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雖然是骨關節炎患者的終極解決方案,但手術的時機一直存在爭議,美國西北大學經過8年的研究,調查了3417名患者,得出以下結論:換得及時,290人,占8%換早了,294人,占9%換晚了,2833人,占83%我們先來看換早了會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雖然是骨關節炎患者的終極解決方案,但手術的時機一直存在爭議,美國西北大學經過8年的研究,調查了3417名患者,得出以下結論:
換得及時,290人,占8%
換早了, 294人,占9%
換晚了, 2833人,占83%
我們先來看換早了會怎么樣?
假體可能過早磨損,人工關節的壽命在15-20年,如果患者年輕,運動量又大,那么就可能導致假體磨損得較快,從而引起疼痛,僵硬,肢體受限,如果磨損的過于嚴重,就不得不做第二次手術,進行翻修或者重新安裝人工關節。
多大算年輕?在骨科醫生眼里,50歲以下的都算年輕人,但這也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還是要根據個人情況,如果保守治療可以維持到60歲,那么60以后進行置換是明智的選擇,但如果骨關節炎惡化,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功能,年齡就不再是考慮的首要因素了。
如果單從手術效果分析,年輕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更高,實際上55 歲以下進行膝關節置換的人數正在迅速增加,他們的骨骼能更好地與人工關節契合,許多人置換后十年依然還在工作??傊唧w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換晚了會怎么樣?
疼痛加劇,行動不便,直接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膝蓋狀況惡化,關節畸形,手術操作難度變大,手術時間變長,可選擇的手術方案變少,比如原本可以做微創的部分膝關節置換,這時候不得不做全膝關節置換。
術后恢復時間長,人工關節置換后的康復運動也很重要,如果換得太晚,患者就要度過比較艱難的康復歷程。
以上的調查中,1204人(42.5%)由于沒能及時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出現了嚴重癥狀,除了骨關節炎惡化外,由于長期不運動,體重嚴重超標,出現了心血管問題,延綿不斷的疼痛也導致了焦慮抑郁情緒。
那么,什么是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最佳時機?
1,所有保守治療都試過了,例如藥物,注射,針灸,練習,生活方式的改變。
2,骨關節炎已經嚴重,坐著或者躺著時,還是感到疼痛,不能走6000步。
3,日常生活感覺困難,比如穿衣,洗澡,起床和爬樓梯。
4,沒有基礎疾病或者較輕,例如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疾病,需要抗凝治療的 DVT 病史等。
5,經過了影像學評估,通過影像學可以發現膝關節的磨損程度,不過這只能作為參考,有些關節看起來磨損較輕,但疼痛卻很劇烈,具體還要與骨科醫生討論。
6,年齡在60到6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結合了骨骼質量和人工關節壽命,總的來說是最適合的置換年齡,但也有先決條件,如果某些保守治療還有效,如果患者還能進行基本的日常生活,否則還是建議盡早進行置換。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也并非想象的復雜,實際上它已經成為最常見的骨科手術,由于國內缺乏數據,以美國為例,到了2030年,預計每年將進行348萬臺這樣的手術,手術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地,逐漸會成為一種不需要住院的門診手術。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Northwestern Medicine,2020,01,23
金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