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成都市區有所高校,在市區占地面積最小,但在全國人民心目中,尤其喜歡音樂的粉絲中,名頭卻是最響亮的一個,那就是四川音樂學院,四川人俗稱它——“川音”
扳起拇指數一下,李宇春、譚維維、王錚亮、何潔、魏晨....這些在娛樂圈活躍的明星,都曾經在此求學。
除了這些,還有作曲家何訓田、戲劇家陳白塵、鋼琴教育家但昭義、鋼琴王子李云迪、小提琴家文微等,都是享譽國際的人物。
漫步校園,隨處可見的雕塑、穿行而過的學生們,讓這里充滿了文化和藝術氣息。
當然,成都的每一個高校,都自帶美食廣場效應,川音也不例外。小編要給大家八一八川音周邊的美食,畢竟冬天來了,要胖大家一起胖呀!
新生路
菜市作為所有美食的源泉,本身就自帶美食效應。新生路菜市里面的鹵菜、拌菜、各種面點,都是學生們熟悉的,隨便問兩個都曉得哪家好吃。
曹氏鴨脖,也是存在好多年的感覺。開胃、下酒,都是不錯選擇。
菜市門口的小食店,也是川音學子的二食堂。吃傷了校園食堂,這里可以換換口味,也算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吧。
菜市場的館子,不僅僅是學生們的主場,價廉物美的定位,也是周邊居民喜歡的,所以即便天黑,那特有的市場煙火味,一樣濃濃的溫暖。
校門口的三娃小吃,也是沒吃過就不是川音人的美食。甜水面、涼面,都是面有嚼勁,料足味香,不愧是川音名小吃。
十一街
一個不到50步就走完的一條街,也就不到十間鋪面,兩層的木房子,下面開店,上面住人或堆雜物。不要小看這幾間鋪子,都是鼎鼎大名的“蒼蠅館子”。
這家名副其實的“蒼蠅館子”,只賣中午,沒得正式菜單,菜品就馬馬虎虎地貼在墻上。
菜都裝在一個個大盤子里面,素菜可以拼。咸燒白、粉蒸肉、涼拌白肉來早點才吃得到。
還有這家幺雞面,店小得只有幾張桌子,但在吃貨心中,名頭很大喲。
面以燉雞面和脆哨雜醬面主打,看似清湯寡水,一口下去才曉得味道在湯頭,面融在湯頭,湯鮮、面柔,有松茸的季節,還能吃到松茸雞湯面。
老牌子的蝦腦匯,以蝦為主,典型的成都鬼飲食。據說魚香味最好吃,還有各種鹵菜、腦花、兔腰等都很正宗。
還有新開的獨門驛烤肉,也是這一條街獨一份的。
十一街是一個人情味濃濃的小巷子,老成都的生活原汁原味呈現。吃飯的時候,你可以點東家的面、西家的菜、中間那家的桌子,服務員也習慣了,笑嘻嘻滿街飛。
飯桌子收了,就是麻將,左鄰右舍邊八卦,邊打麻將。
一條街可以吃午飯、喝茶、宵夜,都可以不用轉場了。有朋友說:“在成都賺錢無非就是吃飯,喝茶,打麻將嘛”,這真的是成都生活的精髓!
估計再沒哪個城市能把5元一杯的壩壩茶,喝出如此閑散的味道了。
致民路
說了十一街,肯定要說一下致民路,這條成都的老牌美食街。口子上的馬路邊邊,感覺沒開一年,卻天天晚上排隊。
裝修很老成都,味道也很老成都,是小編喜歡的味道。
隔壁的隔壁就是成都吃客的新店,一家火遍抖音的網紅店,這是一家新派川菜的代表。吃的不僅是外地人,本地人也是粉。
他們家的裸奔坨坨蝦,和特色烤魚片,都適合那種吃蝦不想剝殼,吃魚不想吐刺的人。
致民路挨到過來,美食多得很。比如李豆湯飯莊,一家價廉物美的川菜館,也是一家老小最好的選擇。
這種有自己的特色的家常川菜館,其實也是街坊鄰里的最愛。人多人少都好點菜,吃起可口,價格沒有心理負擔,這也是川菜享譽全球的原因。
還有里院,一家門面很容易就略過去的店,但里面卻大有乾坤的新派中餐店。
在每個來里院的老顧客心目中,都有一個必點菜,就如每個主婦都有一個拿手菜一樣。久不久不吃,就要來過盤癮。比如這個蒜泥白肉,看似肥膩,卻因為蒜泥的配合多了幾分爽口。
絲竹路
絲竹路,聽這個名字就很音樂學院風,摩卡的這個招牌一直往北就是絲竹路。
絲竹路,最耀眼的肯定是這家霸王蝦。雖然相比其他餐廳的蝦子,要貴一點點,但真心貴有貴的道理。味道、質量真心覺得不錯,所以袁老板才能開成連鎖店。
最愛他們家的蒜香蝦,吃得來焗手指頭。還有他們家的海天盛筵,約到幾個朋友去,每種口味都吃一點,也是很劃得來的喲。
還有這家浣花溪的國土賓館開的分店,六扇門也是把霸道的江湖菜進行到底。
不辣不成席,不過他們家的長條饅頭和耙耙菜解辣。
絲竹路轉個彎就到了群眾路,也算川音周邊的另外一家永遠排隊的名店:樸田。泰式海鮮鍋,可以讓人吃到在泰國都吃不到的美味泰餐,不曉得是不是改良了的。
這也是一個適合大家聚會的好地方,環境裝修都賞心悅目,邊吃邊聊也就是友情和美食都享受了,不過就是難得排隊。
藏在老馬路的這家老饕,也很是挑戰味蕾。店很小,也不算很有名,但每次去都有驚喜,沒想到這個卡卡頭還藏著那么巴適的美味。
小編覺得,能想出這個名字的老板,一定是個吃貨。
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忍不住要去川音吃美食了。
愛吃的童鞋們,還不趕緊打個滴滴,去川音打望哈美女,吃下附近的“蒼蠅館子”,體驗最地道的成都生活。
PS:神通廣大的網友們,還知道川音附近哪些美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哦,畢竟約好了要胖一起胖的~~~~
最武侯