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金錯刀頻道“132萬蓋了個旱廁”;“rnm,退錢!”最近一期的《夢想改造家》,令無數網友憤怒了,為委托人鳴不平。一名68歲的西北農村老漢,拿出畢生積蓄參加節目,改造前明確提出:要小二層樓。怕設計師不理解,還特意帶他去看了村里的小洋房。萬
文/ 金錯刀頻道
“132萬蓋了個旱廁”;“rnm,退錢!”
最近一期的《夢想改造家》,令無數網友憤怒了,為委托人鳴不平。
一名68歲的西北農村老漢,拿出畢生積蓄參加節目,改造前明確提出:要小二層樓。
怕設計師不理解,還特意帶他去看了村里的小洋房。
萬萬沒想到,設計師拿著132萬,建了一個紅磚毛坯房!
不好看就算了,還不實用。漏風,昏暗,衛生間沒做防水和干濕分離,家具大部分都是宜家現成的......槽點太多,就算是門外漢也能吐槽半天。
諷刺的是,設計師自己住的別墅,不論設計、用料或采光都很出彩。
設計師沉浸在藝術世界中,只顧著炫技,害慘了委托人,也毀了節目的口碑。
其實一直以來,《夢想改造家》的口碑都很不錯。
因為它有一個絕佳的模仿對象,甚至還請過對方的設計師助陣。
它就是日本的國民級綜藝《全能住宅改造王》。
這次之后,《夢想改造家》看來還要再向它學習學習。
沒有一個設計師,敢在這里“炫技”
《全能住宅改造王》于2002年啟播,一直播到2016年,兩季節目改造了三百多套房子。
這兩季節目,都在豆瓣拿下了9.6分
節目里的設計師們都大有來頭,但是沒有人炫技,一切改造只要實用。
日本的房屋普遍狹小,他們就集體變身“空間大師”,不管家里有多少人,都能給你整出獨立空間來。
日本埼玉縣有一個委托人,一家6口擠在20平米的房子里。
一樓的房間,白天是餐廳,晚上是外婆睡覺的地方。
外婆的床尾居然還裝了個洗臉臺,每次家人洗臉,都得跨過她的床,讓外婆很頭疼。
但這難不倒設計師。
設計師直接拆除了所有的墻體和天花板,接著用支架撐住屋頂橫梁,再把柱子鋸斷,并在柱子的中間位置,用榫卯的方式加入新的橫梁。
最終,在不改變樓高度的情況下,他利用交錯的樓板格局,把房子改造成了五層樓的結構,還保證了每一層樓的凈高。
這種把空間利用到極致的改造,在《全能住宅改造王》里比比皆是。
一對老年夫婦經營一家漫畫店,店里有兩萬冊漫畫,嚴重侵占了生活空間。
設計師同樣重塑了房屋結構,在天花板設置了軌道,再將數十個木架嵌入軌道。這幾十個木架,既是承重墻也是書架,豁然開朗。
此外,有的委托人生了9個小孩,十幾年來,一家人從來沒有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過飯,只能在兩個房間分兩桌吃;一位老奶奶的房子,每當周末女兒女婿外加4個外孫到她家,兩個外孫只能坐在樓梯上吃飯。
這些問題都被設計師們一頓騷操作——拆家、加固、重構——完美解決。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是因為空間小而苦惱,還有更現實的問題:沒錢。
日本的人工、材料和運輸費用高昂,即使改造普通人家,通常也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
所以設計師們做的改造,既要實用,還要懂得幫人省錢。
一位67歲的老奶奶,獨居在深山里,連水和煤氣都沒有,只能給6萬元人民幣的改造費。
這里是她養父母的家。7歲時,她和弟弟妹妹就被親生父母拋棄,漂泊許久,直到三人被收養。養父母去世后,她想繼續守護養父母的家,就住在了這里。
她老了,生活實在不便,房子也幾乎成了危房,就寫信給節目組求助。
挑戰很大,但是設計師表示這都不是事。
一方面,盡量使用免費勞動力。老奶奶的弟弟妹妹都回來幫忙,外孫甚至把籃球隊都帶來了,設計師指導他們做力所能及的活。
另一方面,盡量使用免費或實惠材料。改造用的木材、竹子等,基本是就地取材;門、家具等,是設計師帶著他們去一所快拆除的學校,低價淘來的,翻新一下就能用。
當老奶奶回到老屋,不敢相信6萬塊錢能有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掩面而泣。
這些設計師們不是不會炫技,但他們很明白,普通人的房子不是用來炫技的,它是很多人要生活一輩子的地方。
一個房屋改造節目,每次都讓人淚崩
《全能住宅改造王》的節目里,每次驗收都可能迎來一次淚崩。
因為有太多次改造,都屬于超預期完成任務,不僅使用體驗絕佳,還兼顧了情感體驗。
一名叫古坂和仁的委托人,是個郁郁不得志的搞笑藝人,有了點積蓄后,馬上就要改造爸媽的房子。
他爸媽的家位于日本青森縣,降雪量日本第一,而房子沒有任何保暖措施。冬天,老人還常得爬到屋頂處理積雪,非常危險。
為了解決積雪問題,設計師用了防雪屋面,這種屋面內部安裝了加熱系統,雪融化就會順著中間的排水溝流走。
為了解決保暖問題,設計師用了地源熱泵地暖,省了一大半的電費,因為即使在冬天,地下深處的溫度還是會穩定在10度到17度,想辦法把地下的熱量傳遞上來,將地暖管里的水加熱,就能保暖。
不僅如此,改造開始前,設計師還發現地基的地質有問題,房子不安全。
設計師直接用數個千斤頂把房子整個抬了起來,再用軌道把房子移到其他空地,迅速解決了地基問題,再住個幾十年也沒問題。
改造完不久后,古坂和仁因為一首《PPAP》火遍全球。一通改造,把他家風水都改善了。
他的父母在看到新家的那刻,也都不禁一邊鼓掌一邊說著“好棒”,哭了好一會兒。
日本是個老齡化社會,參加改造的大都是老人的房子,老人脆弱的身體和念舊的心理,每個設計師都必須放在心上。
面對老人,設計師必須多觀察多傾聽,利用好老人在意的每個細節。
有位老爺爺,堅持住在透風、寒冷的老房子,這里是住所,也是他和妻子經營了50年的棉被店,直到妻子去世才關閉。
子女為他報名參加了節目,設計師帶人拆掉屋內廢棄的棉花機的那天,老人特意梳好頭發,穿上西裝,和棉花機告別。
注意到這些的設計師,給老爺爺準備了很多驚喜。
老爺爺行走不便,設計師就特意去老人以前去的康復中心了解情況,確保家里安裝的扶手是在最佳高度。
報廢的棉花機,也以另一種姿態重現。
棉花機的竹制傳送帶被做成了卷簾,原木轉軸被做成了桌腿,齒輪被做成了一面裝飾墻。
設計師還了解到老人妻子生前最愛攝影,挑選了幾張作品印到浴室瓷磚上。推開浴室門,果然,老人一眼就認出瓷磚上的圖畫,忍不住撫摸。
老人念舊物念舊人,所以在《全能住宅改造王》里,有意義的物件從來不會真正消失。
一名委托人的母親,喜歡玩拼圖,設計師就特意為她做了一張大長桌子。抽屜里的許多木框用來擺放拼圖碎片,桌面的木板還能滑動,方便拼圖。
另外,設計師知道這位老奶奶和其過世的丈夫,此前賣牛為生,就特意把一張他們與牛的合影,做成了拼圖裝在相框里。一家人看到后,再次淚崩。
好的設計師,都應該是尊重用戶、理解用戶的人性大師。
追求藝術,不是爛設計的借口
看完《全能住宅改造王》,再說回這期的《夢想改造家》,能強烈感受到一種反差。
在一片罵聲中,刀哥也聽到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有人撰文為設計師陶磊發聲,表示這是一場被惡意操縱的輿論暴力。他認為:為什么非要拱券、柱式加花邊,設計師難道不能引導和矯正老爺爺的觀念嗎?
作者還提到,從言辭中就能看出陶磊是個十分專業的建筑師,屢屢嘗試解釋建筑學中的“建構”概念。
在刀哥看來,陶磊的確很專業,但是在這次改造里,他只是藝術專業,而不是設計專業。
藝術是為自己,設計是為他人。
藝術和設計當然可以相融合,但是在什么場合融合,如何融合,哪部分占比大,不能只有一己之見。
《夢想改造家》曾請過一位參加過《全能住宅改造王》的設計師本間貴史,他參加的節目備受好評。
上文里為搞笑藝人的父母改造房子的設計師,就是他。
在《夢想改造家》里,本間貴史有一個漸凍癥患者的委托人,他主動要求照顧委托人一天,還親自請教醫生,學會了復建訓練后再教給委托人。
在另一期節目里,7口人同住43平米的家,本間貴史認真研究了房屋的平面圖,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每處細節都要精確數據。
改造時,他還會給每一個工人的帽子上都標明血型,工人發生意外時有輸血的需求。
改造完后,本間貴史給了委托人厚厚的一本書:“我平時在日本,如果您對家里的使用方法有不明白,這里總結了一本使用說明書和保修書。”
幾期節目讓他在中國名聲大噪,有人問他靈感從何而來,他的回答很簡單:“認真對待每一個項目,自然不缺靈感。還要時常記得,設計是為了人而做的,這一點很重要!”
反觀這次《夢想改造家》的改造,毫無疑問是個反面案例。
老人提出要小二層,設計師說我覺得沒必要。老人要洋房,設計師給了他紅磚土坯房。
總之,“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
在《夢想改造家》,這樣的事情不是孤例。
在《全能住宅改造王》,再小的日本住宅,設計師都盡量為每個人設計出私人空間。然而,《夢想改造家》里有一名設計師,卻把委托人的3室2廳的房子爆改成1室1廳,表示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間能夠無障礙交流......
還有期節目,改造前節目聲情并茂地給觀眾介紹了委托人父母庭院里的一棵樹,這棵樹陪伴了老夫妻20多年,是他們愛情的象征。
沒想到,一個姓廖的設計師,第一件事就是把樹給砍了,改造時還對建筑隊隊長頤指氣使,外行指導內行。
更離譜的是,還未改造完,這個設計師就中途跑路,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其他設計師。
后續接手的設計師,把被砍的樹做成了小物件
好的設計師是相似的,不好的設計師看似各有各的不靠譜,其實歸根結底,都是閉目塞聽,聽不懂人話。
最終只能感動自己,讓委托人在一旁尷尬陪笑。
就算是紅磚房的藝術成分太高,一般人欣賞不來,但這也絕不是什么曲高和寡的問題。
不尊重用戶需求,只能嘩眾取寵。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祥燎
高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