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法國留學#?#學習法語#?#考研失敗#?#法國生活#?#流浪狗#?#法國福利#?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2844位真人故事
我是三花尼,一個95后河南女孩,目前在法國留學。
上大學時,我愛上了法語。畢業之后裸辭考研,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卻取得了復旦法語專業課成績第一名。然而,不斷上漲的分數線,讓我兩度考研失敗。
我的人生分為了落榜前和落榜后。從前我是個不安分也不出格的做題家,之后我是自我生活的創造者,決心探索一個人的商業模式,創造框架之外的人生。
今年,我決定遠赴法國,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我的自拍照)
1998年,我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文藝世家,姥爺和媽媽都是藝術家。家庭的藝術氛圍濃厚,媽媽更重精神方面的感受,對物質不是很在意,在我看來,甚至有點佛系。
同樣的,在對我的培養上,她不會像其他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我設定很高的目標要求,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期待目標,只是希望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行了。
初中時,我希望考上重點高中,但她卻說:“你考多少分都行?!奔幢闶窃谖铱即髮W時,他們也是同樣的說辭。
我沒有感受過任何來自家庭的壓力。但我自己卻是一個好勝心強,渴望豐富人生經歷,并且希望能做出成績的人。
我從小做事更喜歡自我驅動、喜歡折騰和搞事情,天然抗拒枯燥和重復的生活。
小時候學鋼琴時,我不喜歡枯燥的練習曲,只彈自己喜歡的曲子??窟@種“野路子”,我學會了鋼琴;初中時,我還靠著校內外信息差在班上開免費培優班,自己又當講師又當運營。
我考入了河南最好的高中。這里匯集了來自各個地區最好的學生,相比之下,我的成績卻從初中時期的全班第一,跌入了谷底。
(我的自拍照)
我學習非常努力且自主,但無奈理科思維比較差,偏科嚴重。我向來不喜歡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高一我就放棄了理科,跟老師打了招呼,上課不聽,課后不寫作業,甚至考試時只答了一道題。
不擅長理科的我,在學習語言上卻特別有天賦。
從開始學英語時,我不費什么力就可以考得非常好的成績,語言學習能力超過很多同齡人。
我很喜歡看美劇,看完后能把劇中大部分臺詞記下來,甚至里面的語法,也無師自通學會了。
在初中時,國內還沒流行起嘻哈音樂(rap),但我憑借著一腔熱情,自學英文rap。我把歌曲中的每一句歌詞都記下來,一點一點地模仿去唱,甚至還跟同學在學校演出。
(大學時期自拍照)
雖然我語言上很有天賦,但我很早就想好了不會把語言作為我的人生底色。在專業選擇上,我選擇了經濟學,并且為了學習另外一門外語,我特意選擇了國內大學和法國大學合辦的學位項目。
到了大學開始學習法語后,我就喜歡上法語,覺得它太美妙了。每當接觸法語時,我感到精神上無比滿足和充實。
我大三時決定報考復旦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做出這個決定時,我很清醒將來不會從事法語工作,隨時接受進入全新的領域。
我只是想和熱愛相再處幾年,同時利用復旦的平臺探索自己的事業,畢竟我是“野路子愛好者”、“創造型人格”。
就這樣,我把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研究法語上,而對于其他的課程,只要及格就行了。我了解國內外幾乎所有主流法語教材,啃下來十幾本原著小說,特別喜歡研究法語的文體美學,模仿過福樓拜《包法利夫人》的文筆,在自己的號上更新寫作練習。
除了這些自學法語的“野路子”,我還有空就去學校里的法語專業班級去蹭課。為了不放過任何開口說法語的機會,更跑到劇院去做法語翻譯志愿者。
(大學時期在劇院當翻譯)
作為一個商科學生,周圍像我這樣如此癡迷于學習的法語的同學、朋友幾乎沒有。我一直沉溺于自我世界,缺少外界反饋,很難獲得準確的自我認知,一度陷入了迷茫當中。
由于高強度鉆研法語,我的世界肉眼可見在緊縮,這完全背離了我學法語的初心,也背離了我的人生觀。在這種心態下,我放棄了大四那年的考研,加入了一家世界500強,再也不提法語夢。
工作一年后我決定裸辭成為自由職業者。剛裸辭的時候,我覺得閑著也是閑著,便想起了考研這檔子事兒,決定去考場上看看題,也是給自己的青春一個交代。
當時距離考試不足2個月,我幾乎沒有任何準備,一頁書也沒完整看過,可以說是裸考。可我沒想到是,在最考驗專業能力的寫作卷上,我居然考到了132分的高分(滿分150分),比錄取的第一名還高出了兩分。
如果讓我自己來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因為基礎扎實和吹毛求疵的語法潔癖,二是我一個“野路子”才會鍛煉出的自由文風,以及獨特的審美與積累。
雖然只是單科,我以后也不會以法語為生,但這份沉甸甸的認可比什么都重要!我依然覺得這是我的高光時刻。
(準備考研)
第一次考完之后,我決定第二年認真備考,報考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研究生。
之所以放棄能考第一的法語專業,是因為我想讓自己接觸一點新鮮的東西。還是那句話,我向來不畏懼且非常擅長從0開始新的人生。
新聞傳播確實讓我得到了思維邏輯方面的鍛煉,同時也解答了我人生中的很多困惑。我的成績很好,但是那年分數線漲了12分,無奈我的成績差了7分而再次落榜。
這一次失敗,讓我開始思考讀書備考的意義。我下決心不再踏入一模一樣的生活,不再走入單一的評價體系,并開始認真布局自由職業。
在備考的兩年時間里,我并非全脫產,也一直在做兼職英語和法語老師,所以在生活上我是有基礎保障的。
一方面,我利用自媒體來獲得客戶,主教法語,成為了獨立法語老師,打造自己的知識付費產品體系。
另一方面,我不斷探索自己在寫作上的可能性,曾經是兩個財經平臺的簽約作者,有穩定的合作甲方,自己賬號上寫的文章最高閱讀5萬,0經驗吃上了寫作這碗飯。
除此之外,我還嘗試過很多職業,甚至和朋友開過自己的寵物攝影工作室,第一次走遍了創業的每一個細節,鍛煉了商業能力。
(我在國內學習法語)
至此,我覺得我不會再迷茫了,我意識到,只要擁有一個人就能撐起來的商業模式,我可以完全打開自己,不限制自己的模樣,我愿意去體驗100種生活,而每一個不論好壞的當下,都是生命的財富。
今年,我冒出了去法國學習的想法,這不僅僅是實現自己去法國的夢想,也能夠不斷滋養我學習法語、教授法語的能力,拓寬生命的邊界。
之所以選擇再回到學校讀商科,是希望自己未來能做一些與商業有關的工作,這也是我目前這個這個階段最感興趣的事業。
今年9月,我來到了法國南部的語言學校。對于已經學習過多年法語的我來說,上法語課太輕松了。而在課下,我還繼續著我的工作——做自媒體、法語知識付費、寫作,以及對接國內的工作。
工作三年后再次重回校園,我發現自己更加有目標導向了,清楚自己目前該做什么,該舍棄什么,和18歲讀大學的我相比,現在已很少陷入內耗了,自己的生活節奏挺快的,經常寫作到深夜。
(在法國街頭)
法國有營業到凌晨的咖啡廳,很適合晚上一個人進入非常專注和投入的狀態。當出來的時候,街上暖黃色的燈光、零星的路人、奧斯曼建筑構成的街景,我會覺得內心十分寧靜。
不同于巴黎這樣的繁華都市,這里地廣人稀,寧靜悠閑,生活節奏很慢,好像時間在這里靜止了一樣。
我所在的城市,治安還算不錯,人們普遍比較熱心。比如在公交車上、在商店里,人們會很熱情地跟你打招呼;離開的時候會說“祝你度過美好的一天”,這也是法國的社交禮儀。
第一天落地法國從機場走出來,我一個人拿著兩個行李箱和一個寵物航空箱,身體疲憊又體力不支,一路上很多人會上前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助。
(我在法國自拍照)
一個女生再三說她和我順路,主動提出幫我拿行李,拿了將近1公里。為了感謝她,我送給她了一個中國福袋,象征著好運和幸福。
在歐洲,很多國家的社會福利都很好,這里也是一樣,甚至像我這樣的留學生也能享受到。
在每周的固定時間,當地政府都會免費發放蔬菜。當地學生可以憑借學生卡去領取,只不過需要排很長的隊伍,讓我感覺到又新鮮。一周領取兩次,品相都還不錯,可以省下一周的蔬菜錢。
大街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他們生活得也很自由自在,有時候他們會聚在一起聊天、唱歌,像中學生的課間一樣嬉笑打鬧,好像不需要為了明天發愁!
聽說當地政府還給很多流浪漢每人一條狗作為陪伴,多為中大型犬,不像家養的狗一樣干凈,多了幾分粗礪。
(在國內的自拍照)
有時候我會和這里的流浪漢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像是在做田野調查。他們其中不乏有教養者,離開的時候會說祝你晚安。
來到法國留學后,我在班里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同學,就像一個小世界一樣。有的學生年齡比我大很多,有的三、四十歲結過婚、生過孩子了,但還是重新回來上學。
我喜歡跟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文化背景的人聊天,觀察他們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會覺得自己的生命不斷被打開。
見過了不同的、更加豐富的人生樣本,我更加確信了我不能守著一種生活的信念,放下了對人生只能向上走的焦慮和執念。
我對年齡沒有焦慮,希望能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具體的行業,并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探索一條持續變現的路子。這是繼法語之后,我找到的又一個熱愛,并且不會是最后一個。
(歡迎關注“三花尼在法國”)
【口述:三花尼】
【編輯:Yuanzhong】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訪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真實人物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