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邵力子前言邵力子曾是蔣介石的第一位頗具聲望的秘書,還曾兩次出使蘇聯。蔣介石對邵力子的才能也十分欣賞,并委以重任。邵力子一生明智,關鍵時刻,決然脫離蔣介石,奔赴了人民的懷抱,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中嶄新的一頁。蔣介石拉邵力子到黃埔軍校任職邵力子(1
邵力子
前言
邵力子曾是蔣介石的第一位頗具聲望的秘書,還曾兩次出使蘇聯。蔣介石對邵力子的才能也十分欣賞,并委以重任。
邵力子一生明智,關鍵時刻,決然脫離蔣介石,奔赴了人民的懷抱,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中嶄新的一頁。
蔣介石拉邵力子到黃埔軍校任職
邵力子(1882年—1967年),字仲輝,原名聞泰,又名夙壽,浙江紹興人。1903年到杭州應試,中舉人。1905年到上海,進入震旦公學求學,第三年到日本學習新聞學。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并追隨孫中山,創辦報紙進行反清宣傳。
蔣介石與邵力子同為浙江老鄉。邵力子1910年回上海辦報時,蔣介石亦于次年回上海參加辛亥革命。
1916年邵力子在上海創辦《覺悟》副刊時,蔣介石于次年開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搞生意。1923年蔣介石離開上海赴廣州時,邵力子在上海已很有名氣。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鄉土觀念特別強。一般來說,要是鄉里有一個名氣大的人,首先在同鄉里就會傳開。1923年前后,蔣介石知道邵力子其人,邵力子也知道蔣介石其人。只不過蔣介石此時正處于“闖蕩江湖”的時候,對文人墨客用得少,彼此之間很少來往而已。
1924年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以后,在國共兩黨合作下,黃埔軍校越辦越紅火。事業上的壯大,讓蔣介石開始體會到文人的重要,于是便拉邵力子來廣州支持自己的事業。
1925年春,蔣介石邀邵力子來廣州黃埔軍校輔助自己。邵力子正處被逐之際,索性離開上海前往黃埔軍校任職。
1925年5月,邵力子進入黃埔軍校后,積極地從文字和行政工作兩方面全力協助蔣介石。從黃埔軍校到北伐戰爭和蔣馮閻中原大戰,邵力子始終是蔣介石的一支筆和得力助手。在這個期間,蔣介石的大部分文稿都出自邵力子之手。
有了邵力子,蔣介石的“水平”突然提高了一大截。1925年7月26日,蔣介石在廣州召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就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作了精彩的講演。這次精彩的演說,贏得了聽眾熱烈的掌聲。
9月,蔣介石在黃埔特別黨部第三屆執行委員會選舉大會上發表了精彩的演說,又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結果,這些消息很快在廣州的領導層傳開。一次,蘇聯顧問鮑羅廷當著幾個國民黨領導人的面,表示了對蔣介石的好感,說:“蔣校長最近看了很多書,幾次演講精彩得很哩!”
蔣介石笑了,他感到自己使用邵力子這一步棋走對了,初步體會到了秘書的用處。
這以后,邵力子的地位也逐步提高。10月,黃埔學生軍第二次東征時,因周恩來任第一軍政治部主任隨軍東征,邵力子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留校負責工作。
北伐開始后,蔣介石以總司令的名義,向全國發表了邵力子為他起草的通電、宣言:《告將士書》、《告士兵書》、《告廣東人民書》、《告海外僑胞書》,闡明了北伐的意義,并“謹告國人中正今茲就職”總司令。
蔣介石委派邵力子為赴蘇使者
1926年8月,蔣介石派邵力子代表國民黨去莫斯科參加第三國際第七次執委會。
蔣介石要邵力子向斯大林轉達他的希望,就是要第三國際直接領導中國國民黨,不要通過中國共產黨。這時邵力子才覺得蔣介石的想法不對,他忍不住說:“共產黨是第三國際的直接組成分子啊!”
“我不管這些,我只要你按我的意思辦!”蔣介石大聲說道。
邵力子聽后不再說話,退出了蔣介石的臥室。
邵力子同中共派出的代表譚平山結伴同行。路過上海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瞿秋白等開會歡迎他,肯定邵力子為黨工作六年的成就,但提出邵力子去莫斯科還是純粹代表國民黨為好,便歡送他退出共產黨。
邵力子接受了組織的決定,宣稱自己退岀了中國共產黨。
邵力子9月到達莫斯科,以國民黨“友好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第三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繼譚平山代表中國共產黨致祝詞后,代表中國國民黨向大會致了祝詞。不久后的一天下午,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邵力子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見。
邵力子在參加第三國際大會后暫留蘇聯,除有時去參觀某些建設外,時常到莫斯科專為中國培養革命人才的中山大學去旁聽,并學習一點俄文。
邵力子從蘇聯回國后,面對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的局勢,心中很茫然。他不明白形勢為什么發展得這么快,他更不知道國共兩黨的合作怎么會搞到這么糟的地步。他很同情共產黨,因為他曾經是一位中共黨員。他不理解蔣介石,但又與蔣介石很有感情上的聯系。
邵力子到南京以后,蔣介石知其過去與共產黨有些瓜葛,故對“反共清黨”雙方都避而不談。蔣介石也不問邵力子的任務完成得如何,只讓他仍當他的秘書長。這時邵力子也展翅難飛,只好對蔣介石說:“我不能再當秘書長,不離開你就是了。但希望停止殺戮青年,并不要叫我寫關于反共的文字。”
邵力子匡扶蔣介石北伐和新軍閥混戰
1928年1月4日,蔣介石再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2月4日,蔣介石又兼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重新掌握了國民黨的黨權和軍權。很快,邵力子被蔣介石任命為中央政治會議委員、總司令部秘書長。這以后,邵力子和陳布雷、周佛海等人一起為蔣介石起草文稿。
蔣介石上臺后,決定舉行第二次北伐,以統一中國。
3月31日,蔣介石率部北渡長江,邵力子與之同行。
船到江北以后,蔣介石囑邵力子以中正名義致函后方將士,以鼓舞人心。邵力子在函中寫道:“中正受黨國重托,統率國民革命軍,繼續總理遺教,完成北伐大業;我第一、二、三各集團軍刻已整軍前方,待命進攻,中國統一之期已近,國民革命成功不遠。”
同一時期,蔣介石還囑邵力子組織撰寫發表了《告友邦人士書》、《渡江北伐通告北方同胞》、《渡江北伐告北方將士文》、《渡江北伐告全國民眾文》、《渡江北伐誓師通電》等檄文電稿。
邵力子給蔣介石寫的電稿確實不錯,可實際上,5月份二次北伐發生了濟南慘案,蔣介石力主對日本妥協退讓,表現了一副軟骨頭。
第二次北伐結束后,蔣介石著手擴大自己的勢力,逐步削弱異己勢力。此時邵力子認為蔣介石是對的。他認為中國統一以后,再不能軍閥林立,應當統一于中央政權之下,各地應按計劃實行裁軍。故此時,邵力子大力幫助蔣介石籌組《整理軍事案》、《國軍編遣委員會開會宣言》、《陸軍編制原則》、《國民編遣委員會安置編余官兵實施辦法》、《國民編遣委員會編余官兵分遣辦法》等一系列整軍文獻。
1928年至1930年,是邵力子跟隨蔣介石心情最好的時期,也是邵力子跟隨蔣介石的頂峰時期。
蔣介石編遣會議還未完全落下帷幕,國民黨新軍閥混戰迭起。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當時,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與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團軍力量不相上下,兩者交鋒,雙方都竭力爭取西北軍馮玉祥的支持。
蔣介石派邵力子來陜西華陰勸說馮玉祥支持他。邵力子即刻從南京起程,抵華陰馮玉祥軍營時,馮玉祥盛情予以款待。
馮玉祥在一陣寒暄后,開聲便直問邵力子此行的目的。不過在一聽蔣介石的編遣方案,就氣不打一處來,臉馬上沉下來。
馮玉祥眼珠一轉,想弄清蔣介石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于是轉笑臉試探著問邵力子:“我盟弟蔣介石讓邵先生來,可否向邵先生說過,如我岀兵助他,他給我什么好處?”
邵力子當即回答,如將軍出兵,蔣公將推將軍出任行政院院長,孫良誠回山東任省主席,青島特別市歸西北軍接收。同時,蔣先生還讓馮將軍在湖北、安徽兩省任選一省為西北軍的地盤。
馮玉祥聽后,心里哼了一聲:說得比唱得還好聽!但臉上佯裝笑臉,迅即回答道:“我盟弟介石求我,就是什么也不給,我也會岀兵助他。不知介石有何具體要求?”
“蔣先生要求馮將軍通電聲討桂系,出兵湖北。”
“好!請你回去轉告介石,說我馮玉祥馬上準備出兵!”
“那我明天就告辭了。”邵力子誠懇地說。
“要不是軍務緊急,我一定陪邵先生在西北多住幾天。你回去后告訴蔣介石,讓他放心吧,我馬上準備部隊。”
當晚,馮玉祥熱情招待了邵力子一番,第二天邵力子就回南京去了。馮玉祥送出很遠,暗笑著回來了。
馮玉祥剛回來,侍衛說,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將軍的代表溫喬生到了。
馮玉祥接待了溫喬生,并毫不猶豫地表白:“蔣介石,我們共同的政敵,我一定響應李、白兩將軍的號召,李、白攻勢起來后,兩周后我一定出兵。”
溫喬生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馮玉祥運用兩面手法對付蔣、桂,自己則想從中漁利。
3月21日,蔣介石發表了邵力子等人寫的《宣告湘事真相》,指責李宗仁“此次武漢政治分會,竟于此編遣會議之后,未及數旬,擅自調動軍隊,擾亂湘贛,又復擅自任免湖南省政府主席及全部委員,這種地方即有違背中央、破壞統一、阻撓民眾利益之舉動。中央為保障統一計,為完成革命促進民眾利益計,實不能不加以制裁。”
3月25日,蔣介石下令討桂。27日,蔣介石發出了邵力子幾人寫的《討逆昭告將士文》。
桂系軍隊聽到蔣介石的檄文,立時精神垮下去了三分之一。蔣介石仗著中央的旗號,再加上邵力子的檄文,楊永泰的謀略,中央軍的威力,很快就把桂系打敗了。此間,邵力子還奉命為蔣介石組織撰寫了眾多的小型檄文電稿。
桂系失敗后,1929年,馮玉祥的西北軍單獨反蔣。邵力子奉命撰寫了不少公文電稿。10月28日發表了《討馮誓師詞》。
不久,蔣介石再次獲得了勝利。此時邵力子心情十分愉快,為文十分流暢,覺得蔣介石這次一定能成功。
到1930年5月,蔣介石和閻錫山、馮玉祥的中原大戰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新軍閥大混戰。蔣介石和他的謀士們為了在政治策略上壓倒閻、馮,爭取人心,發表了大量的文告。邵力子、周佛海作為蔣介石的主要文字秘書,真是忙得不可開交。
從春到秋,蔣介石終于打敗了馮玉祥和閻錫山。邵力子回到南京后,終于松了一口氣。
邵力子辭去蔣介石秘書,出任甘陜地方官
1931年春,邵力子開始考慮辭去蔣介石總司令部秘書長的職務。跟著蔣介石作了幾年秘書長,他覺得自己在很多地方與蔣越來越不合拍了。
蔣介石用人的條件很可笑,一是黃埔軍校的學生或教官,一是浙江同鄉,除此以外再有才能的人他也不會重用。邵力子對此看不慣,他曾一再向蔣介石提出要“開誠布公,用天下之人,辦天下大事。不必自分地域,示人不廣。”可蔣介石卻罵他“太老實了,所以容易上人家的當。”
蔣介石加緊“剿共”,邵力子也很反感。他提出意見,也遭到蔣介石的訓斥。
到了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犯東北時,邵力子主張積極抗日。“九一八”事變后,他公開發表談話,認為國民黨中央應引咎自責,自我檢討,主張不能再打內戰,必須準備對日作戰,但卻又被蔣介石罵了一通。
邵力子幾次向蔣介石提出辭職,蔣介石感覺邵力子雖然對自己很忠心,但又太好提意見了,太老實了,他覺得還是陳布雷、楊永泰讓人高興。于是就對邵力子說:“力子先生幫了我幾年,現在你年紀也大了,有機會我推薦你去做地方官。”
邵力子就暫時離開了蔣介石,到上海就任了中國公學、復旦實驗學校校長的職務。
1931年12月,蔣介石第二次下臺前,任命邵力子為甘肅省政府主席。當時甘肅情況混亂,邵力子起初拒不赴任,沒有服從蔣介石的指示。這以后蔣介石“下野”,國民黨內派別斗爭日益激烈,行政院長孫科面臨財政和外交的危機,自顧不暇,焦頭爛額,也沒人來催邵力子。
不久,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國民黨內是一片混亂。到了3月,國民黨在洛陽召開四屆二中全會,蔣介石復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總長。蔣介石上臺后就催邵力子上任。1932年4月,邵力子終于赴蘭州任甘肅省政府主席。次年4月,邵力子調任陜西省政府主席。
在邵力子治陜的第三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這里成為國共斗爭的主要戰場。1936年爆發了“西安事變”。
這時,紅軍三大主力部隊已會合于陜、甘、寧邊區,人數只有三萬人,蔣介石認為這是消滅紅軍的極好機會,于是他決定集中兵力,親赴西安,督“剿”紅軍。
12月4日下午4時,蔣介石的專車到達臨潼,邵力子和楊虎城等人在月臺迎接,看到張學良于列車剛停時就從蔣介石的車廂走下,面紅耳赤,一面走一面對楊、邵等人說:“我正被委員長罵得不得了,你們快上去。”
楊虎城、邵力子上車去見蔣。他們一行到達華清池后,邵力子尋找機會,對蔣介石婉言說明張學良的處境困難,內心痛苦,請他不要對其督責過嚴,使他不能忍受。蔣介石沒好氣地說:“依你的說法,共軍不‘剿’了嗎?你為何不說服漢卿,反幫他說話?”邵力子不敢再多講。
1937年1月,張學良被蔣介石帶到奉化溪口,蔣介石又召邵力子去陪伴張學良讀書。2月,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召開,接受了國共合作抗日的政策。蔣介石通過會議任命邵力子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邵力子從此結束了自己作為地方大員的歷史。
蔣介石指定邵力子為駐蘇大使
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節節敗退。1939年由武漢退至重慶,蔣介石雖被迫繼續抗戰,使頑固派的陰謀一時不能得逞,但敵機時常襲擊重慶,狂轟濫炸,國民黨軍隊無法抵御,人心極度不安。那時美國還在不斷賣廢鐵給日本,只有蘇聯積極支持中國抗日。除支援機槍大炮以外,飛機及空軍人員也來了不少。但不久,援助忽然停止。
原來時任國民黨駐蘇聯大使的楊杰在蘇聯時,斯大林一直不予接見,關系搞得很僵。因而蔣介石等人以為,要想得到蘇聯的繼續援助,就必須改進中蘇邦交,必須改派大使,而人選必須是愿與蘇聯友好的人。
于右任、馮玉祥、陳布雷、張季鸞等人就建議蔣介石換邵力子去任駐蘇大使,目的是想法爭取蘇聯援助。
1940年初,邵力子被指定為駐蘇聯大使。5月底,邵力子偕夫人等離開重慶走蘭州、九泉去蘇聯。6月7日到達莫斯科,向最高蘇維埃主席加里寧呈遞國書。
邵力子代表蔣介石參加第三國際第七次執委會時見過斯大林,蘇聯方面對邵力子也比較了解,知道他是對蘇友好人士,曾任中蘇文化協會的副會長,所以比較熱情。
邵力子一到莫斯科,馬上忙于爭取蘇聯援助的工作,當時急需的是飛機。6月9日會見蘇外長莫洛托夫時,邵力子就提出了這個問題,莫洛托夫說研究后答復。后蘇聯答復可以提供飛機,但提出要付現款。經過電報往返,蔣介石同意付現款。
不久蘇聯駐重慶總顧問通知蔣介石,蘇聯在飛機以外軍械方面的援助,也正在準備中。中蘇關系逐漸好轉。
當時蔣介石最關心的是蘇聯和日本會不會締結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援華政策會不會改變。邵力子為探聽這些消息隨時奔走,找蘇方有關人士,訪英、美駐蘇大使。這個階段,邵力子的活動重點,在于阻止蘇聯對日妥協。
9月,德、意、日三國簽訂同盟協定。邵力子看清了其實質就是針對蘇聯,這是中國爭取蘇聯合作對敵的好機會,馬上給蔣介石打電報建議說:“我與英、美,似應乘此時機,各自或共同增進對蘇關系。”這個建議,蔣介石很快接受了。他讓大使館轉了“致斯大林先生電”,表示德、意、日同盟對中蘇關系重大,中蘇應一致對敵。
10月16日,斯大林也復電給蔣介石,表示相信中國抗戰與人民武裝相結合必可勝利,以此意暗示蔣介石必須與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真誠聯合抗戰,對蔣介石當時在后方搞的種種反共活動,諫勸的意思也很清楚。邵力子當時認為,蔣介石應當有所覺悟,而蘇聯亦必開始援助中國。
經過邵力子的不懈努力,到12月中旬時,裝載蘇聯援助中國物資的蘇載重汽車300輛(連同汽油、配件)到達哈密,裝有飛機、大炮和輕重機槍等,回程運中國應交的錫、鎢、羊毛、山羊皮等。當蘇援通過新疆源源來華時,蔣介石卻發動了“皖南事變”,這使作為駐蘇大使的邵力子處于尷尬的境地。
邵力子馬上去蘇聯外交部,想要作些解釋,卻甚難措詞。蘇外交部次長說:“蘇聯人絕不做可使敵人快心的事。請問大使閣下,日本人對此事件高興否?請轉告貴國政府,勿做使敵人快心的事。”
邵力子這時只有點頭答應,一句話也說不上來。但可以欣慰的是,蘇聯并沒提出因這一事件而減少援助的話,蘇聯當時是從抗戰的大局著眼的。
1942年10月,蔣介石電令邵力子回國述職。
11月回到重慶,蔣介石要邵力子出任行政院秘書長,邵堅決謝絕,聲明愿回駐蘇大使原任。
在重慶期間,邵力子多次演講,強調“法西斯必敗,蘇聯必勝”,國民黨右派攻擊強烈。到1943年初,蔣介石通知邵力子調職,改派傅秉常接任。
不久,蔣介石任命邵力子為國民參政會秘書長。這時,邵力子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
“和平老人”邵力子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全國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率代表團到達重慶,國共兩黨重開和平談判。邵力子作為國民黨代表之一參與了和談。
重慶談判,歷經43天。10月10日,簽訂了《國共代表會談紀要》。簽字時毛澤東在場,簽字后蔣介石才姍姍來遲。只見他身穿軍裝,佩特級上將領章,掛著佩劍,與毛澤東握手,坐了大約十分鐘,算是為中共代表團送行。
不久,蔣介石即撕毀了“和談紀要”,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內戰,把中國人民推向了戰爭深淵。
經過兩年半的戰爭,蔣介石的主要軍事力量多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已瀕眾叛親離全面崩潰的境地。
1949年1月1日,蔣介石發表元旦文告,呼吁和平,并聲明:“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公意是從。”
1月4日,邵力子、張治中在南京介壽堂招待文化新聞界,談有關和談事宜。有記者問,對元旦文告有什么意見?邵力子指出,元旦文告提出保存“憲法”、“法統”等五條件,而語氣又含有招降的意味,很不妥當。這真是言人之所不敢言。
1月5日,延安新華社便發出了《評戰犯求和》為題的一篇社論,把蔣介石文告的外衣層層剝開,使它原形畢露。
1月14日,中共廣播電臺發表了毛澤東主席《關于時局的聲明》,聲明提出了和談八項條件。
16日,蔣介石邀約邵力子、張治中、張群、吳鐵城和民社黨頭目張君勱、青年黨負責人左舜生到黃埔路官邸晚餐,飯后就毛澤東所提的和談條件征詢意見。
孫科說:“中共所提八項條件,是要我們無條件投降,他們不能以戰勝者自居,和談應在對等地位上進行才行。”
邵力子說:“三大戰役結束,人家本來就是戰勝者嘛,我們還有什么話說!”
張治中看到蔣介石臉色不對,忙打圓場說:“今天主要是聽民青兩黨的意見,我們黨內改天再談。”
后來,蔣經國在其日記中,把當天的會議說成“邵力子公然主張‘無條件投降’”。
1月17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開會討論和談問題。蔣介石不參加,由孫科主持。會上邵力子、張治中主和,谷正綱、張道藩主戰。雙方尖銳對立,激烈交鋒,無果而散。邵力子、張治中成為國民黨主和派,就是從這個時候傳出來的。
1月21日,蔣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任代總統。
2月8日,李宗仁組織了一個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代表有三人:顏惠慶、章士釗、江庸,邵力子以私人資格前往與中共當局交換意見。14日抵達北平,與葉劍英、董必武、聶榮臻等交換對和談的意見。
2月29日,董必武、葉劍英在北京飯店舉行招待民主人士的大宴會,到會400多人,邵力子與顏、張、江三老應邀參加。董必武在席間致詞,提出:“希望邵公等南返,向人民轉達中共對和平的誠意,一齊為真正的和平努力。”
邵力子即席發言,他說:“我是四位北來老人中的小兄弟,和平未能早見是憾事,但和平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希望和平障礙得以掃除。我此來不代表任何方面,惟江南人民切盼和平,并且寧選北平式的和平,不選天津式的和平……”
這次宴會也是慶祝平津解放的慶功宴。
22日,邵力子等四老從北平乘專機飛石家莊,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并與周恩來副主席會談兩次。開始,中共中央領導人對李宗仁是否具有謀和能力深表懷疑,后來經邵力子、章士釗多番解釋,然后才開始以李宗仁為對手的和談。
27日,邵力子等四老從北平回到南京,受到國民黨政府許多高級官員的歡迎。邵力子等面交毛澤東給李宗仁的信,邵力子表示,和談前途困難很多,希望甚大,感到安慰,表示愿為和談的實現而努力。
3月24日,國民黨政府決議組織“南京政府和平商談代表團”,有6個代表。邵力子堅辭首席代表,改推張治中為首席代表。邵力子和章士釗、黃邵竑、李蒸、劉斐為代表,盧郁文為秘書長。
4月1日,張治中、邵力子等到達北平,和平談判開始,主要就戰犯問題和解放軍渡江問題交換意見。經過半個月的協商,中共代表團提出《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8條24款。20日,南京李宗仁政府聽命于蔣介石,拒絕簽字。
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大舉渡江,23日占領南京。
南京和談代表團當晚開會,邵力子首先發言,表示不再回南京的堅決態度,最后大家一致通過全團留平不返的決定。
在這種中國命運的決戰中,邵力子終于站到了蔣介石的對立面。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經歷中嶄新的一頁。
當時的邵力子已是67歲的高齡了!
高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