到市場上來了。
為了讓逝去的親屬得到撫慰,更多的是自己也圖個心里安慰,很多人都樂意買來祭日燒一燒。
當然這些東西的價格也是高低各不相同的。
據天眼查顯示,2020年全年新注冊殯葬企業1.4萬家,同比增長了8.7%,截止2021年3月,我國共有7.9萬殯葬相關企業。
而截止2021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的占比已經達到18.7%,并且我國人均壽命也提升到了77.3,老人越來越長壽,占比越來越大。
這意味著未來的殯葬市場規模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