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重慶市渝北區佰樂街小區美食街有一家粵菜餐廳,老板叫黃金星,是個廣州人,人稱“大圈”。上個月餐廳“請”了一個特殊的“暑期工”——黃金星10歲的兒子黃潤麟,人稱“小圈”。做飲料、倒垃圾、端菜,都成了小圈的暑假“作業”。作為獎勵,他每天可以得到5元的“工資”另加“提成”。
大圈希望,這個暑期兒子在“打工”過程中多吃點苦,多受點挫折,更快地成長。
爸爸把兒子“哄騙”來餐廳打工
大圈的餐廳開了已有一年,生意興旺,但把兒子喊來“打工”還是第一次。
大圈說,自從開了餐館后,一直都比較忙,遇到用餐高峰,人手緊,但此前從沒打過兒子的“主意”。不過今年放暑假,看到在家“磨皮擦癢”的兒子,干脆就喊他來店里幫忙。
今年10歲的小圈就讀于江北區洋河花園實驗小學三年級。起初他并不太愿意來。
“孩子嘛,天生愛玩,你讓他干活兒肯定沒有讓他玩兒那么容易。”大圈想了個辦法:以“發底薪、有提成”的獎勵機制,將他“哄騙”來。
小圈是怎么想的呢?
背著爸爸,小圈說了句“大實話”: “其實我又不需要零花錢,想買啥可以直接找媽媽要。”不過小圈覺得,每天作業做完了,只能打打游戲、看看電視也沒啥意思,“有點虛度光陰了,不如找點活兒干。”
讓大圈欣慰的是,兒子來了以后非常積極,相當于大半個成年人勞動力。
制做飲料、倒垃圾、傳菜,以及一些粗重的活兒,他都交給了小圈。店里會免費送甜品給客人,他也是派小圈去觀察客人吃得差不多時上前詢問,是否需要甜品。
為了調動小圈的工作積極性,讓他知道掙錢的不易,大圈履行了他的承諾:每天小圈在餐廳“打工”可以得到5元“底薪”,每做一杯飲料可以拿到5角到1元“提成”。
每天獨自處理上百斤垃圾
現在,小圈暑假的作息表從“作業——游戲——看電視”變成了這樣:每天早上8點起床,洗漱后寫作業,如果上午寫完后就去店里打工;如果當天作業沒寫完,就晚上再來——但每天必須堅持來。媽媽負責打“考勤”。晚飯時間是用餐高峰期,他一般會從18點連續忙碌到23點,有時客人多,要忙到凌晨1點才回家。
大圈教小圈學習制作紅豆維他奶、檸檬茶等飲料,很快他獨立做起來也像模像樣了。起初每個步驟記得還不牢時,小圈就拿紙筆記下來,一邊看一邊做,如果哪個步驟沒做好,他就堅決地倒掉重新做!
對小圈來說,在餐廳打工,最累最苦的是倒垃圾。每天要產生一百多斤廚余垃圾,而垃圾場又在約十分鐘步行路程之外,需要爬坡下坎。小圈每天推著帶小輪的滿滿一車垃圾在街上走,遇到有大坡,就把車立起來,踹口氣休息會兒,等幾分鐘后力氣恢復了,再一鼓作氣推上去。有時路過的好心人也會來幫忙搭把手。
在烈日下,哪怕有時一輛車駛過,掀起一陣風,對于小圈來說都很欣喜——此刻會感覺涼快一點。
摔壞一個杯子賠了13元
“打工不容易啊!”小圈嘆了一口氣。
7月的一個周末,做飲料的單子多,小圈急急忙忙將兩個杯子從墻上掛勾取下來時,不小心摔壞了一個,當晚就被大圈處以了罰款。
杯子13元一個,扣除杯子的費用,那天小圈拿到手的只有7元。又累又渴,小圈拿著這7元當即買了兩瓶飲料一飲而盡。心里有點委屈,但他認罰:“做錯了事情嘛,是該付出代價。下次我吸取教訓,拿杯子時肯定會更加小心了!”
到8月初,小圈已經攢下了近300元錢。他說,這些錢基本上都還沒怎么花,媽媽幫他辦了一張銀行卡,每周存進去。他準備在假期結束后,用這筆錢買點小零食、故事書、奧特曼,作為給自己的新學期獎勵。
經常有客人看到這個小孩在餐廳里穿梭,會忍不住拋出一堆問題:你在這里打工嗎?老板怎么請了“童工”呢?你在這里一天能掙多少錢?你心甘情愿在這里做嗎?
這時,小圈就會咧開嘴笑著一一回答:“我是自愿來的,出去玩到處跑累,躺在家里吹空調看電視無聊,出來做點事情哪里不好!”
媽媽心疼但支持孩子“吃苦”
媽媽曾建也在餐廳幫忙。她說,兒子的到來減輕了不少負擔。“比如做飲料,如果沒有他在,就需要抽調一名服務員,忙的時候,人手就會特別緊張。“好在凡是安排下去,小圈都會做得妥妥當當,讓人放心。”
平時看到兒子做這些重活兒,曾建心里難免有點酸楚:別的孩子假期里都在玩,或外出避暑,小圈卻每天圍著廚房、垃圾場轉,特別是做飲料時需要鏟冰,他夠不到冰柜,必須拉來小板凳站在上面,踮著腳才能鏟到冰。
“說不心疼那是假的,但我也覺得作為一個男孩子,在這里可以得到鍛煉,學到很多東西,比如人際交往,如何克服一些困難,這樣的暑假還是挺有意義。”在這個問題上,父母站在了統一“戰線”上。
在爸爸大圈眼里,兒子暑假來餐館“打工”后,變得更成熟、懂事了。“我們就是想要他吃點苦,多受挫折,早點接觸社會,變得更加獨立、自信,早日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小男子漢。”
而對小圈本人來說,自己最大的收獲是體重減輕了,力氣也更大了,“現在知道家里的錢來得不容易了!以后我得省著點花!”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攝影 鄒飛
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