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篇文章寫給所有高考的同學,讀大學應該做點什么、學點什么?前文我會給一些很實用的建議。「必讀書單」在文章末尾,每一本都很有價值。
如果你身邊有高考的朋友,一定要轉發給他,相信會對他很有幫助。
又一年高考結束。
恭喜一批年輕的師弟師妹,抵達人生第一個很重要的起點。
是的,千萬不要把高考當成一個終點,而是你人生的剛剛開始。
我高考后這方面的認識很糟糕,我們的高中老師說,你們要好好學習,等考上大學就好了,考上大學你愛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當時信以為真,就以為,考上大學就可以好好放縱了。
結果白白浪費了四年的大好光陰,后來悔不當初。
我是05屆高中生,也就是05年讀的高一,站在十幾年后的今天,再回頭看,就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
我看到一只命運的大手,隨意撥弄幾下,就把這一群人彈飛。
幾年后,大家都要散落在各地,離開彼此越來越遠,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圈層,甚至完全不同的時空。有的人越來越出色,有的人則越來越平庸。
而這一切,都取決于高考后的那個點,取決于你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走。
所以,這篇文章,是作為一個老師哥,給你的一點點建議,到大學后應該做點什么,學點什么?
另外,文章的末尾會準備一份書單,推薦你讀一讀,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
1/找到人生的坐標
什么是人生的坐標?就是你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你要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啦。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你怎么定義這個世界?這些因素將決定你如何做選擇。
而選擇決定命運。
為什么有的人上大學后依舊刻苦學習,而有的人上大學后天天打游戲?因為他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但看到的世界完全不同。
所以,要有意識的雕刻自己的三觀,思考這些重要的問題,這樣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讀大學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
有人說,最適合放在大學和大學生之間的動詞不是“教”,不是“培養”,而是“熏”。北大,也一直有“熏出來”這種說法。
什么是“熏”?
其實就是學校的氛圍、文化、思想,在這種環境中浸泡。
為什么大家都愿意去好大學?不僅因為資源好、城市好,還因為好大學有好學風,這才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這句話的意思是,藤蔓本身是軟趴趴的,但是如果藤蔓是生在麻的中間,藤蔓會依靠麻的直而直,不用去扶它。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愛學習,那你大概率也會好好學習。
其實,這件事的本質是“三觀”的不同,因為學校好文化的熏陶,你們看到了未來的世界,看到了自己未來要走的那條路,所以你們才可以無視誘惑,去做那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學習思想,就是刷新三觀的過程,就是找到人生的坐標。
有了坐標,你就不會渾渾噩噩,你就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能明白自己的追求,就能堅定做出選擇,就會更強大。
所謂強大,就是擁有一套獨立的價值標準,并能讓自己按照這套標準生活。
但,如果考上一所普通大學,沒這么好的氛圍怎么辦?
那就自己去創造環境,就像董宇輝說的,如果你身邊沒有特別出色的年輕人與你為伍,你就找先賢們的書籍,他們把一生的所有思考、智慧、經歷和情感,都傾注在那些書里頭了。
主動向外求,讀書、見人、看世界,學知識、學思想,普通大學也能念成名校。
2/學會自我管理
很多人一到大學,生活就開始變得亂糟糟,因為大部分人不懂自我管理,我們讀初中、上高中是被別人管理,是他律。
但到大學后,就不會再有人給你束縛,這根繩一旦松開,很多人就放縱自己,然后四年就稀里糊涂的過去了,沒有修煉出自己的硬本領、競爭力。
大學沒人給你提要求,但你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提要求,否則的話,當你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可能就非常不適應,因為你會發現到處都有人給你提要求,但你散漫慣了。
別人給我們提要求,是束縛,自己給自己提要求,是自由。
還要學會自律。學會自律,你就能自我領導、自我教育,想學什么,買本書、找點資料,就一定能學會。想做什么,制定計劃,按部就班,就一定能做到。
這樣的人生, 才擁有無限可能。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說:
“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于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流長的力量,踏實,冷靜。
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設、不努力,可以得到個人或集體的解放。”
成長,需要自律精神,人生,需要自我建設,去實現你的理想,去建設你的世界,而不是湮沒在頹廢、懶惰和欲望里。
3/修煉你的硬本領
你可以找到自己的熱愛,好好修煉,把它練成你的硬本領,四年后你就擁有一個特長。
當然,我更建議你一定要讀書和寫作,把它們修煉成你的硬本領。
我們上面提到過,讀書是找到自己人生坐標很好的方式,多讀書才能看到更多偉大的思想,多讀書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讓你的心靈越來越開闊。
另外,讀書也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方式。
在《讀懂一本書》提到一個觀點:社會已經進入指數級增長時代,一個人在學校學的知識往往無法與社會很好地銜接。
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學能力,不能快速地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他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
可見,當下的社會,最重要的不是學校教育,而是自我教育。
你要學會主動學習,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去探索和研究,并沉淀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了這一套方法,你就可以復用,快速切入任何一個新領域,你的競爭力將大大提升。
給自己定個目標,大學四年讀200本書,你的學識、見識、氣質,都將遠遠超過身邊的人。
另外,讀書最好和寫作相搭配。
因為寫作是深度思考的武器,一本書你讀過了,可能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你把作者的觀點結合自己的感悟寫下來,理解就會非常深刻。
很多人想要鍛煉表達能力、邏輯能力,不用去學說話技巧,好好寫作就夠了。
表達的核心,就是講觀點。
你講不出東西,不是因為技巧不夠,而是因為沒有觀點。
寫作,是鍛煉表達能力絕佳的方式,因為寫作就是寫觀點,在不斷寫的過程中,你的觀點就能得到錘煉。
另外,如果你能在感興趣的領域,持續讀書輸入,持續寫作輸出,持續實踐,慢慢你就能建立知識體系,這就是你的能力壁壘。
當你有了知識體系,你就擁有了系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的認知深度和實操能力,都會遠遠超過其他人。
讀書,就像打一口井,如果你只是匆匆讀過,那你的井相當于只打了5米深,不會有多少水。
而如果你讀了很多書,每本書都會寫出自己的觀點,那你的井相當于打了100米深,水就會不斷從井底冒出來。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說:
一個能讀會寫的人,他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深度一定比常人更凌厲,他的行動能力更強,做出選擇的質量也更高。
多讀書、多寫作,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觀點的人,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體系的人,這些,才是你的硬本領。
4/最后,送你這份精心準備的書單
1)《曾國藩傳》作者:張宏杰
把這本書放在第一位,因為曾國藩的經歷,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
如果你沒考好,那么你一定要讀讀這本書,因為曾國藩考了7次才考中秀才,考中秀才后便一飛沖天,連續考中舉人、進士、翰林。
一次的失敗并不代表什么,要愈挫愈勇,人生擁有無限可能。
如果你考的很好,也一定要讀讀這本書,因為曾國藩后面考的很好,他開始變得驕傲。
可等到他考進翰林院,才發現身邊優秀的人太多了,自己這點成績根本算不得什么,于是繼續發奮圖強,才慢慢修煉成半圣。
多讀讀曾國藩,他可以激勵你前行。
2)《時間的悖論》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這本書會帶你認識什么是時間,重塑你的時間觀。
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對我們很重要,但大部分人都不太珍惜時間。
這本書會讓你理解,過去、現在、未來,對你究竟有什么意義。
一個擁有未來視角的人,和只沉浸于當下的人,會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3)《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寧
讀完這本書,你可以看到一代大師柳比歇夫是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是如何通過自我管理獲得不朽功績的。
你可以學會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法,并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自己給自己提要求。
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與自我管理有很強的關系。相信讀完這本書,你也能成為一個可以做好自我管理的人。
4)《哲學起步》作者:鄧曉芒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籍,推薦你讀一讀哲學。
哲學會幫我們解答一些根本的問題,比如“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靈魂三問。
這其實很重要,因為理解它們,我們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
另外,哲學還教給我們一種獨立思考的方式,教給我們一種獨特的生活視角,它能讓我們更好的應對生活的挑戰和困境。
5)《掌控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人是習慣的合集,喬布斯說,在人生的前30年,你養成習慣;在30年后,習慣塑造你。
養成好習慣很重要,大學是培養習慣的好時候。
這本書可以系統的教給你如何養成習慣,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技巧和建議。
你可以培養自己跑步、讀書、寫作、高效學習的習慣,這些都將在未來回饋你。
6)《認知天性》作者:彼得·C.布朗
我們學習了很多年,但其實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學習的底層邏輯。
這本書系統的講述了我們的記憶、決策、注意力和感知等方面的底層原理,講了學習的過程,在大腦中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會使用更科學的方法去學習,讓學習變得更輕松。
7)《元認知》作者:大衛·迪紹夫
元認知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我們人類獨有的能力,越早了解對你越有幫助。
所謂元認知,就是對我們自己思考過程的思考,這有什么好處呢?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實有大量的錯誤思維方式,但我們很難發現它,而如果你的元認知能力很強,你就能認知到自己的思維錯誤,從而去調整它。
有了正確的思維,才能做出正確的行為,才能得到好的結果。讀一讀這本書,多反思,強大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8)《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讀書對我們很重要,但若想高效閱讀,就需要掌握系統的閱讀方法。
這本書是一本非常經典的閱讀指南,它能教會你如何高效的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讓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書中的內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才會更高效。
好了,以上就是推薦給你的書單。
最后,祝福所有考生都能金榜題名,得償所愿。
也記得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你高考的朋友,祝福他們金榜題名,相信也會對他們有很多啟發和幫助。
老陳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