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梵高的畫作《有圍欄的麥田和犁田的人》在拍賣會上被拍出81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9億),創(chuàng)下梵高作品第二高價的紀錄。《有圍欄的麥田和犁田的人》是梵高在1889年8月至9月所畫的一幅習作。畫中描繪的是法國南部圣保羅療養(yǎng)院梵高所住房間窗戶外
梵高的畫作《有圍欄的麥田和犁田的人》在拍賣會上被拍出81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9億),創(chuàng)下梵高作品第二高價的紀錄。
《有圍欄的麥田和犁田的人》是梵高在1889年8月至9月所畫的一幅習作。
畫中描繪的是法國南部圣保羅療養(yǎng)院梵高所住房間窗戶外的景色,梵高于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居住在那里。
梵高作品的最高拍賣價紀錄是在1990年,以8250萬美元售出的《加謝醫(yī)生的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
梵高筆下的田野,農(nóng)夫,花草,金色麥浪,都有一種驚人的詩意,藝術地吞沒了一切熱情。
△ 《 紅色的葡萄園 》1888,75cmX93cm,凡高,藏于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
這是梵高生前唯一賣出的一幅畫,1888年11月,賣了400法郎(相當于今天1000-1050美元)。
普照的陽光,火一般的光線的擴散,血紅色的葡萄園,熱情和緊張的色調(diào)的熾熱。梵高希望在他作品中為我們畫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發(fā)狂的熱氣騰騰。色彩中的喧鬧暗示了無節(jié)制的狂歡,葡萄園被看作是異常的促進者和主要的源泉。
△ 《 麥田 》
△《落日下的深秋》
《豐收的季節(jié)》
△ 麥田云雀 1887年
△ 《 午歇 》及局部
△ 《 日落時的柳樹 》1888
△ 《 阿爾勒的女人 》
△ 《 麥田和樹 》
△ 《 奧維爾的房子》
△ 《 烏鴉群飛的麥田 》1890,梵高,藏于梵高博物館
梵高的偉大在于,相隔百年的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傳遞過來的美。內(nèi)心驕傲、熱情,像阿爾勒的向日葵。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你可是那個懂梵高的人么?
梵 高 筆 下 的 秋 天
象征秋天的金色
常見于梵高的作品中
譽稱 “ 梵高金 ”
梵 高作為世界上最有名的畫家他是先驅(qū)式的畫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間創(chuàng)作了超過 2000 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
《柏樹》 荷蘭 梵高 油畫
《柏樹》 梵高 素描稿不懂他的人總問梵高的畫好在何處?而懂他的人,看見他無奈的人生,除了孤獨還是孤獨
梵高的畫究竟好在哪?
《有絲柏的道路》梵高 油畫 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館藏 1890 1 · 獨特的畫風 ·早期的梵高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chuàng)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后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chuàng)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
《星夜》 荷蘭 梵高 1890年6月 油畫 73.7厘米X92.1厘米 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
《星夜》 作為表現(xiàn)性的后印象主義畫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有很強的筆觸。油畫中的主色調(diào)藍色代表不開心、陰沉的感覺。很粗的筆觸代表憂愁。畫中景象是一個望出窗外的景象。畫中的樹是柏樹,但畫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并伴隨眾多星點,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xiàn)。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線條繪畫,表現(xiàn)出一種寧靜;但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卻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在這種高度夸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xiàn)出了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梵高生前非常欣賞日本浮世繪《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沖浪里》,而《星夜》(《星空》、又名《星光燦爛的夜空》)中天空的渦狀星云畫風被認為參考并融入了《神奈川沖浪里》的元素。
《夜晚露天咖啡座》摯愛深夜的梵高在阿爾勒時期曾有兩件作品描繪星空,本幅和《夜晚露天咖啡座》。這兩件作品中,閃爍于碧藍色夜空中的星星,格外奪人眼目。
在圣-雷米的初期(1889年6月)所畫的這幅"星光燦爛的夜空"是梵高深埋在靈魂深處的世界感受。每一顆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個漩渦,星云與棱線宛如一條巨龍不停地蠕動著。暗綠褐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 山腰上,細長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轉(zhuǎn)動、煩悶、動搖,在夜空中放射著艷麗的色彩……這種回旋式的運動圓形,有如遠古時代的土器形體或者裝飾在土器表面的螺旋花紋。
在德拉克洛瓦或巴洛克的藝術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回旋的曲線和旋轉(zhuǎn)的運動,但其真正的源頭,恐怕還是來源于人類的潛意識之中,促成梵高產(chǎn)生這種原始意識的,一是得自于農(nóng)民以勞動征服大地所帶給他的共鳴,再者是他對德拉克洛瓦的佩服,三者是對于日本浮世繪畫家北齋和廣重的構(gòu)圖主題的把握。 在西歐傳統(tǒng)繪畫的遠近法中,畫家常常從觀眾席來觀察舞臺,觀察風景與人物。
但是對梵高來說,在他病情尚未發(fā)作之前,已感到被另外一個世界監(jiān)視著。他察覺到受苦惱、受煩悶的,不只是他本身或者如向日葵那樣的對象,而是能夠把一切萬物都包括進去的廣大范疇。這幅油畫是他所畫的為數(shù)不多的,不靠直接觀察對象,而用虛構(gòu)的形與色,憑想像創(chuàng)造某種氣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星光燦爛的夜空》這幅畫,畫著一些入睡的小屋,絲柏從下面伸向深藍色的天空;一些黃色的星與閃光的橘黃色的月亮形成旋渦,天空變得活躍起來。這是體現(xiàn)內(nèi)心的、最緊張的幻想,是發(fā)泄無法抑制的強烈感情的創(chuàng)造性嘗試,而不是對周圍大自然平心靜氣研究的結(jié)果。
阿爾勒大道開花的栗子樹在19世紀以前油畫注重寫實無論形狀、光鮮、色彩和構(gòu)圖都更加強調(diào)精準的技術此后在莫奈為代表的印象派強調(diào)光影對色彩的變化然而依舊是對現(xiàn)實的客觀反映而梵高講心境畫入作品將主觀的情感融入到畫中如果說此前的畫家是在眼睛觀察用 手 去 描 繪可以說,梵高是在用心在作畫
《夜間室內(nèi)咖啡座》這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他于1888年9月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所繪,目前收藏在荷蘭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館內(nèi)。 2 · 色彩的天才 ·是在他生前最后兩年創(chuàng)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終于37歲那年自殺
《阿爾勒吊橋》當年梵高住在阿爾勒這個小鎮(zhèn)上,畫了這個吊橋來表達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春天的一個傍晚,幾個洗衣婦在河邊洗衣服,身旁是綠色的, 黃色的小草,鏡子般的水被洗衣婦攪起一道道波紋,阿爾勒的吊橋在洗衣婦的旁邊,在橋的磚上有不下三種色彩,橋是由鐵索吊起來的,馬車正從橋上走過,馬的前 蹄還在動,這就是“阿爾勒吊橋”的景色。梵高的天才表現(xiàn)他的色彩中也許看似只是簡單的筆觸細看卻是精準的控制力色彩的把握和表現(xiàn)力都是準確而鮮活地在他每一筆中,都有準確而完整的色彩變化和走向
這幅《鳶尾花》(Irises)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進入位于法國圣·雷米的一間精神病院,后所畫的,目前收藏在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內(nèi)。畫面被一片藍色占去了大半,淺如海 藍,深似墨團——難以揣度的愁楚與痛苦的凝結(jié)。連花葉也綠中偏藍,緣情隨性的。那憂郁的藍色屬于他,伴著生命而來。構(gòu)圖上,鳶尾花的整體造型 “內(nèi)傾”,與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應。野菊的赭紅,與土壤色系相諧。赭紅與藍——一種躁動的情緒總在對話憂郁的述說。二者相接處,有一白色的鳶尾花,朵大, 莖長,花蕊正對前方,成為畫面的亮點。只是在一片一簇中顯得突兀——特立獨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動和憂郁而前方?jīng)]有路。這便是1889年5月間的梵高, 他將心魂留在了畫上。 3 · 生命的熱愛 ·梵高的畫是動態(tài)的每一幅畫里都有他的情緒梵高的熱情如太陽他的畫中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如眾所周知的《向日葵》中你從畫作上就能感受出情感的濃烈對藝術的熱愛與執(zhí)著滲透著對藝術的熱愛與執(zhí)著
《花瓶里十五朵向日葵》梵高的《向日葵》像他自己的符咒。他有時候把自己的名字“Vincent”簽在陶罐上,藍色的簽名,在整個黃色的明亮中很顯眼。梵高的形式風格非常自信,陶罐或桌面都是幾筆簡單的墨線,準確,沒有猶疑,在傳統(tǒng)西方學院技法中沒有人使用過的形式,他大膽而自由地畫出他的心中之花。這樣燦爛的花,這樣的明亮、熱情,用全部生命來燃燒的花,梵高指名是要送給高更的。他希望把這些向日葵掛在高更的房中,他為高更準備了最好的房間,他一再跟朋友描寫他如何為高更布置一個優(yōu)雅的住處,他把自己畫的向日葵掛在墻上,等待高更到來。
《三朵向日葵》荷蘭 梵高
也許你還不能真正的讀懂梵高。他的畫作可以讓人感受藝術的魅力,他的作品可以點亮原本灰突突的生活。
梵高就是那個為你生活帶來一抹亮色的人,他提醒人們努力生活,熱愛生命。畢竟人只有活著,才能享受這種美好。
△ 《 自畫像 》1889,凡高
文森特 · 梵高(1853.03.30 - 1890.07.29,白羊座),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是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qū),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xiàn)主義。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兩年創(chuàng)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終于37歲自殺。
1861年梵高畫了人生第一幅素描《貓》,但在母親的夸獎中順手撕毀了。
27歲的梵高才開始他真正的畫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間,卻創(chuàng)作了超過2000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梵高是個熱愛自然并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也不畫想象中的美麗幻象。梵高的畫風在法國阿爾勒的那段時間,發(fā)展已臻成熟。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chuàng)作,色調(diào)比較低沉。直到他看到了日本浮世繪以及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chuàng)造了他獨特的個人風格。畫面變得響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
正如一位英國評論家所說:“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
△ 《 麥田與收割者 》局部
△ 《 麥田與收割者 》1889,凡高,荷蘭,藏于阿姆斯特丹國立梵高博物館
這是梵高非常有意境的作品,是在法國的一個精神病療養(yǎng)院里創(chuàng)作的。太陽像個大的咸蛋黃,天空有點發(fā)綠,山丘卻是藍色的,從低到高,拉成一條斜線,稀疏地坐落著幾個簡陋的房子,大面積金黃的麥田,麥浪隨風翻滾著,好個豐收的秋天,可只有一個人揮舞著鐮刀在收割。
這幅畫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畫法,筆觸非常簡單,直線、點、圓圈,那收割者甚至有點丑陋,可是色彩卻如此濃烈,金色的麥浪好漂亮,藍色的山丘綿延著,太陽在最上端跟麥田呼應著,一種凄楚的美。
梵高的一生充斥世俗意義上的 “ 失敗 ”,名利皆空,愛情悲慘,饑苦交加,備受冷雨與摧殘。可盡管如此,在生命將要終結(jié)前的歲月里,依然與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為人間換來了藝術的崇高與輝煌——馮驥才
梵高是他時代中最熱情和最抒情的畫家。對他來說,認為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 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 ” 。——亨利 · 福西隆
(《 凡高論 》1987年)
馬書一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