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妙姐前兩天接到一位朋友的咨詢和抱怨,這位朋友最近有點心慌胸悶,去醫院看醫生的時候,醫生給他開了一堆檢查需要做。這位朋友馬上就懵了,我只是有點胸悶,一去醫院就做這么多檢查,為啥要查血、查尿啊?就做個心電圖不行嗎?實際上,病人就診時,醫生很難通
妙姐前兩天接到一位朋友的咨詢和抱怨,這位朋友最近有點心慌胸悶,去醫院看醫生的時候,醫生給他開了一堆檢查需要做。這位朋友馬上就懵了,我只是有點胸悶,一去醫院就做這么多檢查,為啥要查血、查尿啊?就做個心電圖不行嗎?
實際上,病人就診時,醫生很難通過病人的口述病情和簡單的看診,對疾病進行全面的評估,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時候患者自己也對本身的身體狀況記不清楚。如果是需要進行手術的病人,更應該全面的身體狀況檢查評估。
醫生要開這么多檢查,合理嗎?
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單病種臨床路徑》及《醫院管理評價指南》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為了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操作技術規范,有效控制和預防醫源性感染和傳染病傳播。
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發現患者身體可能存在的隱疾,能夠幫助醫生對患者的病情做出更準確的診斷及評估。
在看病時,雖然醫生即使不需要化驗和檢查,僅憑借物理查體和患者的癥狀,也能夠診斷出大部分的疾病,但是有時候做不到完全精準,而檢查儀器的出現能夠讓患者的病情搞得更清楚一些,只有徹底查清病因,才能對癥下藥,更好地做出治療方案。
此外,檢查還能排除一些潛在的風險。化驗檢查越細致,醫生能掌握的患者信息就越全面,面臨的醫學風險就越低,醫學風險主要是指在疾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發生的并發癥及后遺癥等問題。醫學風險跟醫療糾紛往往是密切相關的,而化驗檢查有時候能有效規避醫療糾紛的發生。
不同情況的患者,需要進行的檢查流程也不一樣
急診手術患者:必須檢查血常規、血凝四項、心電圖、血糖,如果是疑似骨折和內臟損傷的患者,必須有超聲、X 線檢查。危急的患者可以一邊進手術室一邊進行輔助科室床邊檢查;
入院患者:住院患者入院的檢查項目包括有: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血糖、肝功能、腎功能、乙肝、丙肝、梅毒抗體、HIV、胸片、心電圖等;
手術患者: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凝四項、感染性疾病免疫六項檢查、血糖、必要時查心功能、血 K+、Na+、Cl-。(對于Ⅰ、Ⅱ類的小手術,可酌情減少血生化檢查項目)、胸透或胸片;對于年紀較大而且有既往病史的患者,還需要要檢查相應的器官功能,評價患者是否耐受手術;
上一家醫院做的檢查,下一家醫院不能用,為啥?
首先,不同級別醫院的影像學檢查報告可能存在差異,有時候影像學的報告在不同的醫院之間進行交流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為了檢查的準確性,有時換一家醫院時可能需要重新檢查,但如果患者帶的是原始片子的話通常是不需要重新檢查的,除非片子的質量比較差。
其次,上一家醫院做的檢查可能由于時間過于久遠,患者的病情容易發生變化。比如血液檢查在短時間內就會出現變化,醫生一般都會建議重新化驗檢查。
最后,病歷要求完整。對于住院患者,一些常規的檢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患者從外院帶來的檢查報告是不能保存在病歷中的,所以要重新做一些化驗檢查。
儀器設備,屬于現代醫學的一部分
現代醫學的診斷包括了體格檢查、病史采集和輔助檢查,其中輔助檢查就是我們所說的儀器設備。在現代醫學中,儀器精確檢查診治不管是對患者還是醫生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任何疾病都可能存在誤診率,在儀器設備匱乏的年代,醫生通常只能靠患者的癥狀和病史來作出對疾病的判斷并進行診治,出現的誤診率比較高。
但是隨著儀器設備的出現和普及,可以大大降低疾病的誤診率。有時候哪怕只是1%的誤診率,對于患者來說可能就是100%。比如右下腹疼痛可能是婦科病、也可能是腸道膜淋巴結炎等疾病。
對于現代醫學來說,誰都不想被誤診,都追求準確率,儀器設備能讓診斷更準確、更及時,能讓患者得到更好地診斷和治療。
所以,生病看醫生和做相關對應的檢查,不僅是醫生要了解和評估病情,也是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負責。
參考資料:
[1]徐莉娟.到底為什么讓病人做那么多檢查[J].健康之家,2012(5):95-95.
[2]張子謙.為什么醫生愛做檢查?[J].名醫,2012(1):73-75.
[3]《為什么一定要做血液的檢查?》.人民網.2019-07-05
#健康科普排位賽##39健康超能團#
李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