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街,四通道也。”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最著名的分析字形和定義字源的《說文解字》一書中,我們的祖先是這樣來定義“街”的。假如你“穿越”回到古代,你看到的“街”既指兩邊有房屋的、比較寬闊的道路,又指狹窄的小巷子,有時候還指熙熙攘攘的市集;而
(一)
“街,四通道也。”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最著名的分析字形和定義字源的《說文解字》一書中,我們的祖先是這樣來定義“街”的。
假如你“穿越”回到古代,你看到的“街”既指兩邊有房屋的、比較寬闊的道路,又指狹窄的小巷子,有時候還指熙熙攘攘的市集;而且只要你看到了“街”,不管身處西京長安,或是東京汴梁,大概都不會迷失方向。因為,只要知道“東西為街,南北為路”,一般都不會“找不著北”。
當然,現代人就不拘一格了。如今,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圈中有太多的街。前些年最多的,一定是指代地名或代表功能的“XX街”,例如:商業街、步行街、女人街、美食街、美容街、服裝街、好吃街、數碼街……。這些年最多的,一定是那些五花八門的各類“街”,例如:豪街、雅街、花街、老街、熙街、耍街……聽得人如墜霧里,看得人眼花繚亂。
甚至,據說在每一座城市,在那些年一起讀過的每一所大學校園旁邊,都有一條融低價美食、電玩臺球等娛樂為一體的“墮落街”:那里雖終日霧氣氤氳,卻總被許多人記憶猶新。
“街”者,仿佛總是這樣俯拾即是、氣象萬千。
(二)
但是,洋人街卻不是那樣的千人一面,它是這般的特立獨行。
洋人街,顧名思義就是有“洋人”的街,或是“洋人”比較多的街了。按照這樣的邏輯,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溫哥華、倫敦、巴黎、奧克蘭、開普敦等國外城市華人聚居區“唐人街”的反義詞。因為中國當前“名號”最響的四個洋人街中,一個在廣西陽朔,一個在云南大理,一個在廣東佛山,一個在重慶南岸,他們的得名,基本上都離不開這樣的因緣際會。
當然,我們要說的是位于重慶南岸的洋人街——重慶美心洋人街。在本書中,我們就叫稱它洋人街。它不僅是本書的特指,更超越了一般意義的特指。因為本書中的這個洋人街,已經超越了古代的、現代的——那些我們陌生的、熟悉的街。
有人說,洋人街真是一個奇跡。
奇跡在于:這里幾年前還是長江邊一片荒蕪、無人問津的“不毛之地”,短短五六年時間卻一躍成為炙手可熱、寸土寸金的“黃金地帶”。
這里現如今也不過數百畝,在超大城市重慶也只能算得上“方寸之地”。但是,這里每天卻吸引著眾多人紛至沓來;尤其是在“五一”、“十一”這樣的節假日,人流數量通常會飆升至幾萬、十萬乃至更多。
這里每天既吸引著重慶主城乃至周邊的老大爺、老太太杵著拐棍、坐著輪椅遠道而來,也吸引著戴著墨鏡、衣著光鮮的紅男綠女蜂擁而至。
這里既“晃蕩”著囊中羞澀、追求價廉物美的“屌絲”,又不乏提著CHANEL、PRADA、開著豪車“有錢任性”的“高富帥”和“白富美”。
這里既可以被眾多的媒體“捧上了天”,又會在同一張報紙的不同時期被輿論“批斗”得“體無完膚”。
這里既有東方的,也有西洋的。這里既有民族的,也有世界的。這里既有俗的,也有雅的。這里既有溫和的,也有奔放的。這里既有快樂的,也有驚恐的……
為什么會這樣?
洋人街是什么?洋人街有什么?是什么成就了洋人街?為什么是洋人街?
(三)
洋人街是一個高人氣旅游、休閑景區。
洋人街位于重慶長江之濱,其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加上后期打造的“萬國風情”糅合在一起,成為吸引游人休閑娛樂的一大特點。
重慶旅游行業有這樣一種說法:多年以來,重慶主城一日游,除開享譽全國的“兩江夜景游”外,白天的游覽路線一直沿襲著“紅—渣—白”或是“渣—白—磁”這樣的傳統。前一條線路中,紅(紅巖村)渣(渣滓洞)和白(白公館)都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景區。后一條線路中,磁(磁器口)是遠近聞名的千年古鎮。
洋人街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慣例。近年來,洋人街半日游、一日游已經成為了重慶主城眾多旅行社招攬游客的又一“招牌線路”。洋人街開街以來,游客總接待量已超1億人次!用一位外地游客博客上的話來說:“如果說重慶‘非去不可’的話,那么洋人街一定是到了重慶之后‘不可不去’之處。”
洋人街是一種有效的文化創意。
大凡去過洋人街的人,尤其是第一次去洋人街的人都有這樣的強烈感受: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從建筑風格到游樂項目,從特色標語到體驗活動,從街邊卡拉OK到免費午餐,從世界上“最大”的廁所到世界上“最糾結”的紅綠燈……走進洋人街,你仿佛走進了一個創意的世界。這就是洋人街的一大“獨門秘笈”——創意!
我們認為,作為重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之一,洋人街的文化創意是其“奇跡般崛起”的重要原因。按照傳統意義上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歌舞娛樂、動漫、游戲、文化會展、文化旅游、創意設計、數字文化、網絡文化、藝術品等都屬于文化創意產業。九年多來,洋人街祭出的“一招一式”,幾乎都是打的這些套路。
洋人街是一盤下活的商業棋。
有人說,如果要問洋人街的“姓氏”,洋人街應該姓“公”;如果是復姓,那么洋人街應該姓“公共”。這不是一個玩笑,也不是一種調侃。洋人街雖然是一個景區,但卻是一座不收門票的景區。洋人街有很多的公益設施、公益活動、公益舉措,例如:洋人街拆除商家經營門檻,對入場經營戶實行3年免租金、免費午餐、免清潔費等等。即便是收費的項目,也是平價、親民的。例如:3元錢的酸辣粉、1元錢的饅頭、低價的游樂服務項目等。普通百姓在這里只需要花費較少的錢,就能享受到超值的回報。
那么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個商業項目,洋人街有利可圖否?回答是肯定的,如今的洋人街不僅是廣大商家的“聚寶盆”,更為其業主方美心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商業效益。打造洋人街,美心公司不是在做“折本的生意”!做防盜門起家的美心公司在這里完成了另外一種商業模式的成功轉型。
洋人街是一道努力尋找最佳答案的爭議題。
回顧洋人街這些年的發展歷程,爭議也一直隨行。甚至有戀愛中的青年男女在微博上如此調侃:如果你愛他(她),就帶他(她)去洋人街吧。如果你恨他(她),也帶他(她)去洋人街吧!這些年,圍繞洋人街的爭議還不是如戀人般“頭天吵架第二天忘”,有時候更是疾風暴雨、火山噴發般的情形。特別是對于洋人街俗與雅的“度”的爭辯,更使得洋人街在這個注意力經濟時代被高度聚焦。
當然,有爭議不一定是壞事。而且,沒有爭議一定也不是洋人街。
(四)
前面已經說到,洋人街有很多的特色標語。這些標語遍布洋人街的每一個醒目位置。例如“當別人不給你笑臉的時候,你就微笑著去照鏡子吧”,“一口雖吃不成胖子,可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凡是真的東西,都經得住火的考驗;一切假的東西,我們甘愿與他們一刀兩斷”等等。
其中有一條不太醒目的標語,上書:“洋人街所提供的,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能填滿每個人的欲望。”在這個人人都有訴求的時代,我們不妨走進洋人街,以洋人街為樣本,看看我們對文化、對創意、對旅游、對休閑的訴求,看看我們對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需要。
不一定能滿足,也絕對不能填滿。
丁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